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勿好名自欺》有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日】

一、體悟修煉無小事

在處理二零零七年的《明慧週刊》時,我把神傳文化與傳統文化專欄裏的文章裁剪下來彙集到一起。其中有一篇《勿好名自欺》引起我的好奇,忍不住看下去:從前有個叫葉桐山的人,任河間通判負責發送糧餉,等到替換他的人來時,剩餘的錢已積攢到三千金了,他置之不理的離開了。接替他的人按慣例命人把這些錢給葉桐山送去,葉桐山堅決不接受,說:「我不要剩的錢,這是我的慣例。」葉桐山回鄉後,吃飯有時都難以為繼。一天童子弄丟一條大魚,葉桐山在那裏大為嘆息,他妻子聽後說:「三千金都能夠不要,一條魚能值幾個錢!」葉桐山聽後撫掌大笑。

這個故事引起我的深思:修煉何嘗不是如此呢?就拿我來說,邪惡迫害初期,單位書記曾讓保衛科傳話給我:只要我放棄修煉法輪功,立刻恢復我的工作,所有扣發的工資(包括獎金、購物券)、所漲工資(包括補發工資)、補發的高級職稱工資等共計大約十多萬元錢都全部返還給我。我聽後只是平靜的笑了笑,心絲毫不為之所動。可是最近我發現,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我買菜時,有時卻忍不住斤斤計較,而且一種菜裝一個塑料袋,稍多一點的就套兩個塑料袋,其實家裏的塑料袋很多,都成負擔了。開始沒覺的有甚麼不對,後來意識到了,這是利益心所致,貪小便宜心在作怪,不想吃虧。就決心把這些心修去。

過程中我發現,當我不斷提醒自己是煉功人時就能做好。稍一放鬆,懈怠時就又犯了,時好時壞。究其原因:一是內心深處還是認為這些都是小小不然的事,無礙大局;二是習慣性動作,不特別注意還真難去。民間有句話:圖小便宜吃大虧。對修煉人來說都知道要守德不失德,吃虧是福,都受宇宙失與得的法理制約。

修煉中的一些大事情,原則事情能引起我們重視,能做好;一些不經意、不起眼小事我們容易麻痺大意、掉以輕心,不注意修自己。修煉無小事。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大法弟子在大風大浪中都闖過來了,千萬不能在小河溝裏擱淺、翻船,得不償失啊。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啊。事不在大小,對修煉人來說,關鍵在於背後同有名利根本執著沒去,為私為我心沒去。不去能行嗎?

在家庭瑣事上也能顯露出一個修煉人的心態、狀況、本色。把自己當個煉功人,無條件的修自己,向內找。家裏會呈現出祥和、平靜、溫馨的氛圍,諸事百順;反之,則爭鬥、吵鬧不斷,矛盾重重,摁下葫蘆瓢起來,一切都擰勁了。修煉人把自己順過來,周圍一切都順了;周圍不對勁了,是因為修煉人你這擰勁了。把擰勁順過來的過程,就是修自己的過程,那是真修啊。

師尊講:「可是哪,你不要把那些小事不當回事。邪惡會鑽空子的,很多學員因為小事甚至於走了,也真都是因為非常小的事。因為修煉是嚴肅的,是無漏的,你在那些事情長期都沒修過,雖然小,你長期都沒重視過,那就是事了,所以很多人是因為這個走的。」[1]師尊已經提醒我們,給我們敲了警鐘,我們就更應該在小事上做好、修好啊。

二、用純正心態去做大法弟子的事

文中還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人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死後還是到陰間遭受懲罰,他很不服氣。閻王翻出記錄他一生所做善惡的冊籍給他看。只見他做的所謂好事不是被列在「名」的下面,就是歸在「利」的範疇。原來他無絲毫的善心善念,他行善的真正動機只是在「名利心」驅使下所為之。他終於無話可說了。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也很大。

從九五年到今天,二十多年了,我的人心、執著去了多少呢?有的是去了,有的沒去反而增強了。有些事情,表面上做的冠冕堂皇,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表面的改變是做給別人看的,本質並未改變。大法修煉直指人心。我回顧一下自己修煉過程,從新審視自己這顆心時,我發現我所做三件事中有很多時候的動機目地不純正,不純淨,摻雜許多骯髒的私心雜念、暗藏著許多人心和執著。

新宇宙是為公的,師尊讓我們「修成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正覺」[2]。這差距多大呀!很多時候,當人心出來時,不是趕快對照法修去,而是放任、滋養,為其提供存活空間;當同修指出時,不是趕緊向內找,修去它,而是開脫、解釋、掩蓋;或者乾脆不承認,推的乾乾淨淨;或者認為同修小題大做,不修自己修別人;有時還心口不一,表面接受,心裏不服氣,不認可。總之一句話,不修自己,不內找。還自欺欺人的認為自己三件事做的還可以,比別人強。這裏只舉兩例:比如,由於怕心重,造成面對面講真相是我的瓶頸。本應增強正念,多學法,知難而上,克服怕心,走出去,突破這個瓶頸,提高上來。可我沒有這樣做,轉而用多做資料來逃避、掩蓋怕心造成的瓶頸。

表面看,我刻了多少張光盤,做了多少護身符,大小冊子,書籤、粘貼、片卡、週報等真相資料。可是動機、目地不純,初心和過程想的不是讓世人明真相得救,想的是自己怎樣。但卻得到同修的認可和好評,現在想想都臉紅,這種沽名釣譽、自欺欺人的事還真不少。

修煉就是修自己。苦要自己吃,悟要自己悟,業要自己消,人心、執著要自己去,名利情要自己放,一思一念一言一行要自己斟酌把握,直到「修得執著無一漏」[3]。

個人體悟,不在法上的地方請同修慈悲指出。合十。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無漏〉
[3] 李洪志師父著作:《洪吟》〈迷中修〉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