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那裏怕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五日】在談這個「怕」字之前,我們可以從自己的日常細節出發,也就是從一幕幕細微的心理運作過程入手,看看這些細節中藏著的狀態背後,是甚麼樣的人心在那裏(在你空間場中)表演。

比如:為甚麼同事,朋友提起「好久到你家去耍」,我本能的口頭上笑著答應「好,要的。」從法上來說,這本身就沒有做到真,是應付。因為內心總有一種不情願的情緒在作怪,好像並不希望他們來我家喝茶聊天。但很多次在學法的時候,心裏在想,這麼好的小環境,如果我有勇氣邀請朋友們來我這裏靜靜心,真誠坦然的聊些心裏話,說說我自己學法得法的過程,給世人說說,修煉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其實就是把我們不同階段悟到的法理,與我們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正因為有法的對照,才容易看到不屬於自己的人心,只有曝光它,從法上歸正它,或者消滅它,人真正的自己才會慢慢強大起來。這本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是講真相的契機,因為一切環境都是圍著大法在轉,為大法所用,其實也是大法的資源。但為甚麼我沒有付出行動,為甚麼總是想想就過去了,為甚麼會表裏不一呢?

我內心為甚麼不主動請朋友來我家做客呢?甚至別人發出請求數次,而我卻迴避,甚至為自己找藉口,比如時間太緊,要抓緊時間讀書學法,哪有時間和閒情來品茶聊天,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有怕心在作怪。

靜心查看,發現潛意識裏藏著很多為私為我的觀念。很多細微的觀念透露了我內心藏得很深的不好的東西,這些細節呈現的狀態我沒有去正視,也就談不上改變,是因為我沒有及時正視、梳理和改變這些觀念。

我發現,一直拖延利用朋友來家裏品茶聊天講真相的背後有這些觀念在作怪:

一、我貪戀小環境,這個小環境不僅是指外在的,更多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個人讀書品茶思考的習慣,不喜歡別人來打擾,但這裏並非指表層的看上去「耽誤時間」這麼簡單,而是人的觀念佔了上風,認為「志不同,道不合」,不必暢懷談心,認為人的認識那麼膚淺,好像也沒必要談深了,這還是人的觀念,站在自我的角度,認為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這難道不是一個藏得很深的「私」字在作怪?同時我感覺根本上隔離人心的是看不上、瞧不起別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心在作怪,把自己認可的事看得最重,別人的事都不重要,與我無關,這些不都是一個很深的「私」字在作怪嗎?

二、最核心的地方,藏得最深的那個不願意請朋友來家,是我發現內心深處,我不願意提到修煉的事,提到我所經歷的事,但內心深處又認為,朋友來家的真實目地,是讓他們了解真相,不提是不對的。似乎來了,就不可能不提到,但內心有個東西似乎很想迴避,為甚麼迴避,雖然你可以設想大家朋友也都是在探討一些問題,但你會感到,提起修煉的事,似乎空氣都要凝固,但大家在表面上還是理智的保持著一個整體的和諧。正是這個「和諧」二字,今天以另一種面貌深深觸動了我。

我一遍又一遍的回憶,設想著與朋友喝茶相處的場景,同時在內心念著這兩個字,突然我意識到,就是這「和諧」二字「害」了我,讓我遲遲脫不了這個殼,這「和諧」後面有著大的執著:我看到在父母家,與父母談天說地,談笑風生的背後,讓我不願主動提起修煉的事,怕觸動了這份和諧;我看到與朋友相處時,我與生俱來的大氣,善良,看問題的獨到見解,讓朋友們喜歡、尊敬我,我不願意主動提起修煉的事,是因為怕傷了「和諧」,怕朋友不理解,怕曾經我在他們心中的美好形像突然消失。正是這個人間的美好形像拴住了真我,這個所謂的「美好形像」不是真正的自己,它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但它是獨立於真我的另一個生命體,是附在真我身上的另一個生命,是個寄生物、外來物,但這個「美好形像」正是人千百年來骨子裏形成的一個個觀念組合形成的一個完整的生命形像,人就認為平時觀念中的那個自己就是自己,大部份人也沒多想,就是以為那個看上去的自己就是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了」。

這個形像(假我),牢牢的安插在我身體內部,它的喜怒哀樂,作用在我身體裏,它一動,就附帶著牽動著我身體起作用,在人的狀態和情緒情感上讓我也隨它而動,這時我們以為是自己的真實感覺,其實不是,是它(這個殼)在起作用,正是這個在不同階層養成的做人的那套勢力,或者叫習慣,在我沒有把它的真面目看清的時候,它附在「真我」身上,代替我,這個觀念中認可的這個「我」,在人這裏很「受用」。

思考到這裏,寫到這裏,我感覺,人,說白了,千怕萬怕,萬變不離其宗的就這麼一點:「怕自己受傷」,怕那個在人中活得風光的「我」受傷。這所謂的受傷,當然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名、利、情。當我們每次遇到這類狀態時,感覺自己正受傷時,你就大聲的問問自己:「是誰在哪裏受傷?你給我出來,我看看,到底傷著你哪裏了?」大聲的、有力的朝自己內心深處躲得很深的那個自己猛烈的大喊幾聲:「是你在受傷嗎?」立刻就有一種隔離的感覺,你把那個感覺受傷的觀念當成別人,當成你身體中的別人,不要當成自己,情況就好多了。至少你不會一直陷在這種狀態中,會把那個受傷的它分離出來,看看它,走出那個怕,它不是自己。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