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傳統美德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三日】德、義、禮、仁、信是為人處世的傳統美德。以下是關於這五種傳統美德(簡稱五德,或者五種美德)的典範故事。

德:班昭著《女誡》

德有德行、恩德之意。《說文解字》曰,德,德行,又惠也,升也,福也。《正韻》曰: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東漢才女班昭,生於儒學世家,和父親班彪、哥哥班固都是著名史學家。在家裏,她是關愛兄長的妹妹。班超出使西域,久居塞外,七十歲時請求還朝。班昭上書皇帝,為兄請命,言辭懇切動人,幫助班超順利歸國。班固著《漢書》,未竟而辭世,班昭繼承兄志,完成表和天文志的部份。

班昭才高德韶,常常被皇帝召入宮中,教導後宮妃嬪才學、德行等功課,被尊稱為「大家」。晚年時,班昭為提升女子德行,撰寫《女誡》七章。她認為,女子以謙卑柔順為美德,在夫家應處理好各方關係,並對德、言、容、工等女子四行提出具體要求。該書成為古代女子婦德教育的教科書,對中華傳統女子品德的塑造具有深遠影響。

義:貂蟬智計除國賊

義原為古代典儀中的禮器,後引申為合乎道德、倫理、正義的原則。《容齋隨筆》曰:仗正道曰義,至行過人曰義。

東漢末年,名列四大美女的貂蟬,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連環計。

那時,軍閥董卓進京作亂,倒行逆施。他行廢立、弒帝後、燒洛陽、遷長安,更有篡位野心。朝堂上,忠良仗義執言,慘遭迫害;朝堂外,義軍各自為政,躊躇不前。漢室生死存亡之際,司徒王允希望用計謀除掉董卓,把救國大業託付給義女貂蟬。

貂蟬國色天香,能歌善舞,同時深明大義,心志堅毅。為了挽救漢室,她忍辱負重挺身而出。在王允的巧妙安排下,貂蟬憑借美貌、勇敢和智慧,成功離間董卓及其義子呂布,借呂布之手誅殺董卓,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令滿朝文武、天下豪傑束手無策的國賊,在一個女子的傾城歌舞中灰飛煙滅。從此,貂蟬成為正義與智慧的化身,流芳百世。

禮:孟光舉案齊眉

禮本為祭神、敬神之意。後來,祭祀活動中的規範演變為古代等級制度、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釋名》曰: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古人常用「舉案齊眉」,形容夫妻相互尊敬、以禮相待的關係。

東漢名士梁鴻,和妻子孟光是歷史上著名的隱士夫妻,他們道德高尚,日常相處非常注重禮節。《後漢書》載,他們曾寄居在一個富庶之家,過著男耕女織的樸素生活。兩人每次吃飯的時候,孟光為丈夫端上飯菜,總是托著餐盤,高高舉至和眉毛平齊,表示對丈夫的尊重。梁鴻謙虛地雙手接過餐盤後,兩人才開始用餐。

梁鴻以博學多聞、忠厚老實聞名鄉里,孟光貌醜而心善,一生荊釵布裙,安貧樂道,兩人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他們禮讓和睦的夫妻關係,很快傳為佳話。《禮記》曰:「敬讓之道也。」敬生禮,禮生和。古代先賢知禮守禮,以和為貴,禮是生活中人與人相處的重要方式。

仁:長孫皇后仁愛無疆

仁有仁愛、相親之義。《說文》曰:「仁,親也。從人,從二。」《禮記•禮運》曰:「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大唐聖主唐太宗身邊的長孫皇后,是一位仁德無私的賢後。她生於顯貴之家,為人知書達理,正直善良,年幼時就有「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的預言。她十三歲時,嫁給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為妻,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成為丈夫的賢內助。

秦王南征北戰期間,長孫氏隨軍奔波,照料秦王起居,使他安心作戰。秦王登基稱帝,長孫皇后依然像普通兒媳一樣孝敬太上皇,並過著簡樸節儉的生活。對於妃嬪,她寬柔大度,維護後宮和睦,讓唐太宗專心處理國家大事。如果唐太宗向她諮詢政事,她總是恪守後宮不干政的傳統禮法,提出「居安思危」、「任賢納諫」等原則委婉勸諫。長孫皇后用自己的言行和品德,贏得了唐太宗的敬重,也樹立了賢妻良後的典範。

信:王寶釧守寒窯

信的本義為語言真實,引申為誠實、不欺騙、信用。《說文解字》:「誠也。從人從言。」《左傳》曰:「守命共時之謂信。」

唐朝宰相千金王寶釧,通過拋繡球和窮小子薛平貴結下姻緣。然而她的父親嫌貧愛富,看不起武藝高強但是家境貧寒的薛平貴,想要毀棄婚約。王寶釧相信天意,看重薛平貴的人品,遵守婚約,卻被父親逐出家門。

兩人在冰冷的窯洞中,過著清苦卻恩愛的生活。為了讓丈夫實現理想抱負,王寶釧鼓勵薛平貴進京趕考,一人留守寒窯,等待丈夫歸來。薛平貴在外,隨軍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卻因戰亂而十八年未歸。十八年來,王寶釧的生活極度困窘,丈夫杳無音訊,自己孤苦無依,飢寒交迫。但是她堅守婚姻的誓言,堅信夫妻一定會團聚。憑借堅定不移的信念,王寶釧終於等到了薛平貴歸來。她也苦盡甘來,和丈夫相伴餘生。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