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一年,我非常用功,並獲得了二零二三~二零二四學年的「優秀學生獎」。雖然表面上,我看起來對名譽和獎金看得很淡,但內心深處我感到十分開心和喜悅。在獲得獎勵後,心裏想:「現在是獲獎了, 未來肯定有難關在等著。」
果不其然,在獲獎的幾週後,考驗開始出現。在我穿過走廊的時候,總有很多人過來祝賀我的成就。我提醒自己, 「所遇到的一切讚揚都是考驗」(《精進要旨》〈修者自在其中〉)。我嘗試忽略那些讚揚,擔心他們會干擾我的注意力、影響我在學術上的表現。然而,時間一長,這些讚揚使我覺得自己確實有能力、有天賦。我對周圍人的態度也發生轉變。
我有個好朋友在同一課堂裏,即使我在學術成果和成績方面略微領先,這位朋友卻總是在課業上付出很多心血。於是我開始擔心:如果他們一直這麼努力,最終可能會超過我。有幾次我假裝沒有怎麼學習,希望我的朋友也一樣,但卻在晚上的時候偷偷用功。每次我的朋友能夠在課堂上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我都更加焦慮和妒嫉。我在課上越發積極聽講,確保沒有人可以和我一樣快速回答問題。有幾次我發現自己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感到沾沾自喜。我把這當作一個超過他們、維護名聲的機會。我的思想一直處在一種競爭模式,試圖展現自己是最好的學生。每次當我讓朋友感到自卑或者不行的時候我都會感到驕傲。
在我看來, 這位朋友不管是在學業還是在校園活動中一直在嘗試和我競爭。之後,在新學年開始時,來了越來越多的新生,我感到自己面對的障礙更多了,好像有更多的競爭對手要我超越。最近的一個學期裏,我無意中聽到一些新生的學習成績非常好,GPA近乎完美,這再一次讓我害怕我的名聲會被奪走。我心想,「那些學生為甚麼看起來那樣,還學習得那麼好?」我的腦子裏一直在想,害怕丟了面子。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也發現自己對其他可能擁有與我相似機會的同修有負面看法。我覺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特別」了。我經歷了一次心理危機──表面上,我努力成為一個好朋友,但內心深處,我無法為他人的成就感到高興。
我對學習的態度也變了。有時候在課堂上,我懶得集中注意力,覺得「不用聽懂也能取得好成績」。 我假裝在聽,但腦子裏卻想著怎麼超越別人。我開始沾沾自喜, 覺得可以不怎麼努力就能完成作業。我把這種傲慢的態度帶到了實習申請中,以為憑我的好成績一定能被錄取。然而,當期中考試來臨時,我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沒有任何成果。很多地方都拒絕了我的實習申請,而且我的成績也不好。 覺得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我開始灰心。甚至開始妒嫉我的朋友,無法再讓自己跟他們說話。
在一次校外小組的學法中,我跟他們提到了這些感受:自己在學習和修煉中感到精疲力竭。心灰意冷。一個同修說我的情況讓她想到師父在《轉法輪》第六講中的一段法:
「我看看我自己。他一看自己真是佛。為甚麼呢?因為在他自己身體周圍的空間場範圍之內的一切物質,都隨著他的念頭演化,也叫隨心而化。」
同樣的,我感到自己被幻覺吞噬,認為每個人都在和我爭奪私利。雖然我試著提醒自己不要執著於任何物質利益。然而,我很享受別人對我的關注,而且漸漸深陷其中。
她的反饋使我想到另一段法。師父說:「開始的時候,因為這個人不錯,他給人家看好了病,人家就給他錢,送他甚麼東西,他可能都不要,拒絕。可是架不住在常人這個大染缸中被污染,因為這一類返修的沒有經過真正的修煉心性,把握自己的心性很困難。慢慢的由給小紀念品接受了,逐漸給大東西也要了,最後給少了也不幹了。最後他說:給我那麼多東西幹甚麼,給錢吧!給錢少了還不幹呢。正傳氣功師他也不服了,滿耳朵灌的都是人家誇他怎樣有本事。誰要說他不好,他也不高興了,名利心全起來了,他以為他比別人高明,他了不起。他以為給他這個功,是讓他當氣功師,發大財的,其實是讓他修煉的。」(《轉法輪》)
我確實有妒嫉、傲慢的感覺,有時甚至看不起同修。時常感到緊張、煩躁、不自在。老實說,我面對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我似乎無法放下這些執著。從一個執著衍生出更多的執著,它們折磨了我將近兩年。
我不懂自己為甚麼意識到了問題卻不去掉它。表面上,我一直在學法、煉功,同時我告訴自己,「我要把這些執著放下」,但內心深處,我一直抓著它們不放。我無法解釋自己為甚麼如此緊抓著這些執著。有幾次我甚至試圖維護執著心,用理由掩蓋它,說學術成就是做大法項目和證實法的表現。很長時間,我真的感到疲憊,好像我無法在修煉中提高了,我甚至想著如果我不修煉了可能更容易一些。我真的對此想了很多,有時候甚至把它看成自然,個人性格中的一部份。
後來,在學習師父在《加拿大法會講法》時,我意識到自己沒有真的想要去掉這些執著心。相反的,我曾試圖隱藏它們,擔心個人的名聲和利益,這阻礙了我的進步。想得過多也是一種執著。
我意識到自己總是需要保持正念,才不會放縱自己的執著,所以必須時刻用真、善、忍的標準衡量自己。甚至現在,我想坦白說,自己有時候仍然有爭鬥心、妒嫉心、顯示心和求名利的心返出來,但我也一直在努力去掉它們,並學會放下這些執著。
不管去執著的過程如何,我明白矛盾是好事,能幫我進一步提高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