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台灣政論家:四﹒二五具歷史性的啟蒙意義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明慧記者沈容採訪報導)二十五年前的四月二十五日,中國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和平理性的上訪事件。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一日,當時的中共政法委書記羅幹的連襟何祚庥在天津教育學院雜誌上撰文攻擊法輪功。四月十八日,法輪功學員前往天津教育學院及其它相關機構反映情況,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學員們遭到防暴警察毆打,其中四十五人無辜遭抓捕。天津公安建議法輪功學員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去北京向中央領導反映情況、解決問題。

四月二十五日,帶著對政府的信任,法輪功學員從四面八方輾轉來到北京國務院信訪辦上訪。一萬多人中,有純樸的農民老人,有抱著孩子的婦女,也有許多高級知識分子。他們井然有序的讓出了人行過道,並在離去時將警察丟的煙蒂撿起,地上沒有留下一片紙屑。

一整天的時間裏,自始至終,沒有人喊口號,沒有人打標語,沒有人演講,沒有人發傳單,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任何過激行為。在總理朱鎔基會見法輪功學員代表後,「四﹒二五」事件在當天和平解決,開創了中共建政五十年來,平民通過和平理性的方式,與政府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矛盾的先例,也震動了全世界。

歷史性的啟蒙意義

對此,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表示,「中國人民對他們意見自由的表達、普世價值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都應有一個與生俱來並得到法律社會保障的尊嚴,法輪功學員的「四﹒二五」上訪事件,是在中共統治內第一次如此大規模且有秩序的上訪,對中國人民起到了歷史性的啟蒙意義。」

萬人上訪不僅震驚國際,也讓在場警察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看,甚麼是德,這就是,這就是德!」然而,平靜落幕後,時任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卻暴跳如雷,以一人之力,在政治局其他成員全體反對的情況下,成立了「六一零」辦公室、並在七月二十日迅速發起對法輪功的全面鎮壓,並下達了「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搞垮、肉體上消滅」的滅絕政策。

資深時政評論人士桑普說:「當時經過內部斡旋,釋放了被關押的法輪功學員,但江澤民很快成立了專門鎮壓法輪功的機構『六一零』辦公室,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濫捕,迫害之慘烈非筆墨所能形容。這麼和平的團體都要打壓,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這也凸顯出中共的邪惡,反人類、反人性的本質。」

中共基因是土匪流氓

事實上,法輪功學員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遵循真、善、忍提高自己的境界,對政權沒有興趣,而他們的訴求,也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基本訴求。但法輪功學員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風貌,卻讓中共極為忌憚。

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直言:「因為中共的本性就是土匪流氓,法輪功遵循真、善、忍,簡單來講就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差異,它的流氓基因註定無法接受法輪功的真、善、忍,也自然無法面對和平理性的上訪活動。」

桑普說:「大家都不認識中共的惡行,覺得它只是一個強國。但中共把人性最惡的地方發展出來,與最壞的馬列糟粕結合在一起,完全無神論,跟所有信仰為敵。而法輪功信仰真、善、忍,它當然是恨之入骨,因此會發出取締法輪功的命令,並要完全打倒。」

中共解體是歷史的必然

宋國誠直言,沒有一個違反人性、剝奪自由、忽視人類價值的政權是可以持續的。「任何一個歷史上的政權都必須符合人性的標準,任何違反人性的政權,可能得逞於一時,或統治一段時間,但在歷史長河中絕對不可能長存。中共瓦解是歷史的必然,中共如此殘暴的對待法輪功學員,忽視和打壓人民生活,它垮台只是時間的早晚,瓦解是歷史的必然。」

桑普認為,中共解體是歷史的必然,世界上沒有一個獨裁政府可以千秋萬代!「中共一定是會解體的!」

中共須鄭重的道歉

宋國誠認為中共政權欠法輪功一個鄭重的道歉!「到今天為止,中共依然把法輪功正面的力量扭曲成反共產黨,它從一個錯誤的出發點來定義法輪功存在的意義,把人民自由合理的訴求,扭曲成對共產黨統治權威的挑戰。中共政權的本質,難以喚醒它對人性的尊重,生命價值的尊重,因為他就是從壓迫和欺騙(人民)的方式來獲取力量。但中共必須反省對法輪功不公正的待遇,鄭重正式的道歉,平反並恢復法輪功的名譽。」

真善忍在世界各地發光

二十五年前的「四﹒二五」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法輪功,知道了真、善、忍,也讓更多人看清了中共邪惡的本質。儘管中共迫害仍在繼續,但正義的聲音已在世界各地不斷響起。

律師桑普說:「我在世界各地,如香港、台灣、歐洲、美國都能看到法輪功學員在派發報紙或真相資料,這種力量是非常龐大的。這個力量的龐大不在於他的刀槍武力,而是他們共同的信仰。即便在中國這麼晦暗的地方,人民也會收到真相的訊息,他們心裏都清楚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如果可以有勇氣的堅持下去,我相信法輪功會在不同地方茁壯成長。」

宋國誠表示,「法輪功已形成一個能夠喚醒普世價值、不斷弘揚人性善的一面的持續性力量,這對於人類來講,永遠具有啟迪、啟蒙和啟發的三個意義。」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