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恭和 以德服人(上)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三日】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做事才會順暢;謙和的美德才能獲得人心,贏得眾望。「和衷少爭,謙德少妒」。從以下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謙虛恭和、以德服人的益處。

王昶謙遜 教導後輩謙恭寬厚

曹魏時有個叫王昶的刺史要求自己的兒子要謙遜寬厚。魏青龍五年(公元237年)一月,魏明帝下詔,要求每位公卿都向朝廷舉薦一位德才兼備的人。袞州刺史王昶被舉薦。

王昶平日為人謹慎、謙遜,他教導他的後輩要謙恭寬厚,他常說:「成長快的生物,往往死得也快,而成長慢的生物往往衰亡得也相應比較慢。比如某些草,早晨開花常常在晚上就凋零了。而松柏雖然生長緩慢,但即使在嚴冬也能保持經久不凋。因此,辦事情不要急於求成。如果做事時能把退縮當成前進,謙讓當作獲利,軟弱當作剛強,那他就很少會失敗。如果有人批評你,應該先反省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真的有過失。如果有,證明人家說得對;若沒有,也只是證明人家說得不對而已。人家說對了,自然應該虛心接受,人家說的不對,對你也沒有甚麼壞處,你有甚麼值得抱怨的?」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謙受益,滿招損」,自古謙虛就是中國人所秉承的一種美德。為人隨和豁達、謙遜待人,不但修養自身,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災禍。淳樸敦厚、保持和氣是一種珍貴的品格,能使人冷靜理智地思考和面對解決問題;退一步海闊天空,相反,意氣用事、恃才傲物往往卻會招來禍端。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