點點滴滴:發正念,學法,講真象的心得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8月26日】

1、一次我在家裏發正念,光是清理自己就花了45分鐘,當我單手立掌的時候,感到邪惡真的是甚麼也不是,未來世界眾生無限美好。

2、上午我在路上發正念,似乎有點累了,自己倒睏起來。我又強打精神欲滅另外空間的邪惡。這時我忽然想起為甚麼不從最微觀處想呢,修好的一面應放射著更純正的光燄。這樣一想,馬上那種難受、瞌睡的感覺就沒了。我認識到:當我的真念一動時,甚麼都解決了。大道至簡至易。當磨難來時,再去應戰是認識上的被動,其實就拿出大法弟子的樣子來,一個不動就制萬動:包括病業,我都不承認,邪惡毒害我,我只管堅定我的大法修煉之路,「無善無惡出了極」(《洪吟(二)- 無》)。那一切都不過是幻象。神佛只看作過眼煙雲。

3、我在電腦跟前時,我找個能盤坐的椅子,這樣經常煉腿,並且,抓緊一切小空當學法,電腦上網速度不快,那我就利用還沒顯屏的空當學經文和《轉法輪》,也能學不少。比如我今天學《讀〈疾風勁草〉》時就流淚了,切實感到吃的苦和走的路都是為了這個法,多不易啊。

4、我感到講真象跟自己調動狀態有關,有時學法以後不想多說話,那我就調整心態,放下自我,放下自我,在網上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給我留的人心就為救度世人講真象啊。真的也是一種雲遊四海。遇到真的不是很想講時(真假要分辨,須知,世人是配大法弟子去救度的,有時,說著說著對方的人心被我們給收伏了,我們也就不那麼難受了),我就發消息給對方。我感到是神心做人事,那麼人事也會有突破。在各方面都要有進步,看到不足,做的更好才對得起眾生。

5、同修有矛盾時,我感到這一切不算甚麼,生命那麼幸福,為甚麼要自找苦吃呢,心的容量再大一點,甚麼是關呢,是隨心而化的。靜,甚麼也不想。神會相互之間過不去麼?退一步海闊天空。怨恨,不平,怕不被理解,都在情中;你的方式,我的方式,層次不同,生命特點不同,沒有任何觀點,不在其中,哪裏來的矛盾?更高標準看自己,甚麼提高心性,其實連這個概念都沒有。就是回歸嘛。我就走回歸這條路。我就是這個選擇麼。人中有一句話,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6、修煉也有幾年了,發現有些同修有意無意的疏忽了,從而容許人心的存在。而這部份就算是留著修煉的也不是歸位時要帶走的,所以應該修啊。就是說,以為大家在法上理解不足而都在做就是自己跟上正法進程了,這種想法其實是很常人化的,把修煉與幹活的表現混為一談了。

大道無形,打個比方說,修煉不是常人聚餐(以為吃大鍋飯呢,孰不見做飯的功友累的倒在地板上睡覺,人家本來是打真象電話的,結果為了給大家做飯,很多時候時間白白流逝了。說真的,手頭的活兒使人覺得好像一天有時忙的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大家又沒有很好的計劃,那種群眾性顯得突出,效率不高),動輒就圍成圈子坐那很久談論,好多時候我看是大家都有人心,停留在某種共識裏大談特談。其實苦吃的不夠,我是指修心之苦。主要這方面多一些吧,「自我」老在那兒放著,不覺得修煉的緊迫。

我體會到,修煉人的小組、群體不是每個人就可以從眾的定心丸,而是一思一念、一舉一動都要從法中來。真的是要多學法,多學法。很多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如果就我一個人,我做不做,我底氣足不足。我看同修在一起,很大的一個目地就是去人心、去人心,沒有比這個更嚴肅的了。不只是勞教所普遍存在著人心重的問題,外面也一樣,相同見解的懷著人心低聲談論人事,那真是給天上獻醜啊,順應自己的人心,不去吃苦修去非自己,把嚴肅的正法修煉當作是工作,或時而鬆懈,很多的因素都是眾生不能得度的重要原因。

在現在這個時期,師父鼓勵我們,但我們作為修煉中的人,不能為自己歌功頌德。不破樓蘭終不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我是說那個意思。比方說,在我們行走大街小巷時,有無漏掉有緣人,有無做的無私無我的到位,有無這一天下來無憾的對得起眾生,神路上勇猛精進啊。我尊敬的同修們。

7、師父在2004年3月26日的《修改》一文中的教導已經由明慧網發表給全世界大法學員了,我看了周圍同門大多數沒改完甚至乾脆沒改。還是覺得自己特殊的那顆心在哪兒,認為自己就可以放一放。忙了就不改,神是這樣的嗎?過去修煉的人會這樣怠慢自己師父的要求嗎?勇猛精進真的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啊。我想,我們都要抽時間改字,聽話,師尊在上,我們不能一思一念背離,偏離法。

8、我自己曾在大陸看守所,洗腦班,兩個勞教所呆過整整38個月,出來不很久,很多東西都在學習中。看到外面的學員,真的要把營救同門當作很牽心的事來做,那顆慈悲心可不是做事做出來的,是修出來的,責任太大了,用心修煉吧,否則,面對那麼多冤獄酷刑,變得麻木和有怕心,眾生如何指望我們,師父又怎樣的在為我們操心、吃苦、受罪?我想強調:是神心做人事。否則,三件事變成走過場,心不真正認識正法修煉的神聖和嚴肅,那是假修!是「油條」!怎麼說呢,就是修煉中那種深沉博大的愛是不封頂的。

此文若有偏頗之處,望海內外同門弟子不吝賜教。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