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內找中實修自己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五月十三日】師父在《甚麼是大法弟子》中提到:「第一念思考自己、想問題,誰不是這樣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大法修煉人。這是修煉的法寶,這是我們大法弟子修煉的一個特點。碰到的任何事情,第一念首先想自己,這就叫『向內找』。」

我覺的能動向內找的那一念,就不是為私的了,就是很珍貴了,因為你想向內找,看看自己哪裏有問題,是否會傷害到別人,哪怕還沒有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執著或問題。其實,向內找是很美妙的,真是修煉人的一個法寶。

在整個修煉的過程中,在實踐向內找與放下執著心的感受中,真有不少的體會,在此與同修交流。

一、不抱怨 守住善良

曾參與過香港遊行的同修都知道,男同修大部份被分配舉大旗或拿大橫幅,因大橫幅有高度及重量,需要三個同修一起拿,如果遇到風大時是很勞心費力的。大橫幅由左、中、右三位同修分別拿著,遊行時,步伐必須整齊,這樣掌橫幅的力量才會平衡,走起來也會較為順暢。

有一次遊行,我被分配到大橫幅的左邊位置,等候一個多小時後,隊伍終於要出發了。在行進時,位於中間的同修A一直在指揮,要右邊的同修B步伐要齊,不要走太快。我覺的B同修並沒有走太快,但A一直在大聲說。B同修心性不錯,沒有應答,默默的走著。大橫幅三人也是一個整體,心要齊,走的才會正。

在走的過程中,A一直提醒我們步伐要齊,我的心裏就有點不平了,心想,中間的位置是最輕鬆的,施力點都在左、右兩側,你只是拿個拉桿,掌握一下方向而已,還一直嚷嚷個不停,覺的A同修心性有問題,而且有些怪怪的。

走到中途路段時,遊行隊伍停下來休息。A同修突然不告而別(我想應該是去上洗手間吧)。當遊行隊伍又開始走時,A還是沒回來,我跟B同修兩人拉著大橫幅就往前走了。走到前方時,在路旁,有三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大媽對著我說:「你們中間的人死去哪裏呢?!」我才驚覺原來我們遊行的一舉一動常人都在看,而且都被關注著,做不好,影響就大。此時,我心裏又開始有些抱怨A同修了:遊行時到處嚷嚷,又不告而別,怎麼是大法修煉人的風範呢?等他歸隊時,我一定要好好瞪他幾下!

隨著隊伍一直往前進,我意識到,我剛才念頭很不對,充滿抱怨心,我沒有先為別人想想。A的「嘮叨」是提醒我們遊行的步伐要儘量一致,也是給我的考驗!在我走得很疲憊、汗流浹背、口乾舌燥時,能否忍得住別人的提醒,能否保持住平穩的心。A當時的離開,可能真的是很不舒服,必須上廁所,我應該加大容量,把大橫幅守護好。此時,我向內找後,找到自己的人心觀念,我告訴自己,在A歸隊時,不要抱怨,不要瞪他。

後來A歸隊了,我真的沒有瞪他,也沒有跟他說話,我還是靜靜的發正念,往前行。之後的路段,我發現A同修也靜靜的走著。

龐大的遊行隊伍抵達終點時,兩旁的人行道擠滿了中國大陸遊客,他們都睜大眼睛,很驚奇的看著我們。我跟同修一起完成了這偉大證實法的路程。

真是體會到師父在《為長春法輪大法輔導員講法》中提到:「其實把握住一個問題,就從心性上找,甚麼問題都能解決。」

二、漏水中向內找

先前住公寓五樓,公寓的屋齡已有數十年了,較為老舊。有一日,樓下的鄰居按門鈴說,我家臥房的廁所漏水到他家的臥房了,請我們找水電工檢查並維修。聽到此時「漏水」,無庸推敲,第一念直接想到是修煉上有漏了,因鄰居催促的急,當時並沒有深入的向內找,就先把臥房的廁所關上,不使用了,再看看是否還會漏。

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就問我母親熟識的水電工,打電話,請他先來家裏檢查漏水的地方,電話中感覺他不想過來,只是在電話中教我嘗試從熱水器中查管線,熱水管線轉幾圈、冷水管線轉幾圈,看看出水口流出的是熱水或冷水。但我完全聽不懂,好像也不是檢查漏水處理的邏輯方式。電話中,我又請求他來看看,他還是不想來。我心中覺的很奇怪,有錢賺,還不來?以母親的情份上介紹,也不管用。在這過程中,我還是沒有好好的向內找。

漏水是很麻煩的,常人所謂的「抓漏」可能要拆除牆壁、敲打及檢查管線,也不一定完全抓得到漏。如果走常人抓漏的修復模式,恐耗時費日,影響做三件事的時間,同時也花不少錢。但是修煉上的「抓漏」,就是向內找,從內心抓出有漏的地方,這才是根本。

我跟太太同修靜下來交流。我記得,明慧網有一篇文章寫到「先修心、再修機器」。我想我們都先向內找找:近期是否不起床煉功,偷懶了;最重要的學法、發正念、講真相,是否有些懈怠了等等。

交流後,我們有個共識:修煉上精進起來!如果漏水情況還沒改善,我們再找水電工來處理。

之後,我們沒有打電話給水電工,有時晚上下班回家,看到大門,會有些許不安,擔心鄰居是否又會上來按門鈴。幾天過去了,鄰居並沒有上樓按門鈴,房間內廁所我們也開始使用了。隔日,要下南部幾天。從南部回來幾天後,鄰居也沒有再打電話給我。漏水這事好像自動補起來了,漏水風波也停止了。

以上是個人近期的體會,有不對的地方,請同修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