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歐美精英讚神韻潤澤世界 喚醒人心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明慧記者雪莉綜合報導)上週,美國聖安東尼奧、考珀斯克里斯蒂、艾斯康迪都、梅沙市、密爾沃基、聖路易斯、博伊西、鳳凰城,法國巴黎和德國魯爾河畔米爾海姆演出三十四場,把天國勝境和神州故事揉入在視覺盛宴​中,引起各界人士對回歸傳統的渴望和重返天堂的嚮往。

圖1: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法國巴黎國際會議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上演了七場演出,近兩萬五千名觀眾慕名前來觀賞,他們用「偉大的演出」「充滿詩情畫意」和「如此高超技藝的演員」等來讚譽神韻。(大紀元)
圖1: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法國巴黎國際會議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上演了七場演出,近兩萬五千名觀眾慕名前來觀賞,他們用「偉大的演出」「充滿詩情畫意」和「如此高超技藝的演員」等來讚譽神韻。(大紀元)

圖2: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梅沙市的梅薩藝術中心-池田劇院上演了五場演出,場場爆滿。圖為十五日下午場演出現場盛況。(大紀元)
圖2: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梅沙市的梅薩藝術中心-池田劇院上演了五場演出,場場爆滿。圖為十五日下午場演出現場盛況。(大紀元)

圖3: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州聖安東尼奧的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上演了第五場演出,全場爆滿。(新唐人電視台)
圖3: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州聖安東尼奧的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上演了第五場演出,全場爆滿。(新唐人電視台)

圖4: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和十九日,神韻新世界藝術團在聖路易斯市斯迪弗劇院(Stifel Theatre)上演了二場演出,票房爆滿。圖為十八日演出現場盛況。(大紀元)
圖4: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和十九日,神韻新世界藝術團在聖路易斯市斯迪弗劇院(Stifel Theatre)上演了二場演出,票房爆滿。圖為十八日演出現場盛況。(大紀元)

圖5: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美國密爾沃基市(Milwaukee)美樂海雷夫劇院 (Miller High Life Theatre)上演了四場演出。有觀眾表示:「從神性中感受到快樂。」(大紀元)
圖5: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美國密爾沃基市(Milwaukee)美樂海雷夫劇院 (Miller High Life Theatre)上演了四場演出。有觀眾表示:「從神性中感受到快樂。」(大紀元)

圖6: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美國神韻環球藝術團在德國米爾海姆城市劇院─戲劇廳上演了五場演出,場場一票難求。圖為十八日演出的現場盛況。(大紀元)
圖6: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美國神韻環球藝術團在德國米爾海姆城市劇院─戲劇廳上演了五場演出,場場一票難求。圖為十八日演出的現場盛況。(大紀元)

天主教研究中心發言人:神韻直觀表現了創造和救贖

斯蒂芬﹒蓋斯曼(Stefan Gaßmann)是德國天主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言人。觀看神韻演出後說:「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我體驗了一場真正展現深層神性文化的演出,在充滿活力並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舞蹈動作中,強烈表達出更深層內涵,那是一種最能夠打動人心的更深層內涵的強烈表述,這太令我難忘了!」

圖7: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德國天主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言人斯蒂芬﹒蓋斯曼(Stefan Gaßmann)在德國米爾海姆城市劇院─戲劇廳觀賞美國神韻環球藝術團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圖7: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德國天主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言人斯蒂芬﹒蓋斯曼(Stefan Gaßmann)在德國米爾海姆城市劇院─戲劇廳觀賞美國神韻環球藝術團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斯蒂芬﹒蓋斯曼認為,神韻涉及的是深刻的宗教話題,「我覺得這在所有的宗教中都有作用,那就是關於創世主和救度。我們來自哪裏,又要去往何處?是甚麼決定了我們的精神和肉體?作為一個有限的生命存在於世上,又通過某種方式與永恆的生命建立聯繫。」

斯蒂芬﹒蓋斯曼說:「我們西方人習慣通過口頭的方式傳遞信息,並不是通過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舞蹈或者通過繽紛的色彩。(神韻)採用了更加直觀的方式,特別是對在西方文化中成長的人來說,就是那些有些偏離神性與偏離對神的信仰的人,(神韻)這種表現方式更容易讓人理解。每個人都能強烈感受到這一點,並深受感動。」

蓋斯曼並說:「神韻也適合受西方科學教育的、鮮少機會接觸精神信仰的人,能讓他們重新敞開心扉,喚醒沉睡的自我,或許他們還會考慮宗教信仰。」

世貿組織機構總裁:神韻在潤澤這個世界

世貿組織慈善機構總裁傑拉德﹒格萊澤(Gérard Gleizes)對神韻演出極盡讚譽之詞:「超凡入聖,真是絕非尋常的演出。太傑出太傑出了,東西方樂器的完美結合,真是巨大的成功。非常漂亮,非常優雅,真的非常美,非常諧和。是一種精神價值,這種精神價值將我們推到很高。」

圖8: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世貿組織慈善機構總裁傑拉德﹒格萊澤(Gérard Gleizes),觀賞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巴黎國際會議中心的第五場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圖8: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世貿組織慈善機構總裁傑拉德﹒格萊澤(Gérard Gleizes),觀賞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巴黎國際會議中心的第五場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傑拉德﹒格萊澤感到神韻是在潤澤世界:「演出會帶來益處。法國有一位作家叫聖﹒修伯裏,他曾說:『主啊,現今的世界非常物質化,請降下聖歌般的東西來潤澤這個世界吧。』神韻演出就是中國版的聖歌。」

前第二小提琴首席:神韻藝術家們優雅而謙虛

亞歷杭德裏娜﹒特拉薩斯(Alejandrina Terrazas)曾是德州埃爾帕索交響樂團(El Paso Symphony Orchestra)第二小提琴首席,她聽出神韻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技藝高超,卻沒有炫技,而是用心在訴說。她聽出來:「他們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靈魂演奏,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帶著對音樂的虔誠,他們在通過音樂訴說,他們在說這就是我們所愛的,就是我們的信念,這可以從音樂和舞蹈中表現出來,這是一種昇華!哦,天哪,謝謝你們(神韻藝術家)的禮物。」「他們(神韻藝術家)在告訴我他們的信仰,通過音樂、通過舞蹈、通過色彩……他們(神韻藝術家)是優雅而謙遜的。」

圖9: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下午,亞歷杭德裏娜﹒特拉薩斯(Alejandrina Terrazas)與先生(Jesus Terrazas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聖安東尼奧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第六場演出。
圖9: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下午,亞歷杭德裏娜﹒特拉薩斯(Alejandrina Terrazas)與先生(Jesus Terrazas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聖安東尼奧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第六場演出。

當得知神韻的所有樂曲都出自神韻藝術總監D.F.之手時,特拉薩斯驚嘆道:「我的天哪!他(神韻藝術總監)給予了我們何等的恩典,有著何等的愛,他用音樂對我們說話,他和我們分享了正在發生著的事情,他正在這麼做。」

格萊美獲獎者:男歌唱家十分出色

圖10: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晚,四次獲得格萊美獎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桑德拉﹒埃維爾(Cassandra Ewer)與先生、作曲人(Richard Ewer)觀看了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梅沙市梅薩藝術中心池田劇院(Ikeda Theater at Mesa Arts Center)的第三場演出。(大紀元)
圖10: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晚,四次獲得格萊美獎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桑德拉﹒埃維爾(Cassandra Ewer)與先生、作曲人(Richard Ewer)觀看了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梅沙市梅薩藝術中心池田劇院(Ikeda Theater at Mesa Arts Center)的第三場演出。(大紀元)

卡桑德拉﹒埃維爾(Cassandra Ewer)盛讚神韻歌唱家的音色和演繹能力:「他(神韻男高音歌唱家世松林)不僅擁有了不起的舞台表現力。他的聲音支持力非常強大,可以把高音帶向很好的音域,從下至上極其流暢。」

卡桑德拉﹒埃維爾(Cassandra Ewer)十八歲時在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作為獨唱歌唱家首次亮相,發行過十二部專業唱片,四次獲得格萊美獎。

卡桑德拉並讚演出:「非常美妙,(音樂)與視覺部份的呈現一切都非常協調一致,還有舞蹈,還有(天幕)特效和管弦樂團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談到節目的主題,卡桑德拉說:「我們都是神性的生命,我們都擁有神的使命。我覺得那很美。」

卡桑德拉的先生理查德﹒埃維爾(Richard Ewer)先生是一位作曲人、音樂配器、指揮和音樂教育工作者,出版了數本音樂書籍。他說:「整個演出、所有的音樂和舞蹈,以及演員個人的表現都美不勝收。」

他說,神韻給他帶來了「希望和新生」。

慈善機構執行總監:點醒日常中的我們

圖11:愛達荷州一家慈善機構執行總監拉爾夫﹒梅(Ralph May)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晚觀賞了神韻北美藝術團在博伊西的第二場演出。(新唐人)
圖11:愛達荷州一家慈善機構執行總監拉爾夫﹒梅(Ralph May)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晚觀賞了神韻北美藝術團在博伊西的第二場演出。(新唐人)

拉爾夫﹒梅(Ralph May)說:「我被演出深深地打動了,在許多方面都觸及到了我的靈魂。其中的能量、飄逸的舞姿、前後翻騰的動作,以及每個節目中所講述的震撼人心的故事。」

拉爾夫﹒梅(Ralph May)是愛達荷州一家慈善機構執行總監。演出的最後一個節目給他的印象很深刻,引起他的共鳴。他說:「我認為那個出現智能手機的節目,釋放出了非常有力的信號,能讓人們停下來思考一下。因為你會在那個節目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能看到自己是如何被這些設備分心而背離神的。現代社會存在著很多吸引人的東西。」

他認為神韻的舞劇寓意深長,能點醒人們神的存在。他說:「展現神、追尋神,回歸天國,這些都令我內心深處產生共鳴,震撼人心。」「對我來說,演出非常有衝擊力,能夠引領我們回歸,提醒我們神的存在,讓人擺脫現代社會每天消磨許多時光的東西。而這樣的節目能指引我們回歸,能夠點醒我們,天國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屬。」

環境諮詢公司總裁:神韻呈現的信息是當今世人所需

圖12: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晚,環境諮詢公司總裁阿特金斯(BJ Atkins),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南加州艾司康迪都市的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圖12: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晚,環境諮詢公司總裁阿特金斯(BJ Atkins),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南加州艾司康迪都市的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阿特金斯(BJ Atkins)說:「我真的很感激神韻,整台演出、精湛技藝及傳遞的信息都令我心生感激。毋庸置疑,演出積極正面且振奮人心,我要感謝神韻。」

他說:「現今世人已失去方向了,我們需要指引,需遠離進化論及當代神學,而這正是傳統觀念能起到的作用,這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

阿特金斯是環境諮詢公司總裁。他認為神韻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正是當今世人需要的,說:「中共應該不會喜歡神韻晚會的內容;但我真的相信舞台上呈現的強而有力的信息正是當今世人所需,我感激神韻傳遞了這些信息。

退役空軍上校:女兒從演出中看到了創世主和聖母

圖13: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下午,退役空軍上校羅恩﹒桑頓(Ron Thornton)和女兒在聖安東尼奧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觀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當地的第四場演出。(大紀元)
圖13: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下午,退役空軍上校羅恩﹒桑頓(Ron Thornton)和女兒在聖安東尼奧特賓表演藝術中心(Tobi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觀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當地的第四場演出。(大紀元)

因為工作等原因退役空軍上校羅恩﹒桑頓(Ron Thornton)等了五年之久才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得以看神韻演出。他說:我愛神韻演出。「接下來我打算去瀏覽這個(神韻作品)網站,欣賞過去十五年來的神韻節目。」

他認為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是「一個和天國的神性世界有著緊密聯繫的文明。我們是虔誠的基督徒,女兒從演出中看到了創世主和聖母,實在是太神奇了,非常感謝藝術家所做的這一切。」

他對神韻歌詞內容很有共鳴,說「我們都需要在人生中擁有一個堅定的信仰,相信有創世主在等待我們,當我們在地球上停留的時間結束了,他就會把我們帶回他身邊。」

教育企業創辦人:神韻用故事告訴人們甚麼是生命的永恆

圖14:教育企業創辦人兼總裁達米安﹒克雷默(Damian Creamer),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晚間,觀賞了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演出。
圖14:教育企業創辦人兼總裁達米安﹒克雷默(Damian Creamer),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晚間,觀賞了神韻新紀元藝術團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演出。

教育企業創辦人兼總裁達米安﹒克雷默認為,神韻告訴人們該如何在世道衰敗中站穩腳,重新出發。他說:「神韻的音樂肯定蘊含著一個信息,肯定有一些東西要傳達給觀眾。更多的是圍繞著傳統價值觀,確保我們回歸本性,不要被當前世上發生的事所左右,所以神韻展現的是關於如何重新出發、尋找真理的美好故事。

他相信美德是人類需要永遠牢記的,而神韻正在提醒人們這一點:「我認為我們來到世上,是為了學習很多東西,獲得經驗和知識,但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重要的是找到真理,並守護真理,永遠走在真理的道路上。我認為當前的世界正需要神韻。隨著世道衰敗,世界越來越混亂,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尋求真理,保持善念、真誠,甚至是寬容,絕對是我們作為人類需要牢記的美德。」

克雷默認為神韻用故事告訴了人們甚麼是生命的永恆,他談到對一個舞劇的感受時說:「我真心認為這是生命永恆的主題。我相信我們的生命在來到世上前就已經存在,死後仍會存在,所以我們在世的這段時間是為了領悟生命的真義,並最終走向生命的永恆。所以她(節目主角)生命的永恆就是,即使她失去了生命,但她最終獲得了救度,那是多麼的美好。」

更多關於神韻演出和訂票信息,請參閱神韻網站:shenyun.com

責任編輯:李宜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