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香港追蹤:絕食中的法輪功學員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2年8月14日】為抗議江澤民專制集團將對法輪功的迫害延伸至香港,在香港的部份法輪功學員於2002年8月12日下午二時開始了絕食請願。到8月14日下午二時,已有來自海外及本地的19名法輪功學員加入。

其中7人已經絕食了48小時,另外7人在星期一及星期二稍後時間加入,其中包括分別來自加拿大及美國的兩名海外學員。3名瑞士學員在絕食行動進行了42個小時後停止絕食,繼續靜坐。絕食請願將於今晚八時結束。

在過去兩天,超過100名本地學員先後去到遮打花園參與靜坐,以示支持。

警方起訴16名學員的案件,預定明天上午九點半在西區裁判法院宣判。

絕食學員聯絡人:盧潔 9853-8289

* * * * *

保護法輪功學員按照真、善、忍做好人的權利就是保護人類未來的福祉

江澤民一手導致的這場針對億萬追求真善忍的人們及其家屬的迫害從一開始就是非法的,三年來上億的法輪功學員被無辜地迫害,十幾萬人被送進監獄與勞教所和精神病院,數以千計的人被迫害致死,而且這種迫害還在繼續著。這場迫害不僅是針對中國的法輪功學員,也針對著所有自願信仰和追隨真善忍的人們,是對人類正義、道德與良知的肆意踐踏。用靜坐的方式反對這樣的迫害沒有罪。各國法輪功學員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與各國政府知道這場迫害的真相與迫害的邪惡程度,呼喚更多的良心起來共同制止迫害,這哪裏是甚麼罪?分明是為天下人造福,因為道德、正義、真理是人類社會幸福之本,而這個幸福之本是需要人類自己維護的。

沒有迫害就沒有抗議,如果說抗議果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的話,那首先遭受這些不便的是數以千萬計堅持信仰的法輪功學員,而製造這些不便的罪魁禍首是江澤民一夥,要正本清源,第一個被治罪的應該是江澤民,然後是他的恐怖組織610和中聯辦幫兇,否則如何能服眾?法律的基點是正義和公平,香港不應有縱容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之法庭。

很少有一次當庭對質能讓我們對雙方在具體問題上孰是孰非做出如此明確的判斷,很少有一次當庭對質能讓我們對雙方在道德價值上孰對孰錯做出如此黑白分明的區分。在香港當局誣告16位法輪功學員的政治審判中,雙方的是非對錯是如此一目了然。

也許更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是,為甚麼所有居住在香港的人、所有在香港經商的人、所有關懷人類道德前景的人,都應該把目光聚焦在這個政治審判上。

今年三月間,16位法輪功學員被控所謂的「阻街」和「襲警」,但證人的證詞和現場錄影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是香港警察在阻擋街道並襲擊無辜民眾。這次誣告給當事的12位香港居民和4位瑞士公民以及他們的親友的生活造成困難,給他們的經濟造成負擔。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單從這一點上都可以做出結論:對16位法輪功學員的起訴根本不應該發生、早就應該被取消,香港警方應該公開向法輪功學員道歉,應該為警方自己的執法犯法而受到起訴。

但這次審判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次警察誣告。觀察家都注意到這次審判是「一國兩制」的試金石。這個制度在名義上還應該在香港延續45年,可是來自江澤民集團的壓力卻在侵蝕著香港的自由傳統和司法公正。政治壓力正在加速「一國兩制」的瓦解,法制正在被專制所取代。

這將會造成甚麼後果呢?如果你沒有政治靠山,你將不被法律所保護。你的生意可以被任意罰款,你的財產可以被隨意剝奪,你的個人自由可以被無理侵犯。在這樣的社會,即使你今天覺得自己很安全,但明天你就可能成為專制的受害者。

向獨裁者屈服和獻媚絕不是保持長久繁榮的公式。把江澤民的迫害運動通過這次政治審判邀請到香港,勢必會給香港的歷史留下卑污的一頁,也勢必會損害香港的國際形像。法制的喪失帶來的將是社會的不穩定、投資的轉移、繁榮的消失。如果我們對江澤民集團為迫害法輪功而切割香港的自由和公正表示沉默,那麼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整個香港社會。

但這次審判還不僅僅是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傷害,它更是對真、善、忍普世原則的侵犯。這16位人士是義務地在為中國大陸遭受迫害的法輪功學員進行和平請願,他們的所為發自他們的良知。他們和所有的法輪功學員一樣,努力按照真、善、忍的原則修煉自己。他們的行為被這個原則所指引,而這正是獨裁者江澤民極為驚恐並竭力反對的。

歷史上有很多政治強權迫害無辜好人的例子,在每一個例子中,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地區乃至世界付出巨大的代價。我們希望香港不要成為這樣一個例子。

香港的審判結果將會產生巨大而久遠的迴響。對於任何有良知和理智的人,是非對錯不言自明。對於所有香港公民,保護法輪功學員免於政治迫害就是在保護香港所有人的利益。對於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保護法輪功學員按照真、善、忍做好人的權利就是保護人類未來的福祉。(章南、青山評論)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8/14/25253.html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