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也要堅定實修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八月三十日】我是一名青年大法弟子,由於得法時間比較晚,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於師父要求的三件事上,我全力以赴。一有時間,就學法、講真相,配合同修在當地做講真相的項目,每天發正念的次數都在六次以上,緊跟師父正法進程。

開始講真相的時候,我都是跟同修一起,不敢自己外出。後來好多次找同修講真相,她都沒有時間,我悟到是我對同修產生了依賴心,師父要我走出自己的路來。那段時間,我大量的學法、背法,慢慢的正念越來越強,我就開始自己外出講真相、發資料。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批在做綠化的工人,我就給他們老闆講了真相,然後送上了《九評》和護身符。老闆非常高興的接受了,然後,他就招呼遠處的工人過來,說:「都來領法輪功的東西,法輪大法好!」工人們都跑過來拿。護身符很快沒有了,有幾個人沒有拿到,我問他們下午還在嗎?他們說還在。我承諾他們下午給他們送過來,他們很高興的答應了。看到這麼多眾生能夠明白真相得救,我心裏又高興又激動,我知道這是師父在鼓勵我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修煉也有五、六年了,慢慢的在修煉上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三件事也不積極去做。修煉上放鬆了,就會出現常人中的麻煩。有一次,我跟同修外出講真相,被不明真相的人舉報,我們被帶到了派出所。

開始警察把我們鎖在不同的房間,對我們非法審訊逼供,我就給他們講真相,警察們一個個的進來,就像輪流來聽真相一樣,他們每個人都聽的很認真。在這過程中,同修們就在別的房間不斷的發正念,我聽到窗戶外面邪風四起,那個聲音非常嚇人。我知道在另外空間這就是一場正邪大戰。

第二天,我們還是被送到了看守所。進去之後,我有點受不了了,看到鐵門鐵窗,常人負面的情緒就開始往出冒,對警察生出了怨恨心。有一次,警察開車帶我去見律師,上車的時候,沒注意,我的頭頂撞車上了。那個警察態度很好,她說:「小姑娘,要學會低頭。」我知道是慈悲的師父在借世人的嘴點化我呢。我猛然醒悟過來,我是大法弟子,怎能被邪惡打垮?

這時,師父的一段法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堅修大法心不動 提高層次是根本 考驗面前見真性 功成圓滿佛道神」[1].

不管在哪裏,我們遇到的一切困難都是考驗,我們要做的唯有正念正行,堅定實修。那次之後,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我告訴自己,這次的魔難就是一次大考驗,好好修吧。

在這裏,我遇到了當地一個同樣被非法關押的同修,我們一起拼湊記憶中背下來的《洪吟》、《精進要旨》,一有時間,我們就一起背法、發正念,一起在法上交流心得,在心性上嚴格要求自己,碰到有緣人,我們就講大法真相。一個屋裏三十多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做了三退。我覺得我又回到了修煉初期的狀態。

通過這次被迫害,我悟到,首先是我修煉上有漏,才會被舊勢力抓住把柄進行迫害。其次是我有很多常人心沒有主動去修,師父將計就計,利用這個環境讓我發現這些執著心,從而去掉它們。特別是對修掉「情」這一執著心的過程,感受很深刻。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理智的人,對於情看的很淡。但是在被非法關押期間,師父利用這個環境讓我看到了這些埋藏很深的執著心──親情、友情、同修情。

在那裏,我跟很多人同吃同睡,自然而然就建立了友誼。每次我跟哪個常人關係很要好的時候,她就會被調到距離我很遠的地方,這樣我們接觸少了,自然情的關係也就淡了。開始的時候,我很難過,覺得在這裏已經很苦了,好不容易交了個朋友,又被調走了。

這樣的事情連續發生了兩次後,我才悟到,修煉人做甚麼事情都有一個度,過度就是執著了。師父也講過「取中」的法理。在法上悟到了,在跟常人接觸的過程中,我善意的保持距離。

我旁邊有一個有附體的人。有一次,她瞅著我,很委婉的跟我說我丈夫在外面有外遇了,我回去後可能會離婚。聽完之後,我就很生氣,各種常人心就出來了,還想著回去就跟丈夫離婚。那幾天,坐在那裏就琢磨這事兒。突然之間,我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現在的人哪,把情看的很重,可是情是個最不可靠的東西。」[2]情是修煉人要修掉的,我還深陷其中,太不應該了。在法上悟到之後,心裏馬上輕鬆了。

還有對同修情的執著在這期間也體現了出來,認識到之後,就發正念清除它。還不止這些,好多的執著心,師父都會利用各種環境讓它暴露出來,然後在法上啟悟我正念,讓我去掉這些常人心提高上來。

隨著各種執著心的放棄,我感覺自己像在廟裏一樣,不在世間的名利情中,周圍的一切都離我好遠,發正念也能靜下來了。在看守所被非法關押了一年,我回到了家中。

在被非法關押期間,我沒有把它當成災難,我把它當作是我提高過程中的考驗,在師尊的慈悲看護下,時時刻刻修自己的一思一念,在心性上紮實實修,把壞事當作好事,提高了上來。回到家後,再看書學法,感覺又在不同的層次中了。感恩師尊的慈悲救度!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二》〈見真性〉
[2]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六》〈亞太地區學員會議講法〉


(責任編輯:於悅)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