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陸法會文章 感受同修的正念和能量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慧記者沈容、黃宇生採訪報導)由明慧網編輯部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大陸大法弟子修煉心得交流會,從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明慧網已發表三十四篇修煉心得交流文章。大陸法輪功學員們分享自己在家庭、工作、生活環境中,如何按真、善、忍的標準在矛盾衝突中提高心性,故事平實真切感人,讓台灣同修感受到滿滿的正念和能量。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修煉

有卉目前是一名實習語言治療師,面對職場的種種挑戰和壓力,讓她對《在生活的魔煉中去執著》這篇文章感觸特別深刻。她說:「生活中不一定要發生很大的事情,才讓人體會到修煉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作者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去魔煉她的心性,讓人體會到,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修煉的一部份。」

另一個讓有卉觸動與感佩的地方是同修「無條件」的向內找。「作者所經歷的很多事情,就一般人的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受盡了各種各樣的委屈,但是就算覺的很難受,她還是能悟到,其實那不舒服是存在『為私』的部份。」她說:「作者會去想到自己哪裏沒有做好,那是修煉人到某一個境界,體會到慈悲,真的把修煉看成一回事的時候,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卉看到作者即便生活很苦,也能夠更深層的去想到內心的不足,如自己是希望能夠得到尊重,還是做善事期望得到回報,「其實這些想法都是日常生活中很細膩、很容易會出現的事情,只是很多人會忽略。而法輪大法修煉者在日常生活中會去追根究底,注意自己很細微的、不對勁的想法。」

有卉若有所悟的表示,「修煉,不是說我在學法的時候是修煉,或者是我今天在講真相的現場我才是在修煉,你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修煉中的一部份,把這些事情看成是修煉中的考驗,或者是提高魔煉心性的機會,更是師父安排的修煉道路,這些事情就會變的沒有那麼苦,也不會覺的這個世界或外在的環境在刁難你。」她期許自己和作者一樣,透過生活中的魔難修好自己,昇華心性,讓周圍的環境變的更好。

以法為大 更好的救度眾生

電腦程序設計師維竺在看了《讓同學同事都得救》這篇修煉心得後,很感佩的表示:「我看到同修從做大學生、研究生到出社會後,在不同工作崗位上,都在對同學、同事、主管,甚至最高層級董事長講真相,但他從沒有因為對方的身份地位而有不一樣的對待,甚至在有可能被舉報關押的精神壓力下,也透過自身的修為讓他們認識法輪功的美好,讓眾生從取笑到欽佩。我真的覺的同修將大法的精神真正展現在他身上,實踐了最大限度符合常人社會的法理。」

維竺的成長經驗與工作經歷和這位同修很像,他反省自己一路修煉的歷程,也深入找到不足之處。「我在大學的時候有辦過法輪功社團,當時迫害剛開始,雖然我在台灣,卻也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壓力。可是我現在意識到當時的壓力、不好意思,確實還是人心、人情的表現。」

同修在文章中有一段讓維竺印象特別深刻,「一開始眾生對大法不理解,同修並沒有多做解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做好。有時罵她幾句,她不吱聲,一笑了之,還繼續幫她們做事。慢慢的,眾生對她越來越有好感,一致要求老闆為她加工資,還問她為甚麼性格這麼好?當同修說自己是煉法輪功時,大家吃驚的說,妳怎麼也是煉法輪功的?看到這,讓我想到自己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試著向同事、長官介紹法輪大法,但我發現越是想要從工作表現上讓他們認可,越容易適得其反,因為我的努力與認真是有為的,是著重在對方對我的表現上,而不是大法。從同修的心得中,我找到了差距,也看到了真正做到無私無求,以法為大,才能更好的救度眾生。」

對照法實修 做真正的修煉人

擔任資深經理的家祥在看了大陸法會發言稿後,表示自己從閱讀同修的心得文章中,彷彿身歷其境跟著他們一樣面對苦難、一起成長。這個過程讓他知道在人生路上遇到這些關難的時候,如何對照法來實修,做一個真正的修煉人。

家祥表示《唯有在法上修這一條路》和《勇猛精進 走過重重魔難》都是老年同修的心得體會,他深刻感受到同修在過家庭關中心境的層層昇華。「同修對家人原本是親情間的愛護,但在這過程中,她們意識到情是個雙面刃,是要修去的。他們怎麼修去的呢?不是冷冰冰得像個石頭,而是從修煉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意識到自己對家人的好,夾雜著內心的有求,是希望別人能對自己好,他們發現這並不是真正的無私,於是去掉了那個私心,以更溫和的善意、更洪大的慈悲去包容家人,甚至原諒家人對她的傷害。」

家祥發現他在閱讀同修的交流稿時,就像看到自己和對方的兩本人生故事同時被打開,他在靜止時間中感受彼此修煉狀態的對照。「我看到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樣無條件的相信法,並用大法來要求自己,這確實體現了每個人修煉的紮實和信師信法的成度。這不僅讓我意識到差距和不足,也能從同修的文章中找到滿滿的能量和動力。原來修煉是可以做到這個樣子,原來無私無我、設身處地是可以做到這個成度。」

最後,家祥感動的表示,他很感謝同修無私寫出自己的修煉過程,讓所有同修可以共同借鑑和提升。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