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美宗教自由大使:關注中共迫害法輪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二日】(明慧記者方慧台灣台北綜合報導)首屆由亞洲國家與美國共同合辦的「印太區域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一日在台北登場,美國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演講,關切印太區域國家的宗教自由現況、包括中共嚴重迫害法輪功等信仰;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談到法輪功在台灣廣傳的明顯對比。

批壓制人權國家 總統:台灣與受壓迫者同在

台灣總統蔡英文強調:大家聚集在此,是因為世界許多地方的宗教自由仍然受到威脅,在那些壓制人權和民主價值的國家,政府歧視,甚至以暴力鎮壓那些只不過是想追尋信仰的人。在這些國家,我們看到政府試圖摧毀宗教組織、摧毀神像和宗教象徵物、迫使宗教領袖流亡,人民因為信仰被關進再教育營,並被強迫違反宗教禁忌。

圖1:台灣總統蔡英文致詞
圖1:台灣總統蔡英文致詞

她說,台灣了解權利和身份被剝奪的痛苦,也了解生活方式被挑戰的感受,「所以我們選擇與受專制政權壓迫、被剝奪宗教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

中共迫害法輪功20年 美宗教自由大使:停止迫害 刻不容緩

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致詞時表示,在中國大陸等地區,仍有數以百萬計無法享有信仰、心靈自由的人們,而繁榮的台灣充份體現了享有宗教自由的社會樣貌,應作為普世的範例。

圖2: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致詞
圖2: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致詞

談到多次被美國列入宗教自由「特別關注國」的中國,布朗貝克提到「法輪功修煉者也遭到酷刑折磨及拘禁」。

布朗貝克說:「現在是行動的時候,而且刻不容緩。根據報告,法輪功學員遭到中國(中共)政府的酷刑和關押。宗教自由的大門,將在世界各地開啟,壓迫宗教、和壓迫宗教的鐵幕,將在世界各地倒塌。」

AIT處長:台灣信仰自由 隨處可見法輪功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指出,「台灣對信仰的法律保障與尊重,堪稱十足成功的故事」,台灣遍布多元宗教組織,諸如基督教、佛道信仰,或是清晨在公園裏打坐的法輪功修煉團體等,不論規模大小,在台灣都能受到尊重及法律保護。

圖3: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致詞
圖3: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致詞

酈英傑進一步提到,「自由」除了安全、免於其他國家脅迫、選擇價值觀與政治體制的自由外,還包含選擇信仰或不信仰的自由;而美台共享的價值,在核心本質上正是「普世價值」,正如世界上的正教指向「普世真理」,信仰能超越國家或種族身份的認同,能成為團結眾人的力量。

十五國宗教代表帶來第一手訊息

本次會議共有十五國、七十位宗教代表與會,包括受中共迫害嚴重的基督教、西藏、新疆、法輪功等團體代表 ,他們將與倡議宗教自由的國際組織分享信仰自由所面臨的挑戰,並探討如何促進宗教自由。

布朗貝克表示,來自不同地區的宗教受迫害者、倖存者帶來第一手的訊息,讓人們對宗教自由有更深的認識,看到最實質的內容。

布朗貝克強調,信仰自由亦代表「心靈上的自由」,這是不可剝奪的權利,也是他熱愛這個工作的原因。他呼籲更多人加入捍衛信仰的行列,因為這也是在捍衛「純潔、高貴及美麗」,若這樣的會議能在世界各地舉辦,就能幫助數百萬人脫離宗教迫害。

中共迫害宗教 美大使呼籲建反迫害聯盟

記者會上,被問到如何制止對法輪功的迫害,是否未來將採取進一步(對中共)的制裁時,布朗貝克表示,國會的確有在討論制裁的事情,而《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是制裁工具的一種,而川普政府的確有祭出制裁過,像是一年多前,美國籍的牧師布倫森(Andrew Craig Brunson)被土耳其政府抓捕,川普就曾使用制裁手段,而且成功地營救出布倫森,「川普是行動派人士,雖然我不能透露內部在討論甚麼具體行動,但我們很關心這些迫害的情況。」

圖5: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出席記者會
圖5: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出席記者會

另外,被問到這類宗教自由會議如何幫助緩解中共的迫害,布朗貝克表示,宗教自由不是新觀念,早在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中就載明了,而且宗教自由也標明在中國的《憲法》中,但現實上卻發生了許多大規模的迫害,「中共政府正在與宗教宣戰,這是個他們不會贏的戰爭。我們正在呼籲團體與個人聯盟起來反對迫害,這是我們第一次的努力來建立聯盟。」

他再次強調,「宗教自由是人權的基礎,如果有宗教自由,其它人權也會興盛,社會也會繁榮,經濟也會得到發展,若有宗教自由,就會比較少恐怖主義,但若沒宗教自由,一切都會出問題,這就是為甚麼川普政府這麼強調宗教自由。」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