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救眾生 真相講到位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七月六日】六月的一天上午九點多鐘,我走進一個超市,看見一個老年同修坐在超市木製的圓木凳上,周圍幾個老年人圍坐在那裏,一個老大爺正在興致勃勃的講述著甚麼。我走到同修身旁坐下,同修說:「這個人很善良,懂很多東西,又會看病,救過很多人。」我問:「您給他講過真相沒有?」同修說他耳朵有些聾,聽不見。我想等人少點再給他講,就坐那裏看他講些甚麼。只聽見他說:「一個人不能做壞事,做壞事對自己不好,要遭報應的,我就見過一些人做壞事遭報應了,所以我從來不做壞事。人要做好事,才有好報,我救的人起碼有兩百。」他講了幾例他救人的事情。我對同修說:「這個人根基好,善良正直,一定要救他。」

我走過去試著給老大爺講真相:「現在瘟疫很嚴重。」這一句話我說了幾遍他都說聽不清楚。因為在超市裏來往的人很多,又不能太大聲。我對同修說:「那就用筆寫,寫在紙上給他看。」同修也很贊同這個辦法。我立刻寫了幾句話給老大爺看,他看了半天說:「眼睛有點糊,看不那麼清楚。」我一聽這個人又聾,眼睛也看不清,這怎麼辦哪?心裏有點兒著急。這時同修因有事先走了。我想:今天一定要把這個人救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再去哪裏找他呢?今天他坐在這裏,就是來等大法弟子救他的,他在這種亂世中活到83歲還能保持這樣正直善良的本性,真的難能可貴,我決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我一邊把字寫大些、內容寫多些,一邊等這人走的差不多了再大聲給他講。

當我下定決心要救老大爺的同時,周圍的干擾也不斷出現,總有人往這裏坐,前面的人走了,後面的人又來了,都往這裏坐,我只好邊等邊寫。這時一個穿草綠軍裝、像是公檢法退休的老頭坐到我對面,他一雙眼睛死盯著我寫甚麼。我不理睬他繼續寫,穩住自己的心,不被帶動。這個老頭問旁邊的一個老婆婆:她在寫甚麼?這個老婆婆和老同修很熟,我剛才與同修說的話她也聽到了,她知道我在寫甚麼。婆婆說話聲音小我沒聽清,只聽見穿軍衣的老頭說:「共產黨給你錢,你還……」聽他說這話,我馬上意識到,這人是維護邪黨的,我得注意,不能讓他鑽空子,我把寫好的紙條裝進包裏。我明白此時遇到這個像公檢法的人物也不是偶然的,也是對著我的心性來的。我牢記師父的法,穩住自己的心不被其帶動,只要符合法的要求,邪惡是不敢操控他幹壞事的。老頭的眼睛虎視眈眈逼視著我,見我坐那兒甚麼反應都沒有,又坐了幾分鐘就無趣的走了。

穿軍衣的老頭和老婆婆一塊走的。等他們走出超市後,我把寫好的紙條遞給老大爺看,因字寫的大,他看完後說:「我們到那邊去說。」我感覺他明白的一面在渴望得救,因為他看了紙條後願意和我交談。我們站在離座位幾米遠的地方,我抓緊時間直指主題,我說:「老大爺,現在疫情很嚴重,很多地方都死了很多人,您是個好人、善良人,您要順天意,三退保平安。我說的話您聽見沒有?」他說:「我聽見了。」其實為了注意安全,我的聲音並不是很大,他一說聽見了,我知道是師父幫助他聽見的。他問我三退是甚麼?我又給他解釋:是退出以前入過的黨、團、隊組織,神就會幫您清除發過的毒誓,保護您平平安安躲過疫情的大淘汰,就有美好的未來。我問他是不是黨員?他說是某某年入的。我說:「那您就退出來吧,跟神走,神一定會保護您度過劫難,留下來的人今後是有福份的。」他說:「好,我退!」我問了他姓甚麼後,給他取了個化名幫他退出邪黨,他很高興的說:謝謝你!我說:「是大法師父要我們大法弟子來救你的,你要謝謝大法師父。」他說:「好!」

三退後為了讓他進一步明白真相,我給他講了天安門自焚偽案的真相、江澤民為甚麼要迫害法輪功、法輪功洪傳世界盛況、真善忍是宇宙的法、師父為甚麼要傳大法、中共對法輪功迫害致死人數巨大而招致天要滅中共、貴州的藏字石等等真相,告訴他這些年的疫情就是針對中共來的,凡是入過黨團隊組織的人不從內心退出都很危險,在疫情中會被淘汰掉。我說:「您是一個善良的好人,今天是我師父安排我來救你的,你絕對不要聽信江澤民對法輪功造謠污衊,要記住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您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他說:「好!我把你寫的紙條帶回家去,戴上眼鏡再仔細看。」我又拿出一個真相護身符送給他。最後他很高興的走了。

師父幫我清除了很多不好的物質

第二天早上起來煉功時,我感覺很入靜,思想很空,一絲雜念都沒有,有一種層次提升後的美妙感覺。我想起一個同修在文章裏說過:我在救人過程中,我很認真的把真相給人講到位時,能明顯感覺到師父給我清除了很多不好的物質。我一下子明白了,是頭天我給老大爺講真相時,自己用心去做的那種心態得到師父的獎勵,師父幫我清除了那麼多不好的物質。在此弟子謝謝師父。其實救人是我的使命,是我應該去做的。但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體會到:我們大法弟子救人一定要用心去做,儘量把真相講透,讓人真正從內心退出,才能真正救了這個人。

以上如有不妥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謝謝!

合十

(責任編輯:文謙)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