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年得法時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二月二日】一九九八年正月十二,我在集市書攤兒上見到一本《法輪功》單行本。當時我想買,因為攤主要價八元,我看著書挺薄就還價六元,他不賣,就算了。一個月後,我又去趕集,看見那本書還在,我想別計較那兩塊錢了,就買了書。回家後,越看越愛看。書中的道理感動了我,吸引了我。我覺的太好了,就向鄰居推薦,並把我的書借給他看。他也被迷住了,急切地想學功。可是不知道怎麼學怎麼煉,我倆都很著急。

就這樣一直到了夏天,鄰居去了六十里路以外的城裏去找教功的,正好碰上一位同修,借給他一本《轉法輪》,說讓他先看書,如果願意學再去找他,人家義務教功。帶回書來,我倆愛不釋手,他說;「你看的快,你先看。看完快點把書還給人家,素不相識的,別叫人家不放心。」我用了一天兩夜的時間,一字不落的看了一遍,書裏講的都是自己想的,盼的,喜歡的。第三天,我倆去同修家,表示一定要學。同修領我們去了輔導員家,介紹彼此認識,又帶我們去新華書店買了《轉法輪(卷二)》,《大圓滿法》,《轉法輪法解》,《法輪大法義解》當時全部的大法書就這些。幫我們錄了師父《濟南講法》錄音帶和煉功音樂,《普度》,《濟世》,輔導員和同修耐心的教會了我們動作。此後,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見見面,看看動作準不準確,交流一下學法修心的事。後來我才悟到,那本書放了一個多月沒賣出去,就是給我們留的啊!

修煉前,我有神經性腿疼病,犯起來疼痛難忍,治一陣子能好點兒,一遇到潮濕,寒冷,勞累必定再犯,年年治,年年犯,用的方法很多,吃的藥物也不少,就是沒碰到能根治的方法,能除根的藥。疼起來要命,下不了床,幹不了活兒。作為農民,不能幹活兒日子咋過呀?兩個孩子上學用錢,我掙不來錢,治病還花錢,那個心裏的苦啊!無法用語言訴說。

修煉後,我再也不用吃藥,不用打針,病全好了。那年清明節前,小麥澆返青水,天還很冷,水也很涼,我光著腳在地裏幹了一夜活也沒事,這在以前想都不要想。現今我快七十歲了,身體比年輕人還擔事,無病一身輕,在家幫兒子種蔬菜大棚,放下這個,拿起那個,一刻也不閒著,也不覺的累,粗糧大飯,從不講究吃喝,也不用甚麼營養,冬不怕冷,夏不嫌熱,硬硬朗朗,別人說我像換了一個人,內心由衷的感恩師父感恩大法。

我很早就得了老花眼。三十七、八歲就戴上了老花鏡。不戴眼鏡看書都是模模糊糊一片一片的,看不清筆畫。九八年夏天開始修煉,到年底僅半年時間,就摘掉了眼鏡。那是一天晚飯後,我想看書,就是找不到眼鏡,因為急著看書就不找了,直接拿書湊到燈底下去看。一看書上的字清清楚楚,紙特別白,墨特別黑,每一筆每一劃都清清楚楚。真是太神了,一直到現在,我不用戴眼鏡看得很清楚。我們都聽說過得了病有治好了的,可這花眼,名字就叫老花眼,怎麼不隨著年齡增長嚴重反而好了呢?這實實在在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這不正是大法的超常的體現嗎?

我農村生,農村長,習慣了大男子主義,在家以一家之長自居,脾氣也挺急。學法後我按書中講的要求自己,首先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1]。一次我幫妻子烙餅,因天太熱,沒在廚房裏烙,而是把爐子鏊子支在了胡同口,旁邊還有一群鄰居在乘涼,男女老少都有。翻餅用的是兩三寸寬,兩三公分厚,半米長的竹板子,餅越烙越多,板子也越來越熱,我倆一邊烙餅一邊聊天。正好好的,妻子突然翻臉,掄起竹板子照我臉上就是啪啪兩板子,聲音很大,我覺的臉上木脹脹,火辣辣的,又疼又熱,嚇得那群鄰居一聲不吭了,就等著看我怎麼和她吵鬧呢。我想起師父的話,依舊笑著看著她,像打在別人身上一樣,甚麼都沒說,平靜的把餅烙完。

另外一次是我兒子婚禮的第二天,兒媳婦第一次在家吃早飯,同村的一位同修讓我幫他錄了一套煉功音樂,我告訴妻子,趁孩子們還沒起床,我去給同修送去,免得耽誤白天幹活兒,放下就回來不耽誤吃飯。去了之後,把錄音帶放到播放器裏試聽一下,播放器又出了點兒小毛病,我倆擺弄了一會兒,直到正常了我才回家。一進家門妻子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臭罵,嫌我耽誤了全家第一頓團圓飯,惡狠狠的罵的不堪入耳。兒子、媳婦在一旁大眼瞪小眼的看著我倆,我當時覺的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我趕緊陪著笑麻利的擺好飯菜,給全家人盛好了飯,全家和和氣氣的吃了飯。

有一次,我們同村三人去外村發資料,遭人惡告並被綁架到本村村委,村長是同姓,按輩分叫我大叔,叫另一位新學員三叔。他們把我們三人分別關押、分別問話,我說資料是我的,與他倆無關。新學員則把責任推到我身上。幾個小時後,村長就叫家人把我們領回了家。事後村長不止一次的說:「三叔還得跟大叔學著點兒啊,還是不大行啊。」在我們講真相過程中,很多世人也漸漸明白了法輪功真相。

從得法到現在,二十四個年頭兒了,師父看護著、引領著我們學法修煉,洪法,去北京證實法,講真相救人,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看自己的變化,想到師父為我們的付出和承受禁不住淚流滿面,無限感恩,謝謝師父!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