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求救信》帶來的震撼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三月二日】溫哥華導演、曾獲皮博迪獎的李雲翔,繼《活摘》紀錄片之後,推出電影《求救信》,再次震撼人心,民眾觀看後都表示很震驚,對影片中的殘酷迫害感到難以置信,也對故事主角孫毅升起由衷的敬意。

圖1: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求救信》(Letter From Masanjia)在多倫多的Hot Docs Ted Rogers劇院公映了六場。
圖1: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求救信》(Letter From Masanjia)在多倫多的Hot Docs Ted Rogers劇院公映了六場。

二零一八年該片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候選名單。《紐約時報》稱這部電影是「一部強勁有力的紀錄片……一個意義重大的故事」。《洛杉磯時報》登出名為《求救信:中國大陸令人心碎的人權虐待》的影評。

《求救信》講述了遼寧馬三家勞教所對法輪功學員駭人聽聞的迫害真相。在影片結尾,孫毅平和堅定地說:「上百萬人依然在中國承受迫害,但最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將孫毅的求救信傳遞給美國媒體的美國俄勒岡居民朱麗曾到印尼專門看望孫毅,她說:「孫毅是我所見過的最有韌性、最堅強的人,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經歷了那一切,走出了困境,並能夠與世界分享他的經歷,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電影中孫毅平靜溫和,講述十多年來發生在他自己身上和身邊的故事。其面對巨大的人權傷害,仍堅守真、善、忍信仰的勇氣和毅力,深深震撼每一位觀眾,很多觀眾為之感動落淚。

影片結束後,一位觀眾激動地站起來說:「我一年看150多部電影。現在電影的趨勢都是描寫超級英雄。誰是真正的超級英雄?孫毅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悉尼大學退休的神經科學系教授霍奇斯先生曾在悉尼的中共大使館工作過,他看到過法輪功學員在使館外的抗議,「我知道中國(中共)對他們進行迫害,但是不知道迫害得這麼嚴重,用這麼殘酷的手段去折磨人。 」

紐約大學行政人員Albert Nicolas表示,西方不要被中共統治下中國的外表所欺騙,「在毛澤東之後,中國似乎有了一點自由,但恰恰相反,共產黨在西方面前把自己包裝起來,讓人覺得它比實際要好,但這不是真的。這是假宣傳。我希望有一天,它們所做的一切都會被抓住,我想這一天很快會發生。這部電影對這一天的到來有所幫助。」

旅行雜誌作家Philip Ward表示,他不相信中共會改變,他們雖然廢除了勞教制度,但是他們還會用其它名義(的國家機器)來迫害百姓,比如他認為新疆的集中營就是勞教所的另一種形式。

觀眾David先生認為:「共產主義是個很危險的理念,他們用折磨的方式讓中國百姓順從他們。世界上其它共產國家都失敗了,證明這種理念是錯誤的。 」

今年二月,英國「塞特爾故事會」組織放映了該片,該故事會的創辦人西塔﹒布蘭德女士這曾是一名演員、作家、製片人、戲劇導演,也曾擔任過打坐冥想的老師,現在繼續從事職業故事演講。她表示,通過孫毅的故事,加上與導演的交流,再結合她自己的打坐經歷,她明白了為甚麼法輪功會迅速廣泛傳播,為甚麼中共這麼打壓法輪功,而包括孫毅在內的法輪功學員會用生命去守護實踐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個認真修煉者,你這個人會改變,你會具有別人沒有的定力,對孫毅,他們用酷刑折磨他,但打不垮他,這是打坐修行給人的力量。」「如果你認真投入於一種修煉,就像法輪功的打坐修煉,你會有自己的受益體會,你不需要一個黨來控制你做這做那,因為你自己心裏知道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只要我們在內部改善自己,我們就擁有這力量、這定力,我們就不害怕那個黨了。」

「是的,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布蘭德看到孫毅是在用生命實踐著法輪功教導的「真善忍」原則,證實了正信的力量:「就在那,就是他的內核,很神奇。」「這是內在的精神力量,不是(中共)黨能左右的,打壓只能讓你對信仰更堅定,更深入。」

法輪功自一九九九年被江澤民集團瘋狂迫害以來,無數法輪功學員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摧殘,承受著流離失所乃至家破人亡的痛苦。強大的精神信仰,法輪大法的堅定信念,慈悲救人的善念支撐他們在風雨中一路走來。

很多觀眾在觀看電影後,也十分讚賞幫助陌生人孫毅把求救信傳遞給媒體的美國女子朱麗。該片導演李雲翔說,孫毅寫了二十封求救信,只有一封被揭露,其它十九封不知流落何方,朱麗的勇氣很讓人敬佩,孫毅和朱麗共同成就了一件偉大的事,間接促使中國廢除勞教制度。

《求救信》的助理製片人Brett Price稱,讓人們了解事情,是促成改變的第一步。中共雖然在表面上擁有很大的財力和政治影響力,但實際上就像「紙老虎」一樣,「要動搖中共政府,並不需要很大的事情。就這麼一封信,就能促成一個改變。」她希望世界各國,尤其領導人,不再忽視中共的惡行,能夠站出來反對。她還談到,接下來希望製作有關「人體展」的影片,解釋這一展覽與中共對人權迫害的聯繫。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