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我兒子在飛天的成長成才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九月十九日】作者自述:我二零一九年一月來到美國,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向不了解情況的中國人展現有關飛天和神韻的事實真相。

我是一九九八年十月份開始修煉法輪大法,到一九九九年」七﹒二零」迫害之前的那段時間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迫害開始後,學校老師和領導多次找我談話,施壓要我放棄修煉,並以開除學籍相威脅,還要把我們送入洗腦班,我和幾位同學同修被迫離開學校流離失所。我們到北京,想為師父和大法說句公道話,結果被警察毆打、非法關押。後來又被當地駐京警察跟蹤綁架,搶走了我們所有的大法書籍,強行關押。這一切都不曾動搖我修煉的心。

可是,當我被家人領回家後,發現母親整天以淚洗面、幾乎崩潰,哥哥和嫂子(因迫害已被迫離異)因為堅持修煉被當地派出所關押,父親也被警察天天找上門來騷擾。母親哭著和我說,如果我要被學校開除,她就活不下去了。這話讓我感到,自己成了壓垮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從小孝順聽話,從不惹父母生氣,也看不得他們痛苦。在親情的煎熬下,我放棄了修煉。

孩子出生不久,我被診斷為炎性乳腺癌,是預後最不好的那種,而且醫生告知家人,我的情況即使手術治療,生存期最多超不過一年,或者半年。在家人同修的提醒勸說下,我從新走回大法修煉中來,當我人生遇到絕境的時候,是法輪大法和師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身體迅速康復。

我幾次動筆想寫這篇文章,又幾次放下,總覺的多是一些瑣碎小事,不值得寫。當看到《紐約時報》關於神韻歪曲的報導,可能會被中共利用在中國大陸進行洗腦宣傳時,我感到很難過,一種責任和使命感,促使我再次打開電腦,記錄下這些日常生活點滴,與大家分享,希望中國人不要再次被矇騙,也希望真相不再被掩蓋,好人不再被冤枉。

* * *

一、好的學區房沒有換來好的教育

我家孩子從小性格開朗外向,作為家中獨子,全家人自然傾注不少心血。隨著孩子長大,面臨著孩子上學的問題,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我和先生商量,賣掉原來的房子,在先生單位附近買一套學區房,其實我和先生的原生家庭都不富裕,幸運和神奇的是,我們很快湊夠了首付,找到了合適的房源,並順利的還清了所有貸款。

那是當地很好的一所學校,剛剛建成的教學樓寬敞明亮,校園擁有完備的各種設施。但孩子在學校裏並不開心,因為他不理解為甚麼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卻被要求只能有一種解題思路;他不理解為甚麼他和其他男生都非常努力的在做好,但只有幾個經常向老師打小報告的女生被發小紅花;他也不理解為甚麼同學之間不能友愛相處,他從不與人主動發生矛盾,卻經常被同學用鉛筆尖戳紮,或者被推搡到水溝裏。他喜歡足球參加了學校足球隊,本想參加比賽為學校爭取好的名次,但他和同學們經常被教練動手打罵,還被要求用身體承受多次連續的足球踢打,不能動、不能躲避,因此孩子變的越來越沉默。

二、在美國的求學經歷

我先生參與當地一個講真相項目,其中的一位同修被綁架後,被綁架同修的家人告訴我先生,當地的國保警察已經盯上他了,囑咐他要小心。後來和我們經常一起學法講真相的幾位同修相繼被綁架,為了躲避迫害我們全家來到了美國。

來到美國的第二天早上,孩子高興的說昨晚他睡的很好,這時我們才知道孩子在中國每天晚上睡不好覺,因為害怕警察破門而入,害怕我們被抓走,如果放學時我們沒能按時接他,他都會緊張的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也像他認識的那些叔叔阿姨一樣,被警察綁架了。

在自由的國度裏,我們擁有了信仰的自由,孩子不用再害怕警察,但孩子的求學之路並不平坦。孩子初到學校,感到孤獨寂寞,也因為語言的障礙與同學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經常會有誤解發生。加上之前在中國學校的經歷,孩子對上學產生了排斥。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英語提高的很慢,我和先生英語也不好,幫不上忙,老師建議我們為孩子尋找課外英語輔導。這樣認識了一位英語輔導老師,在他的幫助下,孩子的英語得到了很大提高,也走入了在家教育。

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在家教育,我們全家搬到了另外一個州,也是在這裏我們參加了當地神韻推廣,貼海報、掛門把,孩子是主力,每天的運動量體力消耗很大,孩子沒有說過苦喊過累。

孩子喜歡學歷史,對中國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如數家珍,神韻恢復傳統文化,演出展現了沒有中共之前的中國,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輝煌再現在舞台上,孩子被深深吸引。神韻也在揭露中共迫害法輪功的真相,看到法輪功學員遭受迫害的節目時,孩子難過的落淚,感同身受。

看完神韻演出後,有一天孩子和我說,他希望成為神韻中的一員,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試著不再逃避上學。我和先生支持孩子的決定,但孩子從來沒有學過舞蹈,從小也沒有受過音樂方面的培養,那時他已經十一歲了,我和先生心裏沒底兒,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做到。另外學習舞蹈藝術類是很花錢的事情,我們剛剛買了房子,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已經沒有能力再支付孩子的學習費用。同修告訴我們飛天學校雖然是私立學校,但學生上學吃住全免費,不要有思想負擔。在家人和同修的鼓勵、幫助下,我們送孩子來到紐約中城北方學校學習舞蹈,同一年,孩子幸運的被飛天藝術學院錄取。

三、在飛天和神韻孩子的變化

孩子第一次放假回家,我們驚奇的發現,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孩子變了,變的陽光開朗,也更有禮貌和自律性。比如,我和先生說話時,他會靜靜的等在邊上,等我們討論完,他才開口講話。吃飯時等我和先生動筷子吃一口,他才會拿起筷子。放假期間的作業和舞蹈練習,他每天自己主動完成,不需我再催促。孩子也變的更加安靜有專注力,他可以靜靜的在那裏看書,靜靜的練習,沒有先前的浮躁、喋喋不休。我先生還發現,孩子反手筷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吃飯安靜優雅,沒有了吧唧嘴,這些都是曾經讓我先生頭疼、孩子卻屢教不改的毛病。我先生曾一度認為孩子一輩子也改不了了。

孩子變的喜歡呆在學校,如果沒有特殊事情需要外出,放假時他也會選擇留在學校。我曾經問他,如果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他會怎麼辦。他說很少有這樣的情況,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會講給老師,他說這裏的老師都很好。孩子身體屬於比較瘦弱的,到飛天學校不久,一位老師主動聯繫我說,她發現孩子上課時體力稍差些,建議我在給孩子買零食時可以選擇哪些,這樣可以提供孩子更多的能量。在遇到一些事情孩子提出他的看法時,他經常會說老師上課曾經講過類似的經歷,我們發現飛天學校的老師不僅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和舞蹈專業技能,也在言傳身教,教導孩子怎麼樣做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在老師們的教導幫助下,孩子順利通過了考核,獲得了可以隨神韻藝術團巡演的實習機會,他很開心。每當節日臨近時,尤其是父親節、母親節,孩子總是打電話或發短信問候。每見到孩子一次,他都給我們帶來驚喜。在孩子第一次巡演前,我們和孩子一起外出吃飯,孩子幫我們點完餐,在等餐過程中,他拿出學校提供的平板,靜靜的看書,他說今天學習任務還沒有完成。吃飯時孩子說,他要去實習巡演了,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能看到他。我告訴他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通電話,男兒志在四方,我和爸爸支持他去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他開心的笑了,很釋然。原來他在擔心短暫的離開我們,我們是否能受得了。孩子如此貼心孝順,恍惚間讓我和先生忘記了他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

第一次觀看孩子現場演出,我和先生開車六個小時到達劇院,看到孩子站在世界頂級的舞台上,發自內心的笑容,聽到周邊的觀眾隨著舞台上的神韻演員一起歡笑、一起落淚,那一刻,我和先生感到感恩和自豪──短短一年的時間,孩子發生了蛻變,這背後老師們要付出怎樣的辛苦。

巡演結束後再次看到孩子,他長高了,也強壯了很多,他笑著說到哪裏都有很多好吃的。巡演也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在家教育中孩子曾經學習過美國各州的歷史、風土人情,但由於時間和經濟上的原因,我們沒有帶孩子去遊歷。

今年暑假期間我們全家一起到夏威夷度假,去年我先生沒有假期,孩子不願留下爸爸一個人,所以拖到了今年。從機場值機到旅店入住,從景點美食選擇到日程安排,他都積極的參與,不需要我操甚麼心。我先生發現孩子有很強的觀察、解決問題能力,他曾開玩笑的說,如果把我一個人丟在夏威夷他會擔心,如果換做是孩子,他則不需要擔心。

孩子還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平和淡定,我們帶孩子看牙醫,工作人員驚訝於孩子的年齡,其中一位牙醫畢業於美國著名院校,只講英文不能講中文,孩子全程與她進行交流溝通。診療結束後,診所經理說,第一次聽這位牙醫說這樣的話,她說非常喜歡你們。

每當帶孩子外出,他看到同學喜歡的東西時,經常詢問我們,可不可以幫同學帶些回去。有一次我觀看神韻網站上一位神韻演員的採訪視頻,提到大家互相幫助,沒有妒嫉,孩子在旁邊馬上說,是這樣的,我們就是這樣的。我追問,真的嗎,得到的是孩子更大聲、更肯定的回答。有一次和孩子談起他小時候的事情,那時的他總是想再有個弟弟或妹妹。他說現在還想有,稍作停頓後接著說,但現在想要哥哥或姐姐,我和先生笑了,孩子目前在班裏是年齡最小的,他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樂在其中。

結語

身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孩子,我們發現飛天給予孩子的更多,遠遠超出我們所能做到的。

孩子進入飛天學校學習之前,我們曾經和他說,到了學校要善待每一個人,同學之間要像兄弟姐妹般相處;對老師和長輩要像父母一樣尊敬;對學校的工作人員和義工,要心懷感恩。學校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是為了成就培養你們,父母養育孩子天經地義,進入飛天和神韻後,不要父母花一分錢,所有的培養和支出都是學校在承擔,這像父母一樣的恩德,他要記得。其實這也道出了我和先生的心聲。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