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人的觀念 我體會到正念的威力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今天早上,我正在廚房做家務,孩子過來問:「昨晚打雷你聽到了嗎?」「聽到了。」「光響雷不下雨,這天快悶熱死了。」「是我不讓它下雨的。」

「甚麼?你有那麼神嗎?」孩子張大了嘴巴。「當然,我就是神!」我回答。

今年的天氣極其的反常,極端天氣很多,為此天氣預報也黯然失靈。本來好好的天氣,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的,預報也是全天晴天。突然一塊烏雲襲來,立刻風雲驟變,瓢潑大雨瞬間而至。這種事情已不是發生一次了。

昨晚,我去大街上發真相資料,出門後特地看了看天空,晴空萬里,白雲朵朵,沒有陰天的兆頭。我就在大街上、馬路兩邊、臨停的小轎車上發放真相資料。這些小車都是傍晚停放,第二天早上就開走,否則就會被城管貼條罰款百元。

我發的真相資料雖然都裝在透明塑料袋裏,但都沒封口,為的是方便人們拿出觀看。我知道,即便是封了口的真相資料也不能在雨天發放,因為雨水會從封口處的縫隙滲入,水墨打印的字會洇染一片,紙會粘在一起,不能看了,那樣資料就報廢了。

誰知到了半夜十一點時,外面開始起風了,隱隱響起了雷聲,並且雷聲越來越大。我一看不好,天要下雨了,我剛發的八十多份真相資料要報廢。我忙發正念,並與雨神、雷神溝通:「救度眾生是宇宙中最大的事,地上一個眾生的得救,就牽扯到天上的一個天體的得救。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為此讓路。請雨不要下,如果實在不能違抗天命要下,那我就在我所發放的汽車上下個罩,不讓雨淋濕資料,影響眾生得救。」

我是閉著修的,平時也沒用過功能,也沒感受過自己有甚麼功能。雖然也有過幾次,師父在夢中點化我有危險,我立刻發正念後也化解了,沒有危險發生。但我還是對自己的正念沒有太大的信心。

我是一九九九年以前得法的老學員,雖然風風雨雨走過了這麼多年,但因為知道自己修的不好,很多人心與觀念都沒修去,離師父的要求相差太遠,總覺的自己不行,懷疑自己的能力。其實骨子裏還是受了無神論「眼見為實」的毒害,自己看到的才相信,自己沒看到的還是不太相信。這就是典型的無神論的表現。對自己使用功能沒有信心,就是對信師信法打了大大的折扣;對自己的不信,其實也就是對師父的不信。這裏既有自己修煉的因素,更有舊勢力的邪惡安排與考驗。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與教訓。

記得幾年前,我家是學法點,有一老年同修不注意手機安全,多次將手機帶到學法點,幸虧師父及時點化,提前一天解散了學法點。第二天就有邪惡在樓下蹲坑了。那天,我出去辦事被警察堵在單元門口,雖然我沒有配合邪惡,也沒有甚麼損失,但他悄悄開了隨身帶的執法錄像儀給我錄了像,我沒見過錄像儀,所以不知道那是執法錄像儀。

等我知道警察給我錄了像後,就發正念清除錄像。後來因為我騎車過馬路時,沒有按警察要求的「推著車子步行」,而被交警變著花樣的罰款。因為我沒有記住自己的身份證號,就被交警用刷臉,被臉部識別鑑定了身份。這令我非常的沮喪,覺的自己以前的發正念清除錄像沒起作用。卻沒有意識到這也正是舊勢力對我信師信法的另一種安排與考驗,而我卻沒有過好此關。

我想起了《聖經》中的一個故事:《約伯記》這本書中的約伯,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他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上帝對撒旦說:「地上再沒有人像他(約伯)一樣,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而撒旦卻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於是上帝對撒旦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旦奪去了約伯的財富、子女和健康──人最珍貴的事物。在撒旦擊打約伯的過程中,曾使約伯「全身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約伯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約伯卻對她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約伯曾與三位前來慰問他的友人就這些苦難展開了漫長的爭辯。最終約伯拒絕了所有建議,反駁友人言語荒謬,他不妄語議論上帝。經歷幾次巨大的災難,約伯保持了對上帝的忠誠。他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上帝最後在旋風中顯現,並未回答約伯,而是問了他關於大自然奧妙的問題。約伯知道了自身的渺小,明白了他受的苦楚也是上帝的旨意。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信師信法是沒有任何條件的。而密勒日巴佛的正信也已經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師父在《轉法輪》中說:「站在常人這個層次、這個角度、這個思想境界中,理解不了真正的東西。」

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改變人的思維與觀念,跳出人,走向神。於是我就開始發正念清理邪惡的干擾,同時也清理自身的無神論的毒害、觀念與不信師、不信法的舊勢力強加的邪惡因素。

發完十二點的正念,我就睡覺了,完全不去擔心下雨的事了。這才出現了早上和孩子對話的這一幕。

(責任編輯:文謙)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