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北京工程師被冤判四年 慈母善勸昌平看守所警察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二日】(明慧網通訊員北京報導)現年四十四歲的張鴻儒先生是北京盛華實科技有限公司造價軟件產品事業部工程師,二零一五年七月被警察蹲坑綁架,十一月十六日被非法開庭,法庭聽命「610」,對張鴻儒枉判四年,上訴後,北京市中級法院違法裁定維持原判。

張鴻儒與母親、姐姐、外甥新年合影
張鴻儒與母親、姐姐、外甥新年合影

張鴻儒的母親,今年七十八歲,到看守所多次要人,卻無人理睬,曾經多次被迫在看守所外面露宿。老人呼籲說:「在家中,兒子是個大孝子,雖然是男孩,心細體貼照顧我,吃 的、用的都是兒子去買,我的腰腿這樣,從不出門,也從不用我操心,家裏一切都靠他。聽兒子說,他的公司現在在搞一個由鴻儒主導開發的項目,項目成功後能為國家節省數十億的費用……我兒子在社會上,單位裏都是個遵紀守法的好人,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吃苦耐勞……」

就是這麼好的一個年輕人,二零零二年,因為堅持真、善、忍的信仰,曾被非法判刑十一年,在前進監獄遭迫害十餘年,出獄回家不到四年,現又遭非法判刑。

二零一六年四月一日,張鴻儒的母親得知,張鴻儒仍被非法關押在昌平區看守所。老人又給看守所的所長、副所長、和獄警(李姓警官)分別手寫了一封勸善信。老人寫信的目的並不是著急要見自己的兒子,而完全是想藉此緣份,以慈悲之心盡力讓警察們的生命明真相後,抓緊彌補罪過,給自己的生命選擇美好未來。

四月三日,張鴻儒的姐姐將母親寫的信通過快遞郵寄給看守所所長、副所長、和李姓警察,快遞人員說四月四日一定能送到。

四月五日上午,昌平看守所通知張鴻儒的家屬四月六日上午九點半去接見。張鴻儒的母親、姐姐和外甥一同見到了張鴻儒。現今,張鴻儒的身體和狀態都很好。

以下是張鴻儒母親寫給看守所所長、副所長、和李姓警察的勸善信。

所長:你好,

我是張鴻儒的母親,我今天又寫此信,原因是:

一、我想說,通過我兒子(被枉判)的事,我能用寫信的方式跟你們溝通,我想這也是緣份吧。有些話我必須得講,這是我的責任。我想你們參與迫害像我兒子這樣信仰真、善、忍的好人,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你們被當年江××政府所炮製的欺世的謊言一直毒害著,到如今也沒有清醒明白過來;二是或許你們良知的一面知道迫害好人是錯的,可是由於既得利益放不下,從而違背著良心勉強地維持著迫害。

二、可是,你們一定得清醒,真、善、忍是佛法,是宇宙的大法。國家有國法,國際有國際法,宇宙有宇宙的法,誰違背了宇宙的法,遲早會被上天──神清算的。古語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要不相信有神,人眼看不見的不一定不存在,空氣和微波人眼都看不到,可是誰能否定他們的存在呢?!人離開了空氣就不能活了,這是事實。其實有很多修煉人,天目開了,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另外空間的景象,這也不是迷信了。

三、你們知道嗎?人仇視佛法,就會給自己種下惡果,在世間受到報應後,還要下地獄去沒完沒了地償還。是神叫大法徒一定要救世人,大法弟子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世人真相,為的是讓人們在善與惡、正與邪之間選擇善良、正義,從而被神留存下來,免於淘汰。難道對於大法弟子這種為了能讓更多的生命得救而無私付出的大善行為,你們就真的一點不為之感動嗎?!大法弟子是神的使者,迫害神的使者必然會受到神的嚴懲與淘汰。

四、其實,你們公檢法司部門的人才是被江澤民和中共毒害最深與利用最多的人。佛法慈悲,但是威嚴同在。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善惡有報的天理。因此,這些部門的很多追隨邪惡迫害的惡人已經遭到了惡報。例如:周永康、薄熙來、王立軍、李東生、徐才厚等許多中共高官紛紛落馬、「天安門自焚」偽案製片人陳虻、中央台主播羅京、被邪黨樹為「模範公安局長」的任長霞、郭章進等很多公檢法人員紛紛喪命、還有「黨叫幹啥就幹啥」的張思德、雷鋒、王傑,年紀輕輕就沒了命。

從這些歷史的教訓不難看出,中共才是萬惡之源,凡追隨它的都是天滅的對像。也有很多這些部門的人明白了真相後,已聲明三退並且善待大法和大法弟子,暗中保護著大法弟子,這些人已經為自己和家人選擇了光明和平安。

五、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首惡江澤民逆天道而行,很快會被送到審判台上。這個西方來的邪靈惡黨猖獗於中華民族近百年,禍害了多少無辜的中華兒女,它罪孽深重,已經到了懲治它與其追隨者的時候了。報應還沒結束,還在繼續。

現在的時間是留給世人(包括你們)覺醒後得救的,所以希望你們一定抓緊時間,彌補對大法和大法弟子所犯的罪,趕快拿出勇氣來,抓緊用真名在網上的退黨中心聲明退出邪惡的黨,並且抓緊彌補罪過,保護大法弟子,這才是你們的出路,才能免於做中共的陪葬。不要在報應到頭上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我衷心地祝願你們趕快明真相,擺脫邪惡因素的控制,真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這樣你們的生命才會有未來。

趕快清醒啊!時間不等人。

關心並擔心你們未來的老人

張鴻儒母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