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印度花卉展吸引四十多萬人 民眾了解法輪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二月四日】印度班加羅爾標誌性的活動──拉巴格花卉展(Lalbagh Flower Show)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六日至二十六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花卉展旨在慶祝印度共和國日,由園藝部和邁索爾園藝協會共同舉辦,融合了絢麗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內涵。

當地的法輪功學員在花卉展上設立展位,向印度民眾介紹法輪大法。展位以藍色和黃色作為主色調,同時還播放著舒緩的煉功音樂,吸引了許多參觀者和打坐愛好者。

'圖1:當地的法輪功學員在花卉展上設立展位'
圖1:當地的法輪功學員在花卉展上設立展位

'圖2:學員在教授學生們功法'
圖2:學員在教授學生們功法

'圖3:學員們全天輪流義務為參觀者介紹法輪大法。'
圖3:學員們全天輪流義務為參觀者介紹法輪大法。

'圖4:感興趣的路人們一起學煉法輪功功法'
圖4:感興趣的路人們一起學煉法輪功功法

'圖5:一位路人(右一)對中國的法輪功學員遭受的迫害深感擔憂,並對這場迫害的殘酷程度深感震驚。'
圖5:一位路人(右一)對中國的法輪功學員遭受的迫害深感擔憂,並對這場迫害的殘酷程度深感震驚。

花卉展上學員免費教功獲稱讚

二零二五年的拉巴格花卉展於一月十七日開幕,紀念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的作者阿迪卡維﹒馬赫什﹒瓦爾米基 (Adikavi Maharshi Valmiki)。花卉展以其絢麗奪目的花卉展示和展品吸引了47萬5千多名參觀者。

今年的花卉展設有多個展位,主要展示有機產品和本土工藝品。許多展商推廣自己的商品,希望能出售給前來賞花的人。然而,法輪大法展位則與眾不同,法輪功學員為民眾免費提供資料,並免費教功。參觀者可以選擇購買法輪大法書籍,或免費上網閱讀。附近展位的業主也抽空過來,稱讚法輪功學員耐心地向好奇的參觀者介紹法輪大法、演示功法,所做的這一切都不圖個人利益。

'圖6:法輪功學員為路過展位的每一個人耐心地講解。'
圖6:法輪功學員為路過展位的每一個人耐心地講解。

感受法輪大法功法的能量

很多參觀者借此機會在展位前學煉法輪大法功法,體驗煉功帶給他們的平靜和能量。

其中一位參觀者是命理學家。他說,他能感受到法輪功學員身上散發出的能量,在他看來,這吸引了很多人。另一位命理學家桑吉夫(Sanjeev)佩服法輪功學員煉功時如此平靜。他指著一位法輪功女學員說,「這個環境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干擾到她。」

參觀者希爾帕(Shilla)說:「嘗試煉功是很棒的體驗。」她說,她會把資料帶回家,詳細閱讀,也會上網閱讀法輪大法的書籍。

還有一位路人在學煉功法後說:「在這個現場(教功)班上,我了解了能量的流動。學煉這個新的功法,真是太棒了。」她說計劃在未來更多地了解法輪大法。

'圖7:來自加拿大渥太華的瑜珈老師莎拉(中)'
圖7:來自加拿大渥太華的瑜珈老師莎拉(中)

來自加拿大渥太華的瑜珈老師莎拉(Sarla)說:「人們需要這種功法來培養在生活中的良好專注力。不然的話,人們就會追求不必要的東西,浪費生命。」

前來參觀花卉展的吉裏達爾(Giridhar)提到,煉功後,他感到精力充沛、神清氣爽。他說:「我剛聽說這一功法,很高興能再次回來(學煉)。」

還有幾個人請學員到自己的工作單位教功。還有的人詢問當地法輪功學員的聯絡方式或網上教功班的鏈接,以便他們可以繼續學煉。」

一位瑞典女士在展位前停下來了解法輪大法與其它功法有何不同,她對法輪功很感興趣,還問了學員幾個問題。

'圖8:瑞典女士和法輪功學員交談'
圖8:瑞典女士和法輪功學員交談

煉功中感受到與神相連

還有許多參觀者嘗試煉功後表示,打坐中,他們感受到與更高層生命的聯繫。馬斯塔基(Masthaki)說,他每天都打坐,以達到天人合一,並應對日常壓力。他仔細聆聽學員們介紹法輪大法,並詳細記下法輪大法網上教功班的信息。

'圖9:還有幾個人買了書,並詢問煉功點的信息,渴望繼續學法煉功。'
圖9:還有幾個人買了書,並詢問煉功點的信息,渴望繼續學法煉功。

'圖10~12:參觀者正在學煉法輪功的功法'
圖10~12:參觀者正在學煉法輪功的功法

在展位前駐足的普雷蒂醫生(Dr. Preeti)對法輪大法很感興趣。離開前,她在留言簿中寫道:「與神靈相連是神聖美好的,我內心充滿了愛和感恩。」與女兒奈拉(Nyra)一起來參觀展位的施瓦尼(Shivani)也同樣寫道:「這是一次美好的體驗,這是與身體溝通的最美妙的體驗。」

瓦爾蓋斯﹒奈南(Varghese Nainan)說:「煉了第一套功法後,我就感受到了體內的能量。」於是他買了一本《轉法輪》

阿努拉達﹒塞加爾( Anuradha Sehgal)來到展位前,她喜歡法輪大法功法,整個煉功期間,她都感到身體輕鬆,她學會了全部五套功法。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