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色慾心在另外空間的展現及其危害》有感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今天當我讀完《明慧週刊》裏選登的交流文章《色慾心在另外空間的展現及其危害》後,深感慚愧,文中說的很多色慾心的表現,在我身上都存在。

我是八零後,二零零四年得法,有著相對穩定的工作,這幾年家庭經濟條件也逐漸寬裕,於是我開始熱衷於打扮自己,隔段時間,就想買新衣服穿。上個月趕上雙「十一」,一連在網上買了幾件衣服,買完後也覺的不對勁,我是修煉人啊,花錢怎麼不當回事呢?大法弟子的工資都是大法資源,我這是在浪費大法資源啊,於是自己下定決心不再上網看衣服。

開始堅持的挺好,可是過了一個月,也就是這幾天又在網上看起了衣服,覺的要過年了,得買件新衣服穿啊,每當我瀏覽網上衣服時,我就覺的眼前霧濛濛的,知道不好,但是控制不住的看下去,浪費了大量時間。

過後清醒時,反思自己為甚麼會這麼沉迷於買衣服,為甚麼愛打扮的心一直這麼強烈呢?當我這樣反問自己時,一個聲音在心裏說:我在常人中沒甚麼其它的愛好了,如果連打扮都不打扮了,我活在世上還有甚麼意思呢?這時我才意識到這個執著於自我的心是多麼的嚴重,總覺的自己三十好幾快奔四十歲了,再不打扮打扮就老了;我突然悟到這是及時享樂的觀念,這種觀念的根是無神論;同時看到別的同事打扮的很漂亮,自己產生出了攀比心;第三,打扮得漂亮一點,能夠吸引異性的目光。強烈的色慾之心在此暴露無遺,而它是建立在為我為私基礎上的。個人感覺私心不去,色慾心很難去掉。私心是一切執著心的根源。

當一件不符合法的事情出現的時候,其背後連帶著許許多多的執著心,在這裏我想重點談談色慾心的問題。

師父說:「一種觀念形成後,會控制你的一生,左右這個人的思想,以至於這個人的喜怒哀樂。這是後天形成的。如果這個東西時間長了,會溶在人的思想中,溶在真正自己的大腦中,它會形成一個人的秉性。」[1]

這個色慾心為甚麼遲遲去不掉呢?我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我發現在自己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中,舊勢力在色慾問題上給我做了極其邪惡的安排,從小腦子裏就灌滿了電視、書籍裏的那些所謂愛情的故事,再加上一些異性的追求與騷擾,使得我在很年輕時便形成了一個固執的人生觀念:我要找到一個又高又帥的愛我的男人,幸福的生活一生。同時自己又顧影自憐,總想吸引周圍異性的目光。寫到這裏時,不知為甚麼突然流淚了,可能是自己明白一面知道要是沒有師父的慈悲救度,現在的我在常人中不知道要墮落到甚麼程度啊!

修煉大法以後,知道這顆心是骯髒的,也在去,但是去的很吃力,因為在我的內心深處對於色慾心不是完全排斥的,我保留了自己認為美好的一部份,轟轟烈烈的愛情,異性的愛慕,這些我今生嚮往而沒有得到的東西,還保留了一部份不想完全去掉。

師父說:「你自己求的,你想要的別人不願干涉。」[2]

就是因為捨不得完全放棄,以至於現在自己的腦子裏色慾的念頭時不時的就冒出來,有時自己還會隨著想入非非,而且我還發現自己許多執著的背後都隱藏了這顆色慾之心,因為這顆骯髒的色慾心的存在,生不出慈悲心,嚴重影響了自己做好三件事。

同修在文章中說:「很多同修沒有修去色慾心,夢中過關長期過不去,其實這就是色慾心沒去。有的說自己平時沒有那個想法,有的甚至夫妻間斷慾了,這些都是表面形式,只要夢中過不去關, 就是色慾心沒去。」同修的話直接點到了我的問題,從我懷孕直到現在,和丈夫同修就斷慾了,其他同修覺的這麼年輕,挺了不起的,自己為此也曾沾沾自喜,但是我在夢中很多時候都沒有過好關,也就是說自己表面看起來是乾淨了,可是在內心裏卻是骯髒的,這是假修啊,同修極其嚴肅的指出了我的問題,修煉的第一關我根本就沒有過去。

師父說:「不形成任何觀念,看問題都有自己善良本性的見解,真正自己的見解,慈善主斷這件事情。你自己越顯露出自己的時候,你的思想越是高的,越是歸真的,就越是帶有你先天的善良本性境界。」[1]

師父說:「這個業力是在前幾年一個甚麼狀態下,甚麼道德標準狀態下形成的,那麼,它就用這樣的標準衡量事物。如果這個東西形成多了,那麼,人的一生都會受它左右。」[1]

師父在法中已經明確的告訴弟子,這個想法不是真正的自己,它是業力。真正的自己是善良慈善的。

這一關要徹底的過去,必須毫無保留的全部排斥,不能有一點留戀。

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個色慾不是自己,它是後天形成的,一切所謂美好的願望及愛打扮的喜好都是它發出的,不是真正自己的想法,哪怕它在常人社會表現的再美好,而常人中所說的美好,就是修煉人要去掉的執著。

凡是做事或者是思想符合了色慾心,就是在給它補充能量,我前面說的總想買衣服就是在給它輸送能量,不然它會死掉的。就是說,這顆買衣服的心越強烈的時候,就是它需要補充能量的時候,這時絕不能順著執著去做,要清醒的認識到這是色慾心想買衣服打扮它自己,這不是真正我的想法,這樣能夠分清之後,再去掉它就容易多了。

一點感想,層次有限,不正的地方,請同修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卷二)》〈佛性〉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