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諍諫之益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孔子一生談做人的道理,注重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以下為《論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五、諍諫之益

孔子有一次教誨弟子們說:「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商湯、周武王因為有忠誠又敢於勸諫的臣子,使得國家更加昌盛;夏桀、商紂不能聽受善言,又有盲目恭順的臣下,便加速了它的滅亡。如果說,君主沒有正直善諫的忠臣,父親沒有至誠規勸的兒子,哥哥沒有勸諫的弟弟,個人沒有敢於規過的朋友,而能夠一生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所以說:君主有過失時,臣下能夠補救;父親有過失時,兒子能夠補救;哥哥有了過失,弟弟可以補救;而自己有了錯誤,朋友便能幫助我們及時糾正。這樣,國家便不會有危亡之兆,家庭也不會有悖亂的現象,父子兄弟間不會失去禮節,能夠保持著倫常之道,而朋友之間的友誼,也得以永恆地保持了。」

古語云:「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一生中,誰能不犯錯?有些錯,自己能發現,並加以改正;但有些錯,自己卻難以發覺。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曾參每日多次反省自身,謹言慎行,仍會發現自己的錯誤。君子是修身的楷模,時時內觀自省,這種源自內心的清澈豁達,是一種寬恕仁厚的品格。而身邊能有以誠相待,肯直言相勸的朋友,確是人的莫大福氣。然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當人們聽到真誠的規勸時,是否能真正接受並改正?規諫者能夠使其防患於未然,免致他做出無法彌補的錯事而有所遺憾,這正是規諫的益處,使人知道自行節制,不做違背道義之事。君子力行聖賢教誨,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修身自律,從善如流,使自己的品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直至止於至善。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