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諾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七日】季布與丁固原來都是項羽手下的戰將,在楚漢戰爭中,他們都與劉邦狹路相逢,後又都投奔劉邦,結果是季布被赦免重用,丁固被當眾斬首,這裏對我們有沒有正面的歷史教益呢?

話說劉邦彭城戰敗後,倉皇逃竄。劉邦正欲停下歇息,忽又見後邊塵土飛揚。楚軍首將季布追擊上來。劉邦走一程,季布追一程。季布窮追不捨,沒有追上,才班師回營。

劉邦稱帝後,曾通緝季布。夏侯嬰勸劉邦道:「人臣各為其主。季布前為楚將,難道不應為項羽效力嗎?不效才是不忠。」後來,劉邦不但赦免了季布,還委任了官職。楚人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季布以信守諾言而流傳後世。

再說在劉邦彭城敗走之時,楚軍追擊首領是丁固。劉邦哀求放其逃生。丁固認為,劉邦志向遠大,自己今日如果放劉邦逃生,將來後者會顧念這個人情。遂因私收兵回營,而劉邦則因此得以逃生。

劉邦登基後,丁固聽說季布遇赦封官了,想到自己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就去拜見。結果劉邦把丁固帶到軍隊中遊行示眾,說:「讓項羽失去天下的人,就是丁公。」丁固的人頭落地。

在傳統文化中,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常用「仁義」二字。季布一諾這個故事中,大家看重的是信義,因此在當初的環境中得到了認可。撇開對劉邦權術和個人的評價,且說丁固。但丁固的結局,是否與勢力眼有關,是否與劉邦的流氓性有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肯定會眾說紛紜,所以這裏選的故事可能不是最恰當的。我們想說一句,人世間歷來是兵爭天下、強者稱王,恩怨情仇,而且越來越是非混淆、黑白莫辨。但是,在人世大結局的前夕,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能用「真善忍」作為衡量善惡標準的人,才能跳出一切恩怨是非、獲得一個光明的前程,我們會靜下心來聽取和思考嗎?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