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婚姻之禮和夫婦之義(下)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九月十六日】中共建政後,婚姻儀禮被「改造」的面目全非,除了在婚服上的改變,證婚人也從天、地、父母換成了「黨支部書記」,結婚的時間選在「五一」、「十一」這樣的中共節,「拜天地」變成了「向毛××像鞠躬」。而在中國古代,婚娶稱為「拜天地」。

上文我們聊了「婚禮為禮之本的來龍去脈」,和「天作之合」的真正含義,最後聊到明朝劉庭式、清代秦簪園的正面事例。接下來我們從唐朝酷吏來俊臣、著名才子和世人崔顥(音號)的負面舊事開始聊起。

接前文

四、對婚姻的態度成為品行的良心秤

對待婚姻的態度,成為衡量一個人品行的「良心秤」。幾千年來,恪守婚姻之禮,世代相傳,從孩童起,就目睹著周圍人家,一家一家的「拜天地」,耳濡目染,明白婚姻是一件人間大事。因此,背棄姻緣成為人們不恥之事,「陳世美」忘恩負義,盡人皆知。

1. 來俊臣停妻再娶 驚動武則天
《二十四史﹒舊唐書》記載,唐朝武則天時,來俊臣是有名的「酷吏」,歪曲刑法,誣陷忠良,人都懼畏。大臣李昭德是有識之士,每在朝廷奏他們的枉法情狀,來俊臣及其黨羽只是耳旁風,仍舊如故。

有一次,武則天要宰相們討論來俊臣停妻再娶的事情,在武則天看來這不是小事。停妻,須出現「七出」現象時,也就是無子、淫佚、不事公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七條,才可以休妻,無故棄妻,是很嚴重的背德行為。李昭德對諸宰相說,往年來俊臣像賊一樣強娶了太原王氏,已經大有辱國家。今日停妻再娶,莫不是又要來辱國嗎?身為朝廷重臣,無故棄妻是失禮違節。來俊臣從此氣燄不再囂張。

2. 崔顥婚娶無度 眾人遠離
據《唐才子傳》,唐開元天寶年間,崔顥少年得志,行履放縱,嗜酒好賭,更關鍵的是好色無度。娶妻專挑美女,「稍不愜,即棄之」。雖然他詩文水平不錯,但名聲一直不是太好。

當時著名的詩人、書法家李邕聽說崔顥的詩名之後,曾親自邀請崔顥至家做客。誰知道崔顥來之後,獻詩一首,第一句就是「十五嫁王昌」,李邕一聽是淫詞豔曲之風,大怒說:「小兒無禮!」拂袖而去,再不與之交往。人們對婚娶無度之人,都鄙夷遠離。

3.司馬光重德重義 居處有法
重德重義之士,從不放縱自己。宋朝司馬光,娶妻婚後十年餘,夫人張氏沒有生育,張氏很著急,司馬光便寬慰她說:「有子無子皆由命定,不是強求所得。」張氏卻一直想為其納妾,司馬光始終不同意。

一次,張氏物色了一位年輕姑娘準備作妾。送她到書房來,司馬光卻絲毫未注意到姑娘臨近身旁,姑娘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故意捧起一本書,上前問道:「請問大人,這是一本甚麼書?」沒料到司馬光卻莊重的拱一拱手答道:「這是《尚書》。」說完再不理會她。姑娘只得知難而退。

後來張氏又為他選了一個姑娘作妾,自己借故外出,告訴她晚間到老爺書房去。姑娘端著茶水,晚間來到老爺書房,司馬光看見這位姑娘在他書房中出現,正色說道:「夫人不在,你來這裏做甚麼?速去!」隨即讓她離去。

《宋史》評價司馬光「居處有法,動作有禮」,是持節厚德之士。

五、無產階級文革後的中國婚姻

無產階級泛指沒有生產資料、靠出賣體力為生的人群。恩格斯對「無產階級」的定義是現代雇佣工人。據稱,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已經成為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代表著沒有私有財產(「無產」)的社會形態。而古代的中國社會,掌握國家政權的是皇帝、貴族、士大夫;西方則是國王、貴族。這些人從小接受「齊家、治國、平天下」所需的道德理念教育和技能教育,熟知歷史和典籍,起到了無可取代的文化承傳和道德教化作用。

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婚姻和合在任何時代都是件大事。然而這種傳統從近代開始崩壞。

近代中國離婚第一人是徐志摩。他在1922年與發妻張幼儀通過法律程序離婚,理由是自己在與張幼儀的婚姻期間愛上了另一女子,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愛情而離婚。在徐志摩的催促和逼迫下,剛剛生下次子還在坐月子的張幼儀簽字同意離婚。就連著名的「刀妃革命」,末代皇妃文繡與末代皇帝溥儀離婚,那也是在9年之後的1931年,理由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儀對她的冷落和宮中的不自由。

即便有了離婚「先鋒」,傳統仍深植在中國人的心中。在民國時期,中國人的離婚率依然很低,就是在已很「開化」的上海。據《上海市社會局業務報告》,1929年,即每10萬人中有23.82件離婚案,百分比為0.024%,是2024年中國離婚率的1/104。

然而,在中共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離婚成了滿足求生欲的常見政治手段──夫妻的一方為了表現自己的「政治積極」、能存活下去,不惜以家庭、另一方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為代價。全社會、全民的參與鬥爭,夫妻之間互相揭發,甚至有的被揭發一方,被指對「毛××」不忠,而被紅衛兵迫害致死,或者有的因為日記中寫了一句話,成為「反革命」的罪證。多少家庭因此支離破碎,多少夫妻相互防範。婚姻中的恩與義蕩然無存。

1. 物化婚姻
古代婚姻往往注重家庭責任,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選擇。「門當戶對」講究的是文化認同,雙方有相似的責任觀念和行為方式,雙方都能夠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家教傳統、家族榮譽、婚姻義務、生活習慣,從而在教育理念、財富傳承等大小家庭事務方面都減少摩擦,增加和諧。家和萬事興。而現代社會,人們更加註重個人選擇和情感匹配,對很多對傳統無知、鄙視傳統和歷史的年輕人來說,家庭背景、社會地位、家族利益不再是聯姻時衡量門當戶對的重要指標。

去掉了價值和文化傳統,就只剩了物化的空殼。文革浩劫十年過去,中國開始進入商品經濟社會,「一切向錢看」,彩禮越漲越高。男方向女方提親需付5萬、10萬元,直至現在華北地區的20~30萬元。婚姻去掉了核心價值,還說古人也都如此、帝王家更爛,云云。其實哪朝哪代都不能簡單下定義,透過中共灌輸的紅色觀念看歷史,是看不到真相的。放眼全世界,只有在共產思想、社會主義概念盛行的人群中,才會如此黑化和否定自己的祖先。古老中華的五千年文明也好,年輕美國的強盛也好,是由哪些正面人物和事蹟組成的呢?迴避這些,就已經在抹殺文化、斷絕傳承了。

3. 離婚率驚人
物化的婚姻,一切以物質衡量。道德內涵被沖淡到異常淡薄。中共出現後,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傳統價值很快都被顛覆了,家庭人倫觀念也都被拋棄了。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然而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結婚隨意、離婚隨意,非婚同居和所謂的試婚成為常態。

2024年,中國人的離婚率官方宣布為2.5%,而「離結比」(離婚登記數/結婚登記數)則高達57.5%至58.1%──2024年中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全年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這還不包含訴訟離婚的;如果加上訴訟離婚的,2024全年離婚總數可能接近355萬對。無論57%還是58%,都創下離婚登記的歷史新高。

4. 艾滋病泛濫
2005年,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感染性病人數70萬人,性病已成為中國五大傳染病之一。而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室主任陳祥生估計,官方統計人數可能只佔實際感染人群的十分之一。陳祥生說,早在二十世紀初,中國性病發病率便每年以百分之20%至30%的速度增加。許多人患病後到私人醫生或密醫那裏看病,導致大部份性病疫情沒有報告。

在中國全科醫學網頁顯示,2004─2018年中國艾滋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分別年均上升22.70%和18.80%。

六、神聖婚姻

對婚姻價值的認知顛覆,直接造成社會道德的敗壞,亂性所產生的巨大業力又導致相關惡性疾病的流傳不治。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患者很可憐,很多名人顯貴也以關心艾滋病人為自己的項目,又怎知這種疾病是魔鬼推動亂性,而給人類帶來的災禍呢?

中國大陸,表面上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林立,實際上道德滑落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動輒離婚,受害的不僅是當事人的陰德,更對下一代中國人起到了很多人一生都無法消除的惡果。

聊了這麼多,再來看西方牧師在教堂主持的婚禮,是否能品出更多的嚴肅與深意?

牧師:(新郎全名)你是否願意這個女人成為你的妻子與她締結神聖婚姻(holy matrimony)?無論疾病還是健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愛她,照顧她,尊重她,接納她,永遠對她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新郎:我願意。

牧師:(新娘全名)你是否願意這個男子成為你的丈夫與他締結神聖婚姻(holy matrimony)?無論疾病還是健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愛他,照顧他,尊重他,接納他,永遠對他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新娘:我願意。

這裏插一句註釋:「神聖婚姻」(holy matrimony)的含義是,當人們專注於尊敬上帝(神、上天)和同時為婚姻的另一方負責時,婚姻便成為神聖的結合。一個神聖的婚姻能夠在上帝的恩典和個人有意的努力下持續一生。

得到了新娘新郎的承諾之後,牧師會對見證婚禮的父母、親友們說: 你們是否都願意為他們的結婚誓言作證?眾人答: 願意。神父: 誰把新娘嫁給了新郎?新娘的父親: 她自願嫁給他,帶著父母的祝福。

新郎面對新娘拉起她的右手,說:我以上帝的名義,鄭重發誓:接受你成為我的妻子,從今日起,無論貧窮與富有,不論禍福,貴賤,疾病還是健康,都愛你,珍惜你,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開。

他們放下手。然後新娘舉起新郎的手,說:我以上帝的名義,鄭重發誓:接受你成為我的丈夫,從今日起,無論貧窮與富有,不論禍福,貴賤,疾病還是健康,都愛你,珍惜你,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開。

接著,新婚夫婦交替著給對方帶上婚戒。牧師宣布禮成。在理想的情況下,兩枚婚戒從此不離無名指,二人在婚姻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扶持、相互磨合,直到在兌現婚禮誓言的過程中走完各自的一生。

(全文結束)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