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為民德蔭子孫
袁安,東漢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縣)人,為人謹嚴持重、有才德,被州裏人敬重。
他最初擔任縣裏的功曹,一次,他帶著檄文到州從事那裏辦公,從事托他捎封信給縣令,他回答:「您是為公事,自有郵驛替您傳送;如果是私事,就不應找我功曹。」辭謝不肯接信,從事懼然而止,沒有敢再托他。
有一次,洛陽下大雪,地面積雪丈餘。洛陽縣令出來巡視災情,見家家戶戶都掃雪外出求食,但巡行到袁安門前,卻無通路,命人除雪入內,見袁安僵臥在床,問他為何不出來求助,袁安答道:「大雪人皆餓,我不應再去打擾別人!」縣令嘉許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後來袁安出任陰平縣令。這件事被後世廣泛流傳,稱為「袁安臥雪」,亦用來比喻高士生活清貧但有操守。
永平年間,因楚王劉英謀反,有很多無辜之人受到株連,被捕入獄者達數千人。郡守官吏為快速結案,使很多人被屈打成招,冤獄遍地,無辜逼死者甚眾。朝廷因袁安執法公正,任命他為楚郡太守繼續審理此案。袁安一到任,不入府衙,而是先到獄中調查取證,審理那些無實據的,條條列出,準備上報讓他們出獄。當時府丞掾史紛紛向袁安叩頭相爭,認為他這樣做有庇護叛徒的嫌疑,袁安說:「如有不合律例,我身為太守,自會承擔責任,與你們不相牽涉。」他將楚郡的冤情詳細上奏,漢明帝感動之下覺悟,批准為蒙冤者平反昭雪,一次釋放無辜被牽連者四百多家共四千餘人。袁安辦事公允公正,朝廷升任他為司徒(宰相)。
漢和帝時,外戚竇氏兄弟專權,結黨營私,橫行不法。他們在各大城和郡布置其親信,向官吏百姓徵收賦稅,賄賂成風,並公然於洛陽命人掠奪他人財物,若有不從,便誣陷他人甚至逼迫致死,民眾怨聲載道。朝臣們憚於竇氏淫威,無人敢於揭露,唯獨袁安多次直言上書彈劾竇氏兄弟的不法行為,並彈劾司隸校尉鄭據、河南尹蔡嵩等地方官員趨炎附勢,沒有堅持正義,不按規章辦事,請求將其罷免。竇氏黨羽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其他大臣都為袁安擔心,但袁安始終一身正氣,舉止自若。竇氏兄弟不久即反叛被誅,正如袁安所預料。袁安守正不阿,當時的天子大臣,都讚其為國之棟樑。
袁安歷仕三朝,先後擔任司空、司徒。他的子孫後來也位列三公:其子袁裳任車騎都尉、袁敞任司空;其孫袁彭任光祿勛、袁湯任司徒;其曾孫袁逢任司空、袁隗任司徒,「汝南袁氏」成為東漢著名「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後漢書》稱:「袁公竇氏之間,乃情帝室,引義雅正,可謂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獄,未嘗鞫人於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後昆。子孫之盛,不亦宜乎?」意思是說袁安在外戚竇氏兄弟專權時,不依附權貴,而是引用道義、堅持公道,以國家為念。在審理楚王劉英叛亂一案時,斷獄公平,未曾嚴刑逼供、陷人以罪,而是設法鑑別無辜,平反冤案。福報在於有德,他的仁愛之心足以蔭福其後代。其子孫興盛,不是很自然的嗎?
救人延壽行善轉運
盧鈞,唐朝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縣)人,進士及第,授尚書郎,帶病出任均州刺史。他到郡以後病情加重,不耐煩見人,常常在郡後山齋養性獨居,其手下侍奉的人員,也都離得遠遠的,不是他招呼,沒有人敢到他面前。
有一天,盧鈞忽然看到從外面走進來一人,瀟瀟灑灑,舉止不俗,問他從哪裏來,他回答說姓王,從山中來。盧鈞笑著對他說:「你就是王山人了,這次來有甚麼指教我呢?」王山人說:「你的祿位高,地位居於人臣的頂點,然而壽命不長,災運正深,因此有久治不癒的疾病,所以來救你。」山齋沒有水,盧鈞想要喚人送湯茶之類,王山人阻止他,用腰帶到井中蘸水,拿出丹藥一粒,擰出腰帶中的水,讓盧鈞把藥嚥下去。
王山人對盧鈞說:「此後五天,病該好了,康健超過平常一倍。二年後,當有大厄運。須知為官之人,一定要存陰騭,筆尖上功德非輕,斷不可任一己之喜怒、一時之喜怒,尤不可聽信小人之言,要細細體察下情。若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冥冥之中定有報應。要勤行善,以救人憫物為念,那時當再相遇,時間在初夏。」盧鈞深服其言,從此病好了,十來天完全康復。
盧鈞第二年解職回京,暫任鹽鐵判官。夏季四月,在務本東門道旁,忽然見到王山人,請他到家中。王山人高興地說:「你今年第二次壽限過去了。本來為災很重,因為你治理均州,去年昭雪冤獄,救活幾個人的性命,所以災已平息了。現在這個月內,有三五天小病而已,當然不必憂慮了。望繼續積德累功!」第二天,王山人讓兩個僕人拿些藥到附近分發施捨給貧窮有病的人,從此又離去。
盧鈞任監察御史,以審冤獄而知名,敢於為國護法,主持正義,曾與朝中諫官們一起連續上疏為受到誣陷的正直大臣宋申錫等辯冤,使其性命得以保全,受到世人的讚譽。
他任嶺南節度使。唐時南海海道商舶來往頻繁,珍奇貨物雲集,舊節度使設法興利以致富,凡鎮守南海的,無不捆裝船載財物還京。盧鈞清廉,堅不取一,並請監軍任市舶使,專管此事,自己一點也不干預,商賈人士無不稱頌於道。自貞元年間以來,有罪流放到嶺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孫貧困無力還鄉的很多。盧鈞扶危濟困,他減省俸錢給他們營棺還葬,有病則接濟醫藥,對於孤兒幼女,為他們辦婚嫁,共資助有數百家。他又奏請朝廷廢除了百姓難以承擔的採金稅,因此山越的百姓,嘆服他的德義,其令雖不嚴而眾人向化。他三年任滿將替換,當地民眾(漢族及少數民族)數千人赴衙門請為其立生祠,刻石頌德,他堅決予以謝辭。
盧鈞為官以公廉為己任,仁愛之聲滿路,德威卓著,朝廷倚之為宿臣柱石,後任太子太師,享年九十多歲而善終。他命中原註定有幾次劫難,在聽了道人王山人的話後,以救人憫物為念,勤政愛民,平反冤獄,最終順利度過劫難,免除了厄運,得享長壽。其後輩子弟也多官至高位,人稱是其累積善德所感召,得到的善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