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昇華 在配合中精進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七月二日】時間過得真快,六年前我來到紐約參加法會,從此與媒體項目結緣。最近這一年,法難突如其來,領導層變動,加上媒體的風波接踵而至,風雲變化中,暴露出我的許多人心與執著,許多是我過去未曾察覺的隱性執著。我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即使努力想保持純正的心態,但人在利益與情緒的裹挾下,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甚至覺得思路也不如從前清晰靈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一年,我常常在空閒時,靜坐在師父法像前問自己:「師父,我該怎麼辦?我好迷茫,我做得對嗎?我錯了嗎?……」等等等等。人與人之間心性上的摩擦,真的比解決文檔或數據問題難得多。我一度感到疲憊,甚至嚮往恬淡的生活,心想:離開也許就好了吧。但這樣的想法,哪裏還像個大法弟子?不行,要堅持!

以下是我這一年來,在去執著過程中的幾個體悟與經歷,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對我自己而言,也是一個抽絲剝繭、走出消極心態的過程。

一、媒體轉型走向專業:在衝突中配合 在規範中成長

隨著新領導層的上任,我有機會與西方學員,或是曾在西方常人公司任職的同修,進行更頻繁的合作與交流,並向他們學習。我很享受這樣的合作過程。他們思路清晰、表達直接,省去了許多彎彎繞繞的揣測,讓我更樂於與他們共事。他們像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我的不少問題:求快、走捷徑、不顧長遠,只為眼前的成效。

當然,在跟他們學習與合作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讓我不耐煩的時候。我們在媒體裏做了好多年,對一些內部細節也比較熟悉,相較於剛加入、還不太了解業務的同修,確實有些經驗積累。交流中,有時即使我表面上看起來平靜、語氣也算和善,其實內心早就翻江倒海。

有些時候,他們提出的方案乍看之下很完美,但實際上跟我們當下的情況差得太遠,根本沒有辦法落地。我有好幾次是打字打不清楚,急得一個電話就直接打了過去。電話講完了,我心裏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坐在回家的火車上,我開始反思:為甚麼我會這樣?表面看是急躁,但更深層的,是各種深藏的執著:妒嫉、利益心、爭名、自卑、甚至驕傲。我表面上不耐煩,覺得對方怎麼甚麼都不知道卻又來指導,其實那是妒嫉與自卑在作祟。

他們流利的英語、專業的表達、對本土文化的天然熟悉,而我,從日常談話到專業術語,幾乎樣樣都得額外學習才能及格──心裏其實極為自卑。我也忌妒他們能規律地工作、按時下班、有時間生活、可以遠程,而我們大陸來的同修,彷彿天然就該吃苦、扛責,任何緊急任務理所當然地接下,沒有怨言。我的內心不平衡到了極點。

多麼強烈的妒嫉啊!但發現執著,就是修去它的第一步。沒有矛盾,我的這顆心又怎麼顯現出來呢?轉念一想,我們在工作中多承擔,是主動的,是在法上悟到後自願去做的。做得好,是威德自己得;無需比較。而西人同修雖工作看似愜意,實際上效率極高、井井有條。這樣一想,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原本抱怨與不滿的情緒,也轉化成更想配合、一起把事做好的願望。

二、默默補充與配合:修去私心

這一年公司為了強化合規,對系統權限的管控變得更嚴格。有些我原本負責的事,前一天還是我處理,隔天就換人;某些工作群組裏,我也會在毫無預警下被移出。這些情況有時讓我感到無所適從。

我告訴自己要默默補充,可內心真做到了「無私無我」嗎?一件事做久了,很容易產生一種潛意識:「這是我的事」,「這是我負責的領域」,「你不懂,我才說了算」。這樣的心態,就是執著,就是私心。

有一次,群裏的一位同事私訊我:「你怎麼被踢出群了?」我一愣,「甚麼群?我怎麼不知道?」負面情緒更是接踵而至:覺得自己的付出未被看見、不被尊重、沒面子,甚至想撒手不管一走了之。但靜下心來,我問自己:「你做這些,是為了甚麼?」

師父說:「以法為大,以維護好大法項目,使其發揮好救人的作用為唯一要想的、要做的。」(《關鍵時刻看人心》)

只要項目能順利運轉,誰負責不重要;如果現負責人不熟悉,我可以協助、交接、寫流程,無所謂。只要不耽誤事,一切都可以配合。這樣一想,內心也輕鬆了許多。

我還記得幾年前做過一個夢──高樓林立的城市裏戰火紛飛,大家打得不可開交。我面前豎立著一棟摩天大樓,眼看就要被戰火波及,我心想:不行啊!於是一念之間,我就把這棟樓搬到了我自己的小世界裏。我的小世界就像一個平靜的小村莊一樣,而這棟摩天大樓就這麼在沒有地基的情況下穩穩落在一片空地上,等著等著,直到城市裏的戰火停歇,再把它搬回去。

後來我想,這不就是我這幾年在媒體裏的寫照嗎?我其實沒甚麼媒體背景,但學得快,加上媒體人員流動大、工作交接斷層,我就這麼接下了許多前人留下來的項目。很多事也沒有甚麼正式任命,有的甚至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下。就像那棟樓一樣,暫時穩穩地放在我這兒,心裏想著:等合適的人來了,我就交還給他。而在還沒有人負責之前,我就默默補上,盡我最大努力把它做好。

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神做甚麼,一念即成

面對當下的困局,許多項目都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僵局。到底誰來帶頭?怎樣開展?就這樣卡在原地。

一日清晨,師父的法突然打入我腦中:「神造甚麼一念即成。」(《各地講法十一》〈大法弟子必須學法〉)

那幾天,我反覆思索這句話。我在經營部門負責廣告收入的運營,而媒體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 Brand Safety(品牌安全)。由於過去幾年的報導,一些媒體評級機構給我們打了極低的分數,導致大量廣告商、廣告平台、SSP 相繼封鎖、拒絕、或終止合作。我們應該訴諸法律途徑嗎?等政治局勢轉變嗎?乾等,並不是辦法。

我個人理解:師父要我們辦的是堂堂正正在主流社會立足的媒體。而當主流評級機構給出極低的評價,這在常人看來,就是一個媒體失去公信力的象徵。這樣的情況,不僅不符合我們應有的形像,也實實在在地增加了講真相救人的難度。這樣的局面必須扭轉!

就在我產生「一定要做點甚麼」的心念時,機會出現了。去年二月,我突然收到一個針對出版商的大型活動邀請,住宿和活動費用都免去。我毫無經驗,但心想這是個講真相的機會,於是壯著膽子接受了邀請,獨自前往。

這次活動打開了我的視野,那以後,我們得以參與更多行業活動,與供應商和同行面對面交流,講真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最終,在團隊和各部門的配合下,我們與一家評級公司 重新取得聯繫,並成功修復了我們的評級分數。

今年三月,另一場聚集廣告界高層決策者的活動,也被納入我們的行程計劃。彷彿是師父看到我們有這顆心,我正在為高額門票費煩惱猶豫時,我與同事竟然幸運地獲得了僅有三十個的免費名額!

驚喜之餘,我在公布的免費名單上看見一個熟悉的名字,是另一家評級公司的總裁。我本身有點臉盲,活動現場幾百人中能認出她本不容易,但她在活動間隙卻恰好出現在我正前方,就這麼「巧合」。我們再次取得聯繫,建立起對話的橋樑。

這一切,真如安排好的一般。這讓我想起師父的一段法:「在修煉中,不管是甚麼環境,不管是甚麼樣的階層,不管你是甚麼身份,你覺的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是偶然的,是幸運或者是倒霉,你如果要是真的看見了,就會發現,那都是你的願促成了這條路,沒有偶然的。」(《各地講法十三》〈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四、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青年大法弟子的責任與承擔

這一年媒體內外風雲變幻,我也經歷了情緒的起伏與消沉。過去幾年,即使工作到深夜也幹勁十足;而最近,哪怕早早休息,也常常覺得疲憊不堪。我一再問自己:為甚麼修煉?為甚麼加入媒體?

老一輩的學員往往是在人中歷經尋覓之後走入大法,主動修煉。而我,可能與許多年輕學員一樣,是從小跟著父母修煉,對修煉的理解,更多來自感性:我知道真、善、忍是好的,我願意同化它,用這個原則要求自己。這是感性上的認同,而不是理性地去認識修煉的奧妙與圓滿的內涵。

對於反迫害與講真相救人,我的理解也更多停留在人中「忠」、「義」的情感層面。我從小就聽母親同修說,我的出生是一個奇蹟,我這條命是大法,是師父給的。所以我一直心懷感激,也很自然地接受了常人中那種「報恩」、「犧牲」、「奉獻」的想法。大法蒙難,被共產邪黨打壓、抹黑,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我加入媒體,很大程度也是出於這樣一種心。

這樣的出發點,在某些層次上也許是好的。但再往高一點的層次去看,我發現這樣的認識,其實還是比較感性的,還是在情中。它會讓我容易陷入「做事」的狀態:只要做的事情看起來有成效、或是跟講真相救人比較直接相關,我就覺得有幹勁;如果不是這樣,我的心就容易懈怠下來。

再加上煉功長期跟不上,本體沒有轉化,時間久了,身體就真的吃不消。讓我感到更累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過去幾年,我只要埋頭完成自己負責的任務,無論是廣告執行還是技術開發,只要肯學,按圖索驥即可。但近一兩年,我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協調跨部門合作、帶新人、處理交接、對外溝通,甚至參與項目規劃。面對不同領導、不同風格與意見,我作為承接者,需要平衡各方,推動重點事項向前。壓力與難度都大了許多。

我感覺到領導層對我的期待與培養,自己卻常感心有餘而力不足,與自己想達到的狀態距離遙遠。有時甚至會逃避,害怕製造矛盾,乾脆「你說甚麼我就做甚麼」,結果就是陷入迷茫與內耗。

但隨著我越來越努力純淨自己的心,在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爭奪上不再那麼在意,我發現當我真的抱著正念、沒有求回報的心去做事時,整個人反而輕鬆了許多。就像瓶子裏的髒東西倒出一些,就浮上來一些,層次自然也提高了。許多當時困擾我的負面情緒,如今竟怎麼努力都想不起來了!

這,難道不正是從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在法中提升的過程嗎?只有修得紮實,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不然再有心也扛不住。聽到不少老一輩同修感慨我們青年弟子與他們當年相比差得遠,我內心深感慚愧,也期盼自己早日歸正,擔起更大的責任。

結語:珍惜這一場相遇 共同前行

飯間閒談時,聽著同修們分享他們得法的經歷,我聽得入神。不知是怎樣的機緣,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匯聚在媒體平台,共同前行,用媒體的力量講真相、救眾生。這緣份極其珍貴,我也格外珍惜。

別看本篇交流中寫的矛盾不少,實際上我們大部份時間彼此間的配合是很好的。大家各展所長、相輔相成,共同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有人擅長對外溝通建立關係,有人精於內部協調與運營,有人激勵團隊士氣,有人創意十足,也有人日復一日踏實堅守。

正如師父在法中反覆強調的那樣,在項目中要相互配合。接下來的路,弟子一定會堅持學法、實修、配合好,做到師父所要的!

感謝師尊!
謝謝同修!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