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世(一)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懸壺濟世」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是對行醫、醫藥行業的稱謂,或是對醫術高明者的美稱。在傳統文化中,醫家行醫開業則往往以「懸壺之喜」為賀,民間也有不少行醫者在診室懸掛葫蘆當作行醫的標誌。

「懸壺濟世」的典故卻來源於中國古代道家修煉故事,其內涵也不只是與行醫濟世有關,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天」的認識和對修煉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懸壺濟世」的故事說起來也非常有意思,對於習慣於現代科學思維的人來說,亦能為其提供另一種認知大千世界與茫茫宇宙的版本方式。

壺有洞天

釋迦牟尼佛曾講一粒沙子裏面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說一粒小小的沙子裏就有三千大千世界,每個世界都像地球一樣,有天有地、有山川河流、還有像人類一樣生生不息的生命、萬事萬物。

小小的沙子裏就有如此豐富的世界,那一隻具有一定容量的葫蘆裏會有甚麼呢?來看看古代有道術的人是如何展現壺中玄妙的吧。

漢代有一個叫壺公的人,關於他的身份有多種說法,北宋張君房的《雲笈七簽》中說他是孔子的學生施存,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引《三洞珠囊》說他叫謝元,歷陽人(今安徽和縣),南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中說壺公號俘胡先生。關於他懸壺濟世的故事,在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南朝劉宋時范曄的《後漢書》中都有記載。

壺公在汝南一帶行醫,常常背著一隻葫蘆從遠方來到集市上行醫,集市上的人都不認識他是誰。他行醫主要是賣他那隻葫蘆裏的藥,從不允許還價,但藥到病除。他賣藥的時候還對患者說:吃了這個藥,一定要吐出某個東西來,然後到哪一天病就好了。人們回去按照他說的做,果然一一應驗。

因此一傳十,十傳百,壺公的生意特別好,每天能收入很多錢。壺公將賣藥獲得的錢,留下少數後,絕大部份都接濟給集市上窮困飢凍者。壺公把他的那個葫蘆懸掛在人的屋簷底下,太陽落山後,藥賣完了,壺空了,壺公跳進壺裏就看不見了。

當時有一個管理集市的小官吏叫費長房,他在樓上將集市上壺公賣藥和跳進壺裏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就知道壺公不是一般的人,定是個修道有素的人。

古人大都本性純良,敬天向道,費長房就有心認壺公為師學道。於是費長房每天不辭辛勞地給壺公打掃座位前的地面,供給他吃喝,壺公倒也不拒絕,全接受了。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費長房依然天天畢恭畢敬,不敢怠慢,也從不提甚麼要求。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壺公開口說話了:「今天晚上等沒有人時,你再到我這兒來吧。」到了晚上,費長房依約前來。壺公對費長房說:「我要跳進葫蘆裏去了,你敢來嗎?你要想進來,跟著跳進去即可。」費長房就按照壺公說的,跟著他一頭跳到葫蘆裏去了。

等到費長房一跳進去後,發現外面看起來小小的葫蘆,裏面竟像世外桃源一樣,只見到層層疊疊的樓台亭閣,朱欄畫棟。樓閣後面還有繽紛的橋和七彩的虹,簡直是神仙世界了,別有洞天。壺公告訴費長房說:「我原本就是天上神仙,只因為處理公事不勤快才被貶至人間。你是個根基不錯的人,你才能遇到我,看到這一切。」

費長房趕緊磕頭說:「我是個身上沾滿俗膩的人,能得到您的哀憐,承蒙您的教導,就幸運無比了。」壺公又說:「你是個很不錯的人。但不可以把這件事情透露給別人。」

我們建立在日常經驗的基礎上認識的物質和時空其實是不準確、不真實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物理定律在洛侖茲變換下是不變的,而洛侖茲變換是時間和空間之間的轉換。廣義相對論則認為質量會使時空彎曲,而引力則是時空彎曲的表現。量子物理則更為奇妙,一個電子可以像波一樣同時通過兩個縫隙,一個電子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的位置。量子物理和狹義相對論的結合則導出量子場論,其中粒子可以被創生和湮滅。而到今天,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把量子物理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超弦理論試圖達到這一目標,這個理論認為不同的粒子---包括引力子---對應於超弦的不同的振動頻率,但這個理論目前還很不成熟。我們人類對於更加微觀、更大能級的世界仍然了解有限,而神仙則很可能存在於這樣的世界中。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