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里仁為美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孔子一生談做人的道理,注重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以下為《論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六、里仁為美

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在中國古代是指人居住的地方,在這引申為動詞,當居、處講;「知」通「智」,智慧。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處在仁的境況中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人不去使自己擇仁而處,又怎麼能談得上是有智慧呢?孔子說「知者利仁」,是說一個有智慧的人都會知道去追求仁,使自己處在仁的境況中,那才是人所要去選擇的目的。

孔子一生志於仁,為的就是讓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處在最美好的仁德中。他提出「仁者愛人」,泛愛眾。講求仁、克己、公正、無私,是聖人、君子應必備的德性修養。行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敬」。而「敬」是以敬天地為前提的,認為人們的精神活動與天地萬物息息相關,如果大自然有了異常的變化,那麼人就應該及時反省改過,因為人如果違背了天理,即便是祈禱也不會得福。而作為一個君子應該懂得順從天理。孔子認為一個有志於道的人要時常親近聖人、仁人、賢人和有道的人,可以從他們那里得到聖賢的教誨。如「孔子之所嚴事(尊敬、推崇),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等。」

一次,孔子對曾參說:「子夏的學識會提高得很快,因為他喜歡與比他賢德的人在一起。所以說,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長滿香花草的房子里,時間久了之後,被其感染與同化。因此,君子必然謹慎地選擇與自己在一起的人啊!」

《弟子規》中也說道:「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同樣也是告訴人們,親近仁德之人,親近良師益友,可以提升高自己的道德學識。

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淳厚的社會風氣,是儒家一貫注重的問題。人人都相互關愛幫助,能夠為他人著想,又很謙虛,很恭敬;人人都不去傷害別人,不損人利己,還有誰會認為這種存在境況不為美呢?

古代聖賢教化,無不教人向善,喚醒人的道德良知,使人循天道,講道義,彼此關愛,謙恭禮讓,社會呈現一片祥和氣象。然而,當今中共卻破壞傳統文化和道德,以「假、惡、鬥」的黨文化替代傳統文化,宣揚「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破壞人與人、人與天地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顛覆人們心中的良知理念,使社會秩序紊亂,道德淪喪,環境污染,……是一切社會敗象之根源。特別是對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廣大善良民眾的迫害,更是天理不容,必遭天譴。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眾認清惡黨本質,退掉入惡黨團隊時所發毒誓(做惡黨犧牲、為惡黨奮鬥終身),為自己選擇了良心和光明的前程。明真相,回歸道德和良知,才能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生命才能生生不息,永恆美好。

(全文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