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清除負面思維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五日】看了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二日十二日的同修交流文章《清除負面思維》,對我的啟發很大。

負面思維有很多種,除同修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些,我從小也有一種很負面的思維,形成的原因和家庭環境、生長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我這裏的表現最突出的就是自卑,自我否定,對自己沒有信心,這種舊勢力強加的負面思維模式在修煉後也嚴重的障礙了自己。

在別人看來很小的問題,我卻看得很嚴重,好像是在嚴格要求自己,但回過頭來看,其實在這種對自我的苛嚴、謹小慎微後面是患得患失,有怕不能圓滿的有求之心,有怕自己不同層次的利益受損失的心,根本上是為私為我的,從更深層來看,是對師對法的不正信。

這種負面思維在多年前給自己曾經造成過巨大的魔難,在魔難中,這些負面思維又給我在思想反映出消沉、頹廢,絕望,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極度失敗感等很多消極的想法和狀態,我回憶當時感到不好的物質像大山一樣壓在自己身上,根本無法掙脫,無力解脫,人經常神智不清醒。這時候,基本學不進法,我記得在負面思維的操控中,我即使學法,看到的好像也全是自己做得不好、背離了法的一面,覺得自己無藥可救,覺得自己已經完蛋了,身邊的同修都覺得難以理解,同修說她在學法時,看到的都是師父在鼓勵我們。我現在明白,那是因為同修沒有負面思維。

可見,負面思維對修煉者意志的摧毀和打擊是多麼嚴重,舊勢力可以如意的利用各種負面思維給我們演化假相,障礙住修煉人的理智,障礙我們看到法的真正內涵。

後來,在魔難中、在自感絕望中,是師父一次又一次的用各種方式給我鼓勵,慢慢的自己才知道自己沒有完蛋,在從跌倒後掙扎著爬起來的一次次柳暗花明中,我才漸漸的明白了師父要求我們「摔倒了別趴著,趕快起來!」[1]的一層內涵。

後來在各種生活、工作環境中,在修煉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打擊,自己的意志才慢慢堅強起來,後來慢慢的體會到了師父的洪大慈悲與寬容,明白了法是圓容的,明白了自己證實法、救眾生的緊迫責任,才不再把自己一時的錯誤和不足看得過重,不再鑽牛角尖,那些負面思維也越來越被消除,但這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走了太多的彎路。

再後來,某天早上,在那些自卑、頹廢、絕望、消沉等負面思維狀態又出現時,我突然清楚的明白了,這些思維狀態根本不是自己的,是舊勢力的一種精神上的嚴重迫害,我不再消極的去承受和承認這種強加的魔難,我立即立掌發正念清除這些負面思維的表現本身:比如絕望、頹廢、自卑等等,以及這些表現後面的所有邪惡生命與因素,瞬間,各種不好的狀態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次的修煉經歷對我的啟發非常大,我後來發正念中,有意識的主動清除所有反映在我這的(包括從小長期形成的)負面思維的表現本身,以及這些表現後面的所有邪惡生命與因素。現在我發現,那些多年困擾我的負面思維基本上很少了,即使偶爾冒出來一點,只要有針對性的發正念清除它們,很快就解決了。

其實不要說修煉人,那些負面思維就是對常人做好任何正事都是不利的,我是做銷售工作的,我知道在銷售工作中,很多時候,銷售人員工作失敗並不是困難本身有多難以逾越,而是自身反映出來的種種負面思維障礙了自己,「自己把自己打敗了」,我知道很多大公司都有針對如何去掉負面思維的培訓,我參加過幾次這樣的培訓,有一定啟發,但只是短時間有效,我發現普通人很難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長期固有的稟性和性格,常人的理無法從本質上去掉那些東西。

而我們修煉人,能在大法修煉中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這麼多年中,我明白了一點,再難也要學法,做得再不好也要學法,正是我不斷的堅持學法,才使我很快走過了一個個看似幾乎過不去的魔難,法能加強我們的主意識,幫助我們去掉一切自己都意識不到的不好的觀念和執著。

另外、我們還有師父賜予的佛法神通,在這正法的最後最後,那些負面思維等等各種不好的邪惡敗物,不容我們再慢慢的去被動的承受了,其實那些東西都很弱了,只要認識到,分清它們,主動發正念清除,去得就很快,有這些狀態的同修不妨去試一試吧,很管用。

寫到這裏,我還想交流一下我的一個認識:我們不能跑到另一個極端上,一說不能有負面思維,就把正常的注意安全說成是「負面思維」了,真有這方面的例子:比如有同修不注意手機安全,真相電話長期放在家打;使用暴露或公開號碼的手機和同修對打,電話上甚麼都說,商量重要的事情也不取電池、不拔座機線……別的同修提醒注意安全時,這樣的同修就說:「你別給我加負面思維。」

我想,注意安全不是負面思維,師父在很多次講法中也要求我們要注意安全,我們得把理智、理性,為整體負責、為別人著想的注意安全,與「負面思維」區分開,前者是無私的,基點是為他的,而「負面思維」基點是為私的。說直白點:我們應該心裏沒有「負面思維」,是坦坦然然為別人負責的,但行為是能約束自己和注意安全的。

個人認識,有不足之處,請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