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時刻 抓緊歸正自己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我是一九九六年六月開始修煉大法的,今年七十五歲。十多年住在鄉下,我忙碌於處理一些家族事務,兩地奔波。這樣的生活不規律、散漫、安逸、懶惰,離大法修煉的標準差很遠,感覺掉隊了。

一年半前,我從鄉下搬回了市區,還是疏於煉功,煉的最少的就是第二套功法─法輪樁法,因為怕站久。以前煉第五套神通加持法也常偷懶。由於煉功不到位,我身體漸漸出現不正確狀態,易感疲累,膝、胯關節處僵硬,腿走路沒力氣,走不遠就得休息一下,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通過學法,我悟到懶惰是惡的表現,也是一種魔性; 能忍受痛苦是佛性,也是善的表現。

輔導員在同修群組裏曝光我長久沒有到煉功點煉功,說我只是掛名而已,建議我退出該煉功點,到新家那邊另一個煉功點。但我是不願意退出,為了避免只是掛名,我要真正出來煉功。我用堅強的意志力,克服種種困難與阻礙,從八月十七日週日開始,調整好作息,清晨四點半就出門去公園煉功,堅持下來到現在,超過一個月了,幾乎每天五套功法一步到位,感覺到自己漸漸有了修煉如初的狀態,吃苦能力也增強了,煉完功,感到神清氣爽。

突破了煉功的困境後,帶來了許多好的變化,不像以前那麼容易疲累,改掉睡回籠覺的不好習慣; 能被人家說,不怕被人說了; 不再那麼嗜睡,睡得少,精神卻更好; 消化系統變的順暢,常人說的便秘消失了; 去除了怕路黑、沒人、狗吠、怕久站的心。我歸正了自己。

出來到煉功點集體煉功,這個場不一般,在這正法修煉最後時刻,一定要抓緊歸正自己,更精進實修,確實修好自己,才能最大力度的助師正法救度眾生。

一、背法、溶於法中

在煉功點上,煉完五套功法後,大家圍成圈一起學法,一星期有二天背法,很快自己體會到了背法的好方法,一有空就回想著背,中間有忘掉的儘快翻開書看,反覆背下來。體會到:不用帶書來都能背了,自己重拾了背法的信心,經常腦子一有空,就回想著背到哪裏了,接著背,滿腦子裏想的都是法,會按照師父在法中說的去做,嚴格要求自己做個真正的大法修煉者,有時時溶於法中的殊勝感覺,記憶力恢復年輕時的狀態,應該是師父給弟子加持或開智慧了。謝謝師父!

背法真的很殊勝,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在我會持續背下去,將整本《轉法輪》背起來。

二、轉變觀念,突破病業假相

煉功人應該是沒有病的,所以很多常人中說的甚麼甚麼病,那個病的名稱,自己一概不承認,也不說。如有不正確狀態,我就是多學法,對照法,向內查找,自己哪裏做錯了,找到問題的癥結,改過、歸正自己。

二零零三年我在美國,因天寒地凍,我有怕冷的心,不敢出去講真相,師尊要弟子們做的三件事,我少做了一樣,結果出了大問題,幾乎全身蛻皮多次,雙腿腫脹,我悟到:舊勢力衝著我的怕冷、怕髒、怕醜、怕臭、怕累等等怕心而來,我心一堅,豁出去了,立即訂機票回台灣,加緊做好三件事,約半年,只靠洗冷水澡,不藥而癒,皮膚變的更光滑。

今年三、四月時,執著於在網絡上標購進口的木頭等藝品,像手珠串、手排、寶瓶、聚寶盆、茶盤等,將自己混同於常人,欣賞樹木病態的瘤花、閃花奇特紋路等,觀念行為上,將醜的、病態的當成美的、好的來收藏欣賞。結果,自己身體腰部與背部右半邊,長了一處處類似手排木頭花紋的釘瘤,常人所謂的皰疹。我向內找,抓住執著,觀念一轉,悟到後,心中懺悔說:師父,弟子錯了!立即改正,我丟開那些病態醜物、敗物,而後,腰、背部皮膚水泡漸漸消退,受苦煎熬了三個星期。沒看醫生,沒擦半點藥,我一天天自然好起來。

三、看淡情 兌現使命

關於親情,今年六月,兒媳婦新添了第三胎,迎來了寶貝小孫女,看了覺的好可愛,疼孫之情油然而生,時常要兒子拍些孫女的照片或錄像傳給我看,雖然三個孫子(二男一女),我都沒答應幫兒媳他們帶,但我與先生會在金錢及物質上贊助他們,請月嫂或保姆等。對於疼惜兒子,經常有時會特別買些好吃的, 叫兒子過來拿,煮些好吃的,叫兒子過來吃,問他錢夠不夠用等,這也是情。 我想:更高尚的情應該是慈悲,私情要看淡。

自己休閒時,還有些喜好心,喜歡做做小雕刻木藝品設計,給木墩、實木家具、擺飾等上上油,像以前畫畫那樣揮洒彩筆,油筆; 喜愛台灣檜木、楠木等,尤其是重油的,覺的色澤漂亮!執著欣賞木紋的自然美,例如:水波紋、山形紋、閃電紋、龍膽紋、鳳尾紋等。其實,這些也都是過眼雲煙,當我們修成了,要甚麼有甚麼,還需要執著這些嗎?!我要把這些人心、執著趕快修掉。

結語

非常感謝師尊一直給我機會,讓我歸正自己修煉過程中的錯誤,走出人來,奮起直追。明慧網八月十四日刊登了一篇同修交流文章《天目所見: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自己看了頗有感觸!已經到了最後的最後了,當今救人急,分秒必爭,我們大法弟子千萬別把心思用到不是救人的地方去了。在此,警醒自己,也與同修們共勉!

個人近來修煉體會,不足之處,請同修們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