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真相幣法理要清、正念要足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我在使用真相幣上一直很順暢,所以基本沒有思想負擔。該花就花,所花全是真相幣(一百、五十元只做破零錢)。自從在明慧網上看到大陸某些地方同修使用真相幣受阻、甚至綁架、送洗腦班等事後,多少受其影響也有點心裏不穩。小心的帶有試探性的花了幾次後,覺得並未有甚麼變化,商家照收不誤。大多數攤主連看都不看就把錢扔進錢箱,有的看到也像沒看到一樣,正常使用,正常流通。偶爾也有人接過錢後,翻手瞥一眼錢背面(並不一張一張看)就放進錢箱,又招呼下一家。只看幣不看人,無任何異常反應。

今天我在市場上花真相幣買東西時還看到這樣兩種情況:我買涼粉交給店主三張真相幣,她接過看了一眼放進錢盒,給下一家找錢時把三張真相幣字朝上交給顧客。顧客和周圍人也都看到錢上有字,誰都不言語,默默接過收起,習以為常。

接著我到另一處買烙餅,買的人很多,大夥都排隊,在我後面(隔三個人)一個高個男子手裏拿著錢,最上面是一張五元的真相幣,字朝外拎著,前後左右的人都看的清清楚楚,誰也不說話,心照不宣,就像沒看見一樣。

這引起我的深思:為甚麼同樣使用真相幣,各地的反差這麼大呢?從法理中我們知道出現任何事、任何矛盾我們都要先看自己。邪惡的干擾也好,迫害也罷,是讓它鑽了空子,在心性上鑽了空子,抓住了把柄,它才敢幹,否則它也是不敢幹的。所以心一定要正,心正才能不招邪,就是說我們在使用真相幣上,要追本溯源,用法理正心。法理清楚了,明白了,心念才能正,正念才能強。以下是我在這方面的幾點體悟:

首先,我們從師尊正法角度上看,真相幣是師尊肯定的。師尊的話就是法,說了就變。天象的變化相應的也會給人間帶來變化。我的理解,師尊在講真相幣這個法時,就已經為我們鋪好了使用真相幣講真相救人的路,就看我們怎麼去做了。師尊在正法,大法弟子在證實法。助師正法是我們來時的誓約,既然師尊講了,作為弟子,就應該按照師尊意願去如何做好,這是從正法角度的法理上看。真相幣是大法弟子講真相救人的一種形式,是師尊正法進程中需要的諸多講真相救人形式之一種。師尊在講法時曾告誡過弟子,講真相救人舊勢力是不敢反對的,關鍵是不要在心性上讓其鑽空子,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法理一定要清楚、明白,心一定要正。

其次,從人這層理上看:真相幣,也是錢幣,是國家銀行正式發行的作為市場流通的貨幣,是真錢,不是假鈔,只不過是在錢幣上寫了或打印了一些揭穿邪黨謊言,揭露邪惡迫害,傳播真相、洪揚大法等字句。這些字句是用來救人的,對人對社會有利有益,無絲毫損害。因為這些字句表述的內容都是真實的,是真相。是在中共邪黨迫害法輪功(也叫法輪大法)、大法弟子無說話地方的特殊形勢下用來維護大法、助師正法、救度眾生的正義之舉,而且每個人也都有知道真相的權利,享有知情權,爾後做出正確選擇,最終得救,所以就應該堂堂正正的正常流通和使用。

第三,人世間善惡同在,正邪並存。人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一切都是大法弟子的心促成的。花真相幣時心不正,念不穩,疑慮、怕心,怕不收、怕舉報、怕遭邪黨迫害等心念不正招來的。別忘了,宇宙的法理制約著一切,是師父在正法,是師父主宰一切,是師父說了算。路已經鋪好了,只需我們去做。信師信法,不是掛在嘴上,而是體現在具體行動上。

第四,邪黨無論做甚麼事都是醜事敗事,這是師尊早就給它定好的。大法弟子不被其假相所迷惑。好,不喜;壞,不怕不憂。無論用炫耀武力恐嚇民眾,還是用歌舞昇平演繹太平盛世假相迷惑世人,都掩蓋不了邪黨即將滅亡的真相。目前它所做一切,都是一隻「拉大旗做虎皮,包著自己嚇唬別人」的假相虎、瀕死虎。表面虛張聲勢製造恐怖,實質是非常虛弱的。覺醒的或正在覺醒的世人不會再被它帶動、更不會真為其賣命。敷衍、應付、無作為、做樣子、走過場是大多數世人對付它的手段。更何況邪黨幹甚麼都是一陣風,風一過大家該幹甚麼還幹甚麼。不同以往的是,它現在風頭弱到還沒刮起來就散掉了。所以大法弟子不被外部形勢所帶動,一如既往抓緊時間講真相救人,兌現誓約。

現在大陸環境越來越寬鬆了,但迫害還在繼續,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師尊已經把發正念鏟除邪惡的法寶傳給了我們,發正念能保證我們平安順利的充份利用真相幣這種形式救人。做法很簡單,舉個例子:花真相幣前發正念(去的路上邊走邊發),選菜、過秤、裝菜時發(近距離發正念威力更大)。這樣在花真相幣的整個過程中滿腦子都是正念、救人。無雜念,無人心,就不會被邪惡鑽空子,不會出問題。如果你把這些時間用在漫不經心的觀光瀏覽看熱鬧或是專注在買好菜、便宜菜、愛吃的菜或是關注秤高秤低,缺斤短兩上,就可能出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執著心,應該去的。如果心態不穩,畏畏縮縮,瞻前顧後,怕心較重;雜念、人心較多,就更不行,就容易被邪惡鑽空子,造成損失。所以使用真相幣,心正、念正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好法。法理清楚、明白才行,才能不出問題。

一點淺悟,不當之處請同修慈悲指出。合十。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