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傀儡」的DNA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1年9月30日】自從1959年DNA被發現以後,現代生物學似乎突飛猛進地發展著,人類自認為找到了遺傳物質DNA。似乎人類的一切都與DNA掛上勾了。DNA克隆技術似乎可以達到人類想要得到的一切。1990年克隆羊的出現,使科學越來越帶動整個社會,認為人可以通過DNA複製、克隆任何生物,甚至包括人。人無所不能。然而,隨著越來多的實驗證明克隆技術的「缺陷」,不得不讓人深思:DNA到底是甚麼?它到底有甚麼用?

就基因本身而言,基因並不是萬能的,科學家自己把它比作跟「傀儡」差不多。基因的表達不只是由基因密碼自身決定,它離不開周圍蛋白質的調控。分子細胞生物學家都知道,基因表達與否取決於機體的「基因外現象」(epigenetic phenomena)--也就是說,這種調節基因的活性不來自DNA密碼的改變,並且這種改變能夠傳代。如果一個基因被甲基化,那它可能就被「關閉」(gene silencing)、不表達蛋白了。比如,腫瘤抑制基因p16通常是不被甲基化的,而在腫瘤組織裏卻發現由於甲基化而不表達。可是,為甚麼腫瘤抑制基因被甲基化卻沒人能說得清楚。

現在科學的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把結果當成原因。很多病認為是某某基因缺陷或突變造成的,然而在另一個個體出現同樣的突變時並不能得病。科學家自圓其說,稱之為隱性突變。可是為甚麼產生這種突變卻沒有人知道,現在科學也無能為力。我們知道病是由業力引起的,體現在我們這個空間就是病毒或細菌,病毒或細菌可能導致機體內很多方面的變化,基因突變可能只是一種表現。那麼,通過修正基因,又如何能改變病的本質呢?這些都是現象,而不是根本原因。現在科學把這些現象當作原因了。

那麼,甚麼是真正的科學呢?真正的科學就應該探索事物的本質,研究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也就是向深層發展,向物質的微觀發展,而不只是在事物的表面上談表面的東西。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