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引用了唐代和宋代文獻對梁祝的記載:
初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這是故事的最早記載。
張讀《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
宋代文獻:張津《幹道四明圖經》:「義婦塚,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即其事也。
三言兩語的文獻記載,皆稱頌祝英台為「義婦」,我也覺得她義薄雲天。祝英台出嫁的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墓,墳墓裂開,祝英台跳下墳墓與梁山伯合葬,我說這是大義。多少人為貪圖世間享樂苟且偷生?恩義多少錢一斤?其義舉值得後人深思。
再看宋代文獻記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樸質如此。」同學三年,梁山伯不知祝英台是女身,感歎其質樸如此! 對比當今社會無道德底線的男女關係,高尚還是低下,清或是濁,一目了然。
今年神韻還有另外一個節目,講述了一位將軍的女兒對一位雕刻道家神像的工匠一見鍾情,並互換信物,被一位對將軍女兒心懷不軌的下屬告發,將軍一氣之下揮劍刺殺工匠,卻錯殺了自己的女兒,將軍心如刀絞,女兒在臨終前告訴父親不要為難工匠。雕刻神像的工匠當即跪下叩拜神像,他的虔誠感動天尊顯靈,救活了將軍的女兒,二人雙雙叩拜天尊。這個故事我的理解是,真正珍惜人的生命,包容人的是大慈悲的神。試想一對被神救度的男女,如不能成為神的守護者、修道者,也必將成為一對善男信女。
其實我想說的是:同修,神韻的節目是師尊監製,若站在變異的現代人的角度,思想境界層次,是理解不了真正的東西的,所以有些話請保留意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個人理解,如不當請指正。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9/3/10/17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