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說文解字》看漢字的淵源(1)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八月十日】

(一)《說文解字》的來龍去脈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在《易經﹒繫辭》、《呂氏春秋》等典籍多有記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開創了正統的華夏文字。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屬於古文體系。到漢朝隸書的出現,屬於今文體系。由於今文與古文有了較大的改變,人們難以了解古文的本來內涵,並漸漸產生了變異。到東漢時期,許慎著述《說文解字》,力求還原漢字的本源,而截止人們對於文字的「變亂常行」。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縣萬歲裏(今河南省郾城縣許莊村)人,曾在東漢皇宮藏書處任祭酒,典校秘笈。

在《說文解字﹒敘》中,許慎記述了文字的起源:「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垂憲像……黃帝之史官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庖犧氏即伏羲氏,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根據事物本來的道理創立了八卦,可以觀測天地萬物之像,等等等等。到了黃帝時期,史官倉頡依類象形,創造了象形文字,後來演變為形聲兼備的文字。

但是,到了漢代隸書的出現,文字與以前的篆書相比,方便易認,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採用,但是由於失去上古文字的「依類象形」的原貌,對於文字的各種曲解、錯誤的詮釋,也開始蔓延。許慎在《說文解字﹒敘》指出,人們為了便於記憶編的順口溜:「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鬥,蟲者屈中也」,以訛傳訛,流害甚廣。

為了追溯漢字的本源,讓世人了解漢字中蘊藏的真義,許慎用了22年時間,廣泛採集上古文字、籀文、篆文等,並依據歷代聖賢留下的資料,還原9000餘漢字的來龍去脈。

如果沒有《說文解字》的正本清源,那麼對於商周青銅器、戰國時代的古文,以及後來出土的甲骨文,人們將難以辨識其中的含義。清代訓詁學者朱駿聲在他的《說文通訓定聲﹒臨部》中說:「嘗謂《說文解字》一書,功不在禹下。」直到今天,《說文解字》仍是人們常用的案頭工具書,當人們要追索一個文字的本來涵義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說文解字》。

(二)漢字之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漢字是象形文字,而這個「象」卻並不是僅僅是外形輪廓比較相像,還要蘊含事物的本來之像,即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許慎在《說文解字》講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然後「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再「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也就是說,漢字揭示了天地造物的內在規律。在《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天上降下粟米,鬼則在夜間號哭。通俗地說,漢字的出現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唐代著名的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解釋說,文字的創造使造化不能隱藏其中的秘密,所以降下粟米,使精怪不能遁匿其形,所以鬼神在夜間哭號。

為甚麼倉頡可以看到天地萬物的造化之妙呢?在歷史上有一種說法,稱倉頡有「雙瞳四目」,四隻眼睛、兩個瞳孔,他抬頭可以看到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低頭可以觀察人間萬物的奧妙,倉頡分門別類,記錄為文字,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由於歷史久遠,「雙瞳四目」無確切的史料可依,但是從修煉界的角度推測,如果倉頡具備了「開天目」的神通,並且有相當的層次,那麼他通過天目是可以看到另外空間的真相的。

許慎將倉頡造字歸結為「依類象形」,就是把在高層次上看到的宇宙的理,結合人們平常能看到、感知到的普通的事物表達出來,符合常人的思維習慣,這樣便於人們的記憶與傳播。

從倉頡造出的象形字,到後來演變為越來越多的字,是按照「六書」的方法,在《周禮》提到了「六書」,卻沒有解釋,許慎在《說文解字》第一次明確地解釋了六書的具體含義,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也就是說,對於漢字的形成與功用,《說文解字》是追根溯源、承上啟下的一本著作。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