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學與修煉文化(6)

——原色理論的侷限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五日】(接前文

原色理論的侷限

縱觀美術史,今天流行的色彩學理論卻與古人的大相徑庭。美術界一直流傳著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甚至不少學校裏也都這麼教,聲稱「紅黃藍三色能調配出所有的顏色」。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雖然有歷史原因,但卻是一種顯而易見的謬論。因為如果真象那樣,那麼世界上所有的顏料廠只用生產這三種顏色就夠了,為甚麼在已經有這麼多種顏色的情況下還在不斷研發新的顏料?

這種說法雖然經不起推敲,但卻是從歷史上的一套色彩理論發展到極致後異化而來的。這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在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促進科學思想抬頭的背景下(關於啟蒙運動,在《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 一文中有相關論述),色彩學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出數字化與科技化的勢態。十八世紀的一些學者,比如德國版畫家勒布隆(Jacob Christoph Le Blon)、數學家邁爾(Tobias Mayer)、英國昆蟲學家兼製版師哈里斯(Moses Harris)等人先後通過實驗,並結合數學與科學領域的研究,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一套通過紅、黃、藍三種基礎色調合出其他顏色的近代色彩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成功影響了美術界,逐漸在圈內被當作了色彩原理。

紅、黃、藍三色相互混合確實能調配出很多其它顏色,教科書上也寫著,紅色加黃色等於橙色,藍色加黃色可以調出綠色,紅色加藍色會得到紫色等等,所以不少人誤以為這三種顏色能調出一切其它色彩。

圖例:英國畫家海特
圖例:英國畫家海特 (Charles Hayter)所撰寫的色彩學書籍裏的插圖,顯示了紅、黃、藍三色系統混色後所得到的不同色彩,出版於1826年。

然而,經過專業訓練的美術工作者或者天生對色彩較為敏感的人,在仔細觀察下卻能發現:紅顏料混合黃顏料得出的顏色嚴格說來是一種偏灰的橙色,藍色加黃色調出的其實是偏灰的綠色,紅色混合藍色得到的實際上是紫灰色。大家在商店裏買到的純橙、純綠、純紫色要比調出來的顏色至少鮮豔一兩個等級。

換句話講,真正與紅、黃、藍鮮豔級別相同的橙、綠、紫等顏色是調不出來的,這就是這種理論在實踐上最明顯的漏洞。所謂的「紅黃藍三原色」體系在現實中完全無法覆蓋包含純橙、純綠、純紫等色的基礎色域,因此後來歷史上不少學者對其都頗有微詞,專家們也紛紛發表新的色彩學理論。法國美術家維拜爾(Jean-Georges Vibert)還在他1891年出版的著作中專門討論了這一問題,認為「三原色能調出其它所有顏色」是「一個謬誤」(Une erreur)。

歷史發展到今天,正如本文開頭所述,新版的「青品黃」色料三原色成功推翻了舊版的「紅黃藍」,但由於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其理論結構根本無法運用到繪畫中,甚至還不如以前的「紅黃藍」版本。雖然在教科書裏已經大面積換代,但在實踐中仍然是一片混亂。

在科技領域,對基礎色彩的選擇其實是根據人們所處時代的技術來決定的,所以原色的概念並不一定固定在三個。比如目前已經研發出以紅、黃、藍、綠四色作為基礎色彩的顯示器了,屏幕上的各種顏色將由這四種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模擬出來。因此在其技術領域,三原色光就變成了四原色光,其技術就叫作「四原色技術」。由於考慮到以後可能還會出現諸如五原色、六原色之類的技術,業界乾脆統稱它們為「多原色顯示技術」(Multi-primary color display)。

其實,如果拓展一下視野就能看到,自古以來,學術界從來都不會只有一種聲音。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繪畫上有很多見解,對於色彩,他提出了六原色理論。在那個時代,人們還沒有統一使用今天的「原色」這個詞,他依照當時美術界的習慣用「簡單色」來形容這六種基礎顏色:白、黃、綠、藍、紅、黑。

當三原色理論在學術界站住腳後,研究者們都被限制在實證科學的架構內了,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學者不同意這種理論。受到達﹒芬奇的啟發,十九世紀普魯士生理學家黑林(Ewald Hering,1834年~1918年)經過大量研究,發現視覺系統的工作基於色彩對立的機制,而色彩則是通過對三組對立顏色敏感度的不同來感知到的,它們是:紅綠對立、黃藍對立、白黑對立。因此,對人眼而言,基礎色彩不會只有三個。這一理論經過其後的諸多專家驗證,逐步成為與三原色理論並駕齊驅的主流色彩理論之一,也促成了現代「自然色彩系統」(Natural Colour System)和「CIELAB色彩空間」(CIELAB color space)的建立,其中將紅、黃、藍、綠(在某些情況下還加上白與黑)確立為原色。

圖例:建立在多原色理論基礎上的「自然色彩系統」(Natural
圖例:建立在多原色理論基礎上的「自然色彩系統」(Natural Colour System)動畫圖式。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