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誓約 修心去執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六月十五日】現將自己一年多來的修煉體會向師父彙報,與同修交流。

兌現誓約 履行救人的使命

二零二一年夏,我離開家來到W地。來的那天晚上,同修給我一輛電動車,我倆一同前往W地,我一路覺的很害怕,因為在家時很少騎電動車。短短的大約十里的路程,我感覺很遠,一個個的陡坡,一個個的橋洞,一輛輛呼嘯而過的大卡車,一路提心吊膽,好不容易騎到了W地。

剛到了W地後,開始同修給我幾本真相冊子,讓我在樓道裏掛門把。慢慢的,每次發放的數量不斷增加,十幾本,二、三十本,後來上高樓層發放時就需要拿大幾十本。剛開始發高樓層時,我覺的壓力很大,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騎上電車出發了。在路上我一遍遍的想著:我是冒著天膽下來的。弟子要去救人,求師父加持。就這樣不斷的鼓勵自己,不斷的求師父加持。到達目地地後,爬上頂層,挨家挨戶的發放。過程中心裏不斷的喊著師父,念著發正念的口訣。順利發完後,我就發正念鏟除干擾眾生得救的邪惡因素,讓眾生早點看到資料得救度。在來回的路上,遇上合適的人我就面對面講真相、勸三退。

就這樣日復一日,無論嚴寒酷暑,我基本一天不落的出去發放。冬天下雪後,寒冷異常,我的安逸心就上來了,有時不想出去。但是想到師父的慈悲苦度,我又出發了。夏天烈日炎炎,高層不好發放的,有時我就趁中午樓道裏出入的人少時發放。汗流浹背爬上頂層,雖然又累又熱,但我感覺無比幸福。

在做的過程中,我一次次感受到師父的慈悲加持。有一次發完資料後,天空烏雲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我就求師尊等我回去了再下。由於路遠,我加速騎。當我剛進家門,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我心裏一遍遍的感謝師尊!還有幾次,我把整個小區都發完了,只有幾個有防盜門的單元樓進不去,我就求師父幫弟子開開門。這時樓裏就有人出來了,我就順利的進去了,把福音送給了樓內的眾生。

在發放的過程中,我的怕心不斷的去除。剛開始發放時,在樓道裏遇到人我就不發了,心裏還會生出負面思維:可別被人舉報。後來意識到這些念頭不符合法,逐漸的清除這些不好的念頭,不把世人往壞處想。漸漸的怕心越來越小,有時剛要往門上放,對面的住戶出來了,我不起心動念,繼續發放;有時看到正要發放的這戶主人回來了,就堂堂正正的直接送給他。

我每天把發過的小區和單元都記錄到本子上,就這樣把住地及周圍方圓所有的小區幾乎一家不落的都發了一遍。想當初來的時候,騎電動車都害怕的我,師父的法身引領著弟子找到了周圍所有的小區,加持著弟子把真相福音送到了千家萬戶,又把榮耀歸功於弟子。

寫到此,我淚流滿面。師尊啊,世間最美的語言都難以表達您的無量慈悲之萬一,何況弟子的拙筆!

矛盾中修心去執

來到W地後,我最先接觸到的是A同修。剛來不久,一次我的房東讓她幫我辦一件小事,她一進門就開始訓斥我,說耽誤了她給家人做早飯。後來在叫我去辦事的路上,一路的對我訓斥。此後我倆之間的心性摩擦一直不斷,不經意間就惹惱了她,就被她訓斥幾句,有時候連著幾天挨訓。每次發生摩擦後,A總要來找我,給我送點吃的東西,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她的歉意。但是她每次都跟我說:你不實修。

每次矛盾過後,我也都找自己的不足,發現我對她有怨恨心、有怕惹著她的心。我不斷的清除這些敗物,人心執著也在一點點的去。經過一段時間,我覺的對她沒有怨恨心了。但是相處近一年了,還是常遭她訓斥。從法理上我想:也許是我前世欠過人家,師父讓我償還業債,同時在矛盾中讓我們共同提高吧。但是師父在法中也講過,要無條件的向內找,既然讓對方生氣了,那就肯定有我要修的東西。我認真梳理了一下來到W地後跟A同修的過往,到底有哪些不足呢?

剛來後,A讓我每天上午去她家跟她學法。有時候去了,她就說要去趕集,讓我去一塊趕集,我不願意去,就跟她說我不去,然後扭頭就走了,心裏對她生出了怨氣,覺的她耽誤我時間,讓我白跑一趟。有時候她叫我去村裏跟她發資料,我心裏也不太情願,覺的上樓發來的快,去村裏發,費時間。從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漠、急功近利、懶惰、怨恨、不能善意的理解別人。法中要求同修互相之間默默配合,圓容整體。師父還要求我們處處為別人著想。我做到了嗎?差的太遠了。而且我也發現了自己有瞧不起她的妒嫉心,還有背後議論A等不修口的行為。

A同修曾說:我想讓你跟我學法,你不跟我學,而是跑那麼遠跟B(B當時狀態不好)去學。A依賴心比較強,如果沒有同修跟她一起學法,她自己很少學。我有時就打著讓她去依賴心的旗號,實則不願總跟她一起學法,怕耽誤了自己背法。這是自私、假善。怪不得A說:別看你背法,其實你根本就不實修。

通過這一番向內找,我發現了自己有如此多的人心執著,確實是沒有實修。此後,我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修自己。

同時我也看到了A同修的很多閃光點:她對人很熱情,也很和善,也愛幫助別人。有時學各地講法時,有同修沒帶大法書,她就把她的書讓別人看,她自己聽著。有不常去學法的同修去了,她就讓其多讀點。有同修時間長了不去學法,她就會叮囑別的同修,見到某某了讓她別脫離法。

經過不斷的歸正自己,A的變化也很大,她也在矛盾中不斷的修自己,也基本不再訓斥我了。這一關我認為是過去了。

可是近一段時間,A又開始訓斥起我來了,每次見面都要訓。尤其是前幾天的集體學法,學完後,我跟C同修說起,要給她修改交流文章的一部份內容(因我這段時間給同修整理網上法會交流文章)。她說那部份不要了。我考慮到去掉一部份對整體上下文的關聯有影響,堅持要給改。這時A就生氣了,開始指責我:你就是有這個毛病,別人不寫的你非要給人家寫,我想寫你又不給寫。我沒說甚麼。轉而又跟想寫交流又不知怎麼寫的B同修說起話來了,敘述著已經寫過的同修做的好的一些事。A又指責我:你就是愛聽好聽話,誰給你說句好聽話,你就覺的誰好。這時我說:我沒有怨恨你,你總覺的我在怨恨你,我沒有怨恨你。A衝我喊起來:我說一句你就得說一百句。你走,趕緊走!我就走了,A狠狠的把門一關。我的心很沉,下樓時看到她家的垃圾也沒有給她往下提(以前每次看到她家的垃圾都要提下去)。

回家後,靜下心來回想這件事,是自己太堅持自我了。遇事也不應該為自己辯解,而且辯解的時候帶著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黨文化,說話生硬、不善,才激怒了A同修。

A說我愛聽好聽話,仔細想想,也確實是有聽到好聽話覺的舒服的感覺。進一步找,愛聽好聽話,不是求名的心嗎?不是情嗎?我為自己辯解,是不想讓別人認為我不好,平時還有怕被人瞧不起的心,這不都是求名的心在作怪嗎?而且下樓時沒有給她提垃圾,不是對她的指責、訓斥而生出的怨恨、報復心嗎?

我想起曾經聽到的一個故事:和尚為救一個未婚先孕的女孩,就撫養了她生下的孩子,他領著孩子雲遊。人們議論紛紛,認為這個孩子是和尚的私生子。和尚從未給自己辯解過。多少年後,這個孩子的父母認領了這個孩子,為和尚洗刷了冤屈。後來和尚也就圓滿了。一個和尚都有如此寬闊的胸懷,能夠忍辱負重。而我是宇宙大法造就的生命,相比之下,自己修的何等的差。真是汗顏啊!

到了下次集體學法時,我跟A道歉:那天我有為自己辯解的心,說話時口氣生硬、不善,讓你生氣了。但A還是對我心存芥蒂,並且又訓了我一句。看到同修對我的態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還有哪些問題沒找到,心情也很壓抑。心裏請求師父點化。就在學法時,突然想起來A的交流文章。對了,A對我的不斷訓斥就是從整理交流文章這段時間開始的。我意識到是師父看我有想修的心,點給了我在這塊還有要修的。知道了該從哪兒找,我的心也隨之輕鬆起來。

A的交流文章看上去像流水賬,也沒有怎麼修的過程。我大概瀏覽了一下,覺的不行,就沒給她整理。當時想的是寫的不行,發上去後還得給明慧網同修增加負擔。其實背後還隱藏著一顆心,寫的不行,我也不願意給費心打印了。從中我看到自己怕麻煩的心、不尊重同修的心、擺高自己的心、不考慮同修感受的心。站在法上看我應該無條件配合、默默的補充圓容。

再深入的找:我以為放下了對A的怨恨心,但是為甚麼對一些我認為傷害到我的事情記得那麼清楚呢?其實這個怨恨的物質沒有完全去掉。來到W地後,A同修一直關照著我,總覺的我不容易。給我一些吃的、穿的、用的東西。但我怎麼就沒有對她心存感恩呢?從中我看到自己有一顆強烈的妒嫉心。這些怨恨、妒嫉阻擋著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沒有看到他人的美好。

我在內心告誡自己:要忘記別人對自己的不好,才能不生怨恨心;要忘記自己對別人的好,才能不生求回報心;要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才能常懷感恩之心。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師父講的無條件向內找的內涵,就看自己符不符合法,用法對照自己,符不符合真善忍。而我一直以來總是看別人的表現,在別人的表現中向內找。雖然執著找的也很辛苦,就像師父講的西醫拔牙一樣,很費勁,但是這個關一直過的拖泥帶水。明白了這層法理後,也找到了為甚麼自己總是做不到在矛盾發生後第一念找自己,看到別人的不足時做到對照自己的原因。

來到W地後,覺的這只是暫時的居住地,一心還想回去,所以有些東西能不買就不願意買,想借用同修的。通過這段時間的修煉,認識到這都是私心、利益心。只想自己方便,只想自己少花錢,沒有考慮過同修是否方便,是否給同修帶來麻煩。

在修口方面、一思一念上還得好好下功夫。一定注意不要背後議論人,頭腦裏浮現出別人不好的念頭時,一定注意解體這一念。

在師父的一路看護下,這一年多來,我在修煉上成熟了很多,也修去了很多人心執著。在所剩不多的修煉路上,我還要繼續勇猛精進,圓滿隨師還!

文章在師父的慈悲點化下,在同修的坦誠指正下,幾經修改。從中又找出自己很多不足。寫完後覺的身心輕鬆,深知師父又給拿掉了一些敗物。也更深的領悟到寫交流的過程也是修煉的過程。

叩謝師恩!

謝謝同修!

(責任編輯:文謙)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