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源流考(2)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國曆來被稱為「神州」大地,演繹了豐富多彩的神傳文化。可是,現在的中國大陸,寺廟、道觀、教堂成了「文旅項目」,以各種噱頭吸引遊客,有的漫山遍野,立著各種稀奇古怪的神像,和遊客合影,以各種名義斂財,搞的名山大川烏煙瘴氣。以前的方外之地,清修之所,變成了今天的「印鈔機」和中共的政治工具。網上和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多的拿「修煉」一詞來揶揄和裝酷,實際上褻瀆著修煉的神聖。

儘管在今日中國,僧道及其所在場所都成了做各種交易的對像和地點,但就在一九四九年之前,這些千百年前的古建寺觀,依然是修佛修道者修心向善、清心去執的一方淨土。今天我們不談修煉的真正內涵這一洪大主題,且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看看「修煉」二字所承載的重量。

接前文

玄宗弘道

張果老是「八仙」之一,他「倒騎驢」的形像,在民間家喻戶曉,人們都他當作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認為是虛構的人物。

但是,在《二十四史.舊唐書》中,卻記載了張果確有其人,隱居在中條山。武則天曾召見他,可他卻死在了使臣面前。後來人們又見到他往來於恆州山中,恆州刺史上奏於朝廷,唐玄宗派人卻請了他幾次,他才來見唐玄宗。

唐玄宗想知道張果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人,讓善於占卜的能士測算張果,算不出來,「懵然莫知其甲子」。讓坐在屏風後面,找「天眼通」的術士來看,說看不見。唐玄宗找來劇毒的堇汁,讓張果連喝三杯,睡著了。醒後,照鏡子,牙齒都黑了,讓人拿來鐵如意,把壞牙敲下來,從懷中取藥塗抹牙床,又睡了一會兒,牙齒都長出來,「粲然潔白,玄宗方信之」。看到潔白的牙齒,唐玄宗終於相信了。

張果說自己是「羲皇」年間的人,談論了一些道法的行旨。後來張果歸山,玄宗為他造棲霞觀,所在地「蒲吾縣」,改為「平山縣」。

《舊唐書》是五代修的官史,距離唐朝更近,所以記錄事實比較生動。但到宋朝修《新唐書》時,歐陽修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認為儒家史書不能太突出這些神異的事情,《舊唐書》中許多鮮活生動的東西都去掉了,但張果事例詳實可信,所以基本上保留了,並補充張果的出生年代,「我生堯丙子歲,位侍中。」我生於堯帝丙子年間,官職任侍中。

在宋朝官方修的類書《太平廣記》中,完整收錄了史官認為太神奇、不適合記在史書中的內容。唐玄宗狩獵,捕獲一頭大鹿,廚師正要殺鹿,張果說,「這是仙鹿,已滿千歲。是以前漢武帝元狩五年,我曾為侍從,武帝在上林苑活捉此鹿,接著就把它放掉了。」

玄宗說,「鹿有很多,時代變遷,怎麼能知道這隻鹿就是那隻鹿呢?」,張果說:「漢武帝放掉那鹿的時候,曾用銅牌掛在左角之下,作為標記。」玄宗命人察驗,果然有個二寸左右的小銅牌,上面寫著年月。

玄宗又對張果說:「元狩是哪一年?到現在有多少年了?」張果說:「那年是癸亥年,武帝剛開始挖昆明池。今年是甲戍年,已過了八百五十二年了。」玄宗命太史檢校年曆,毫無差謬,他更覺得神奇了。

秦漢之時,秦始皇、漢武帝都深信道法,認為人可以通過修煉達到返本歸真的境地,始皇派徐福出海,尋求仙道,成千古奇談;漢武帝尊儒教為國教,但他本人卻一生愛慕仙道,正史始終沒有出現他與修煉得道之人相遇,在三教剛剛興起之際,普及教化,涵養道德為本,或許是時機不到,機緣未成。

唐朝之初,唐太宗胸懷廣大,海納百川,奉行以儒學為正宗、三教並重的包容原則。唐太宗曾說:「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從而明確了儒學作為國家的根本。同時,唐太宗還提倡佛、道二教,他又說道:「老君垂範,義在清虛;釋迦貽訓,則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跡殊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風齊致。」認為佛道有淨化心靈、純厚風俗的教化之功,玄奘西行求法歸來,唐太宗予以重視,翻譯佛經75部、1335卷,佛教得以空前發展。太宗以後,不同的君主由於不同的原因,而在三教之中各有所側重,但基本上各得其所。

到唐玄宗時代,道教展現了輝煌的一面。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迎司馬承禎入京,親受法箓,成為第一個取得道士資格的皇帝。於開元十年(722),詔令在兩京和各州設置尊崇老子的玄元皇帝廟和培養道教學生的學校──「崇玄學」。至開元二十九年(741),「崇玄學」正式改稱為「崇玄館」。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詔制老子圖象,頒布天下。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玄宗親注《道德經》,規定《道德經》為道經之首,並把《道德經》列入科舉考試範圍;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規定道舉制度;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規定兩京及諸州皆立崇道學,以《道德經》及《莊子》、《列子》、《文子》等開科取士。

盛唐時期的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眾生了解修煉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2026年神韵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