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書法班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三日】電話響了!「喂,您好!您是書法班王老師吧?」我說:「您好!我是。」

對方是位女士,她接著說:「我女兒小學四年級了,字寫的一點也不好,以前學過硬筆書法,也沒學成,白花錢了,還越大越不聽話了。她班級老師也總是說:班級學習好的,各科都在外面花錢補課,找個書法班練練吧!不然考試都成問題了。唉!這上著學,還得花錢補課,行不行還不知道呢?」

我聽出她的顧慮,我說:「您有時間帶孩子來免費聽一節課,看看老師教的行不行,孩子學到多少,能不能適合。」她說:「好,週日下午我們去看看!」

週日下午一點,她們到了。她說:「學生不多啊?!」我說:「走了幾撥了,」我又補充說一句:我是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教學,為了質量,學生都分時間段上課,一個小時的課緊張又愉快!我是忙了點,可學生家長滿意啊!學費不貴,而且你們可以學一節交一節費,最短時間教會,而且儘快提高孩子的寫字質量,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是有信心的,歡迎家長旁聽!」她說:「那太好了!」我說:「我這個班不留人,快快學成就走,你還少花錢。學校作業見成效,是真正學成。很多都是學生家長給介紹來的。」

孩子小歐,坐下來,開始寫字了,我瞅她笑了,她不好意思,回頭看看她媽,又看看自己坐姿和握筆的手。她媽說:「剛剛上學的時候,老師和我們都糾正過,班級三、四十個學生,時間長了,教師也就不管你了,我們都忙著掙錢,也不會輔導。」

我說:「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她說:「是啊!我是高中畢業,學的東西一點也沒有用,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忙掙錢,也沒時間管啊。房子要錢,孩子上學,雙方老人,有病更要錢。」她又接著說:「西方很多國家,孩子上學都不花錢!電視說美國不好,當官的孩子都往那去了。咱們這兒供到大學畢業,還找不到工作。」我說:「是啊,苦了老百姓了。這黨統治人民,總搞運動,簡化字把傳統文化剪斷了。宣傳的都是偉光正,假惡鬥。」

第一天,小歐從握筆、坐姿、基本筆畫練習,以及心態都很好。她媽看出,我是誠心實意的為孩子好,雖然試講,一點保留都沒有,孩子練的高高興興的。

三天後,基本筆畫從質量到速度,再由速度到質量,練的很開心,為了孩子更紮實的掌握,我把筆畫有關的聯繫一起練習,如田,由,甲,申,電等等,哪沒寫好,立即指出,糾正。為甚麼能寫亂,一個字練寫十次,有的人能寫好一個,有的幾個;有人開始好,有的最後好,也有的都不行。這如同你做事一樣,和你現在心性、要改的缺點,和意志力都有關。練字如練人,配合練,還留其它作業:如打掃房間一次,禮讓他人幾次,面帶微笑沒有,尊敬師長了嗎?等等。

幾天後,家長反饋都說孩子懂事了,知道關心人了,還能幫媽媽做家務了。一天,小歐媽媽說:「古代大書法家的字,怎麼能寫的那麼好?」我說:「見字如見人,修德字體,修德身心。」她們都似乎明白了點。

文化帶動時運,都知道魔鬼是吃人的,誰與它為伍,就有惡報;有正信的人和國家都富庶,三尺頭上有神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天理。倉頡造字,神傳文化,每一個字都有傳統小故事,教書法時,我把這些理念一點點滲透給他們。

我們一起看新唐人的《悠遊字在》,參照正見網,正體字和簡體字對照寫,如有心真誠愛(簡體字的「愛」無心),親情相見(親人不相見),進頭佳美(簡化字「進」走到井裏)等等,從一點點、一個字,破除黨文化的枷鎖,並從內心擺脫。講到了誰舉手握拳向血旗發毒誓,誰就是把生命交給了它。它是紅魔要吃人的,馬克思就是撒旦徒,我們是炎黃子孫啊。三退保平安!在潛移默化中她們都同意退出團、隊。後來她們說,退出邪黨,我們這些日子,事事順。我說:「是啊,江澤民鎮壓法輪功,惡人連連遭報應,大法洪傳世界,知道大法好,退出惡黨,就有善報!好人是越來越多啊!

她們看到了以往學生們練的字,我一一講給她們聽,你看:這是大男孩可可,他媽在開運動會時,聽同班學生家長說的。剛剛運動會結束,他媽很興奮的找到我說:「我們家可可字體不成個兒,班級老師經常撕本子,這麼大了,他還能行嗎?」學了一個暑假後,開學了,他媽給我打電話:「我真沒想到,可可能得獎!是提高最大獎!老師,太謝謝了!費心了,孩子還懂事了,老師您不但教書,還注重品德的提高!家長嘮了二十多分鐘。可可的奶奶也高興的說:可可上學以來頭一次被老師表揚、得獎。學校老師給他發了三個獎。作業字跡工整獎、提高最快獎、書法獎,令班級老師和同學都刮目相看。」

有的學生提高快的,十幾節課就學成了,字寫好了,自信心也增強了,也知道了人生真正的目標了。就像小歐的媽媽說的:十幾節課我們學成了,孩子也懂事了,我也學會了教育孩子的很多方法。家長明白了法輪大法的真相,知道大法弟子的好。有的家長紛紛給我介紹學生,人口相傳。

我在大法中受益,用傳統文化教育學生,教字、育人、明理,這一切都是在大法中得到的。

在此,我替學生和家長們,衷心的感謝:我們慈悲偉大的師父!師父好!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