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電信詐騙國際化多樣化 損失金額逐年攀升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國際化的利弊究竟如何?這是一個涉及歷史、利益、理念和慾望的深度話題。今天我們不談馬克思主義者們的「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國際歌》),而是聊一聊電信詐騙(網絡詐騙)這個非常國際化的社會現象。

僅以美國為例。2020年以來,美國電信詐騙案件快速增長,詐騙手法多樣化,損失金額逐年攀升,從42億美元(2020年)飆升至125億美元(2023年),2024年仍持續上升。詐騙手法多樣,針對老年人和企業的攻擊尤為嚴重,跨境詐騙網絡複雜,印度與中國為主要來源地。

美國政府透過法規修訂、國際合作及公眾教育應對,但詐騙集團的不斷進化仍構成挑戰。建議民眾提高警惕,驗證來電來源,避免輕信陌生人要求。以下是根據現有資訊整理的概況:

1. 案件數量與損失金額

1) 2020年: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網路犯罪投訴中心(IC3)報告,全美錄得約79萬筆網路犯罪投訴,較2019年增長69%,總損失金額達42億美元。其中,電信詐騙(如電話釣魚、語音詐騙)是主要類型之一,受害者數量超過24萬人,特別以60歲以上老年人受害最嚴重,平均每人損失約9100美元。

2) 2021年:根據美國全國消費者法律中心(NCLC)報告,詐騙集團每天製造超過3300萬個詐騙電話,全年近6000萬美國人因電信詐騙損失約290億美元。網路詐騙嘗試較2020年最後四個月增長25.07%,金融服務業尤其成為攻擊目標,詐騙案件增長109%。

3) 2022年:美國非營利組織「商業改善局」(BBB)數據顯示,1至9月有超過22000宗詐騙報告,涉及就業詐騙、網購詐騙、假支票、裝修詐騙等多種手法。FBI報告指出,網路詐騙總損失達103億美元,較2021年的69億美元大幅增加。

4) 2023年:AARP研究估計,60歲以上美國人每年因詐騙損失283億美元,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估計全年詐騙損失達1370億美元,其中480億美元來自老年人。FBI統計顯示,電信詐騙損失超過100億美元,主要來自印度客服中心,老年人受害金額超30億美元。

5) 2024年:FBI報告顯示,網路詐騙損失達125億美元,創五年新高。FTC修訂《電話行銷銷售規則》(TSR),加強對詐騙公司的追責,涵蓋主動與被動電話詐騙。

6) 2025年:FBI表示,2024年詐騙案件數略增,其中「假慈善真詐騙」投訴超4500宗,顯示詐騙手法持續進化。

2. 主要詐騙手法

1) 電話釣魚(Phishing/Vishing/Smishing):詐騙集團利用偽造電話號碼冒充政府機構或科技公司,誘騙受害者提供個人資訊或轉賬。例如,假裝積欠電話費或賬戶被駭,威脅採取法律行動。

2) 技術詐騙:冒充科技公司(如蘋果、谷歌)員工,聲稱電腦有問題,誘導點擊惡意連接或支付維修費用,甚至植入勒索軟體。

3) 情感與投資詐騙:透過約會網站或社交媒體建立信任後,編造海外旅行或財務危機故事,要求受害者匯款。投資詐騙則以高回報為誘餌,損失金額高達6億美元(2020年)。

4) 假慈善詐騙:利用民眾同情心,假冒慈善機構騙取捐款,尤其在2024年有所增加。

5) 就業與網購詐騙:偽造工作機會或假冒合法電商網站,竊取個人資訊或銀行資料。

3. 受害群體有哪些

1) 老年人是主要目標,因對科技熟悉度較低,易受信任詐騙影響。2020年,60歲以上受害者損失近10億美元,2023年更高達480億美元。

2) 年輕族群受害人數增加,特別是20歲以下族群,2020年受害人數增長116%,但平均損失金額較低(約3000美元),因其金融資產有限。

3) 企業也成為目標,商業電子郵件詐騙(BEC)在2020年造成18.6億美元損失。

4. 詐騙來源與跨境挑戰

1) 許多電信詐騙來自海外,特別是印度客服中心,透過VoIP技術偽裝電話號碼,難以追蹤。2023年,FBI指出印度詐騙集團造成美國公民損失超100億美元。

2) 中國詐騙集團也逐漸成為威脅,特別自COVID-19疫情後,美國民眾成為其目標。

3) 台美合作顯示,部份詐騙機房涉及美國共犯,顯示跨境詐騙網絡的複雜性。2024年,台灣調查局與FBI合作破獲多個跨境詐騙機房,每日阻斷550萬筆詐騙簡訊。

5. 對個人隱私的嚴峻挑戰

1) 電信詐騙與個人資訊洩露密切相關,詐騙集團利用社交媒體、釣魚郵件等收集數據。

2) 技術進步使詐騙手法更難辨識,如偽造美國政府電話號碼或接受美國口音訓練的詐騙者。

3) 在大數據、AI、互聯網、資本時代,個人隱私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已經不再是個人選擇和自由意志。你發一個郵件,你的電子信箱即刻就被別人抓取,成為他們肆意販賣的商品,然後無國界、無選擇的被人濫發郵件。你在網上填寫一個表格,上傳一份文件,這份文件就可以成為各類商家和覬覦者的工具、財產。篡改數據也很簡單。聲音、影像、文字都可以用電子技術加以刪改、杜撰。包括隱私權在內一切,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時刻在被無情地剝奪著。

6. 基於現有資訊的詐騙案例

a) 假冒科技公司詐騙(2021年)

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2021年報告,一名60歲以上老年人接到一通電話,來電者冒充微軟客服,聲稱受害者電腦感染病毒,需立即支付500美元進行「遠端修復」。受害者按指示下載軟體,實際上允許詐騙者遠端控制電腦,竊取銀行賬戶資訊,導致總計2萬美元損失。

詐騙者使用偽造的美國電話號碼,並透過VoIP技術隱藏真實位置,追查顯示電話來自印度某詐騙機房。此類詐騙在2021年造成約3億美元損失,特別針對技術知識有限的老年人。

b) 情感詐騙(2022年)

據FBI網路犯罪投訴中心(IC3)2022年報告,一名45歲女性透過線上交友平台結識一名自稱在海外工作的工程師。對方聲稱因項目資金短缺,需借貸5萬美元,承諾日後歸還。受害者分多次匯款至指定賬戶,總計損失7萬美元,後發現對方身份完全虛構,賬戶位於尼日利亞。

詐騙者利用社交媒體收集受害者個人資訊,假裝建立長期關係以獲取信任。此類情感詐騙在2022年導致美國民眾損失約6.6億美元,受害者多為單身或情感脆弱群體。

c) 假慈善詐騙(2024年)

據FBI 2024年網路犯罪報告,一名70歲退休教師接到電話,來電者冒充某知名慈善機構,聲稱正在為災區兒童募款。受害者透過電話提供信用卡資訊,捐款2000美元,後發現該機構不存在,信用卡被盜刷額外1萬美元。

詐騙集團利用近期自然災害新聞,偽造慈善機構網站和電話號碼,誘騙民眾捐款。2024年FBI報告顯示,假慈善詐騙投訴超過4500宗,總損失金額約1.5億美元,主要針對同情心強的老年人。

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案例:

d) 《詐騙電話冒充銀行 夫婦倆9.8萬存款被清空》:

斯科特最開始是持懷疑態度的,他要求該男子證明其是銀行工作人員,很快他收到了看起來像是迪戈銀行發來的短信。

e) 《警惕冒充銀行電信詐騙 西澳18歲女子四年積蓄被騙光》:

這條短信看上去來自NAB(澳大利亞國家銀行),因為它顯示來自該銀行的同一個號碼,並與之前的合法短信出現在同一聊天記錄中。這種技術通常被騙子用來讓潛在的受害者誤認為他們是真實的。

中國大陸的電信詐騙案例,特別聚焦於電信和網路詐騙的典型模式:

f) 明氏家族跨境詐騙案(2024年)

據2025年3月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及《中國新聞網》(CCTV News),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一個以明氏家族為首的犯罪團夥在緬甸北部果敢地區設立多個「詐騙產業園」。他們以武裝力量控制區域,誘騙中國公民前往,強迫其從事網路詐騙活動。該團夥涉及跨境電信詐騙,假冒投資平台或政府機構,詐騙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約13.7億美元),並導致14名中國公民死亡、6人受傷。

詐騙集團利用社交媒體和虛假廣告,誘導受害者參與虛假投資或轉賬,同時對被騙至緬甸的中國公民進行非法拘禁和暴力威脅。2024年,浙江省檢察機關起訴39名涉案人員,案件成為中國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電信詐騙案例之一。

g) 冒充公檢法詐騙案(2022年)

據2022年的中國公安部新聞發布會,一名上海居民接到電話,來電者冒充公安機關,聲稱受害者涉及洗錢案件,需將資金轉至「安全賬戶」以配合調查。受害者被要求保密,並在壓力下轉賬人民幣200萬元(約28萬美元)。後經查實,電話號碼來自海外VoIP系統,詐騙團夥位於東南亞某國。

此類詐騙利用偽造的官方文件和電話號碼,結合心理恐嚇,誘導受害者迅速轉賬。2022年,類似冒充公檢法案件在中國大陸激增,佔電信詐騙案件的30%以上,特別針對中老年人。

h) 虛假投資平台詐騙(2023年)

據2023年1月的中國公安部信息,一名廣東居民透過微信加入一個「股票投資交流群」,群內「專家」推廣某線上投資平台,聲稱可獲得高額回報。受害者在平台充值人民幣50萬元(約7萬美元),初期獲小額回報以建立信任,後平台關閉,資金全損。調查發現,該平台伺服器設在柬埔寨,詐騙團夥透過虛假交易數據操控受害者。

這類詐騙利用社交媒體群組和假冒的金融專家,結合高回報誘惑,目標多為對投資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或中年人。2023年,中國公安部破獲類似案件39.1萬件,涉及嫌疑人7.9萬人。

結語:

這些案例反映了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法,包括冒充可信機構、利用情感操控及假借慈善名義。建議民眾接到可疑電話時,立即驗證對方身份,避免提供個人或財務資訊。

美國政府以法規修訂、國際合作及公眾教育來應對猖狂的電信和網絡詐騙,但詐騙集團的手段不斷升級,仍構成對公眾的嚴峻挑戰。政府建議民眾提高警惕,驗證來電來源,避免輕信陌生人要求。

總之到目前為止,唯一仍然可靠的,是自己上網查詢官方號碼,然後自己打過去。這樣才可能確認自己是在和誰說話。注意:一定是自己打過去,而不是對方打過來,因為打過來的來電顯示可以隨意偽造。只有是自己打過去,而且撥打的號碼是自己查詢的,才是可靠的。

在道德低下、人神共憤的末劫亂世,當人們追求國際化的目的,依然是為了無止境地追求商業利益,無底線的滿足個人慾望,甚至是為了實現以共產主義思想統治全球的思想和生活的終極目的,弊端和禍害必然防不勝防,層出不窮。這也是符合宇宙間的因果法則的。

慾望和惡念,可能讓人為之奮鬥一生、盛極一時,也可能讓人屢遭挫折、從不如意。從高維度看,後者反而是仍被神垂憐著的,因為已經壞透爛透的人,想積攢更多的惡業,神會聽之任之,最後算總賬;而尚且有希望得到救贖的人,才會被棒喝、被防止垂直墮落。

靜下來,理性觀察,獨立思考,找到北極星,才能不在黑夜中迷失方向,不陷在別人製造的漩渦中沉浮,才能不走上絕路。其實,正確認識人生目的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課題,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正視它。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