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父講過:「修佛就是去你的魔性,充實你的佛性。」[1]如果我們自身沒有魔性也就不存在修煉這回事了。而你要修去它它就得死,所以它會千方百計的逃跑、隱藏、掙扎、反撲。
蒲松齡有一篇短文叫《狼》,譯文如下: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我近日無意中重讀此文,忽然覺得這個狼的狡猾表象和凶殘的本性和我們自身的種種魔性是如此的相似,當然表現形式遠比文中複雜得多,但只要我們修煉的信心足,正念強,加上師父的加持,魔性的手段能有多少呢?再舉個神的例子,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就是魔性的體現,一時看起來很厲害,但如來真正的一出手就收拾了他,獸不會超過人,魔也最終超不過道。
二、修煉過程中還要面對來自外部的種種魔的干擾。有些干擾比如邪惡直接對我們的迫害很容易識別,而種種軟性的干擾就不那麼好識別了,而對於修煉人那同樣是魔。
有個成語叫「樂不思蜀」原意是劉禪安於逸樂不思亡國。後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記得曾經看到一句話說歷史安排劉禪這個人物似乎就是為了留下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我現在悟到的確如此,而且其真正的作用是提醒我們要精進實修不要迷在常人的名利情中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常人中的一切都會使我們執著,目地是讓我們留在這裏,其表現形式千變萬化:人中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人間琳瑯滿目的商品,各種媒體大力宣揚且不斷翻新的種種娛樂生活方式,思潮,時尚,讓你目不暇接不斷跟進。舊勢力安排這一切其骨子裏的目地就是如此。這和司馬昭表面上厚待劉禪而根本目地是叫其忘本如出一轍。
記得我在監獄的時候,有一次廣播裏放薩克斯曲「回家」,我當時眼睛都濕潤了,我知道師父是在點化我不要執著常人中的一切,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再來看常人中的「磨練」。一般的解釋是: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經受鍛煉。這種「磨練」可以使一個常人在某些方面或領域內有所成就,但無論成就多大依然是個常人。
「魔煉」,「磨練」一個成神,一個還是人,這兩個字太精闢了。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與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