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情的不同層面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家庭也是圍城

在常人中,整日裏兒孫繞膝是福份,孝敬順從父母是厚道;在修煉中,每天為兒孫當牛做馬,以父母的需要為生活目標,是被情所累,是纏綿於人。

有的老年同修盡心盡力服務於兒孫。白天做飯看孩子,晚上還要哄孩子睡覺。兒女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性,更不知道心疼、理解、孝敬父母。而自己又弄的精神疲憊,身體勞累,結果修煉越來越懈怠,講真相就更少了。

有個同修的父親老年喪妻,同修覺得父親可憐,不但每日為父親做好三餐,晚上還住宿在父親家照料。她自己失眠,還無微不至的照顧父親,結果終日疲倦不堪。而父親非但不領情,還總是挑刺、無理取鬧。後來同修認識到,是自己對父親過於執著了。她明確的告訴父親,自己也很忙,也盡心盡力了,如果父親再不滿意,她只能敬而遠之了。結果這樣一談,父親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每天對她都笑臉相迎,也不用她天天陪伴了,她也自在的投入到正法修煉中了。

修煉者對家人,不是付出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為最佳,過猶不及。修煉人應該以修煉為本,同時平衡好家庭關係,要真誠付出,但是要把握好度,拿捏好分寸,不能本末倒置,主次顛倒。

哪些是舊勢力的安排,哪些是師父的安排,修煉者在每天的修煉中,要辨別、要判斷、要取捨。師父安排你來人間是做助師正法的弟子,而不是為子女當牛做馬、對父母逆來順受的好人。「否定舊勢力的安排,走師父的路」不是口頭禪,而是要落到實處。

二、認清生死離別

在常人中,日思夜想逝去的親人,念念不忘舊情,是有情有義的體現。而在修煉中,捨不了、放不下就會被情魔干擾的修不成。

曾經聽說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的七歲的兒子死了,她悲痛欲絕,想起孩子就到孩子的墳上哭一通。過了不久,她又懷孕了,產下一個男嬰,她萬般疼愛,結果孩子七歲那年又走了,她日夜惦念那兩個故去的孩子,總到孩子的墳上訴說思念。後來,她又懷孕了,結果這個孩子長到七歲的時候,還是離她而去了。在她幾乎崩潰的時候,她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告訴她,你養的那三個孩子其實是一個孩子,因為你始終放不下他,所以他就能來魔你。

師父也給我們講過:一個婆羅門弟子在山中獨修,後來因為養鹿,最後把這隻鹿作為最親密的夥伴,把很多精力都用在這隻鹿上,放鬆了精進的意志,以至這隻鹿死後,仍然放不下,在生命結束時還沒有想到法,想的是鹿,結果死後轉生成了一隻鹿,使多年的修煉毀於一旦,教訓是深刻的。

每個修煉者都要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而有的修煉者自己能放下生死,卻放不下親人的生死。其實你此生的親人,他不僅是你的親人,也是宇宙中的一個生命,他的生老病死都是有定數的,他的陽壽到了,那他就是該走了,也就是與我們今世的緣份盡了。那麼,作為修煉人,當親人有病痛時我們要悉心照料,而當親人故去時我們就應該隨其自然的忘掉他。

曾經看過這樣一幅對聯「古今來色色形形無非是戲,天地間古古怪怪何必當真」。如果我們能跳出來,就會看到今世的所謂親人,都是戲台上的一個角色,走馬燈式的在我們身邊表演者,我們如果入戲,就會為他們而癡狂,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旁觀者,就不會被帶動的魂不守舍。

三、情是何物?

一對大雁在天上飛,獵人捕殺了一隻雁,另一隻逃脫的雁悲鳴不止,然後投地而死。一個詞人聽到了這個淒婉的故事,寫下了「問世間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許」的名句。

情是何物?我們現在認識到,情是以自我的標準來衡量一切,對於自己喜好的可以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生死不棄。對於自己厭惡的可以恨之入骨、抽筋扒皮、勢不兩立。也就是說,情的標準本身就是人的自我觀念,而不是宇宙的特性,因為這個標準本身就是錯的,所以修煉人絕對不能以情為標準看待事物,以情維繫生活。其實重情就是重人的觀念,維護人的東西,就是不想脫離人。

情能使修煉者擺不正與人的關係。在常人中,父母兒女是至親,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管教孩子。但任何人情如果超過了法,就是危險的信號,就大錯特錯了。修煉人以修煉為本,本立而道生。一個修煉有素者,一定會把三件事放在首位,也一定能圓容好家庭,因為他有智慧有能力也有方法,而這一切又皆來源於學法。依靠學法和實修的力量才能去掉情。

師父告訴我們,修去情才有慈悲。慈悲是無我的,慈悲是無怨的,慈悲也是無求的。慈悲是不會被人情帶動的,而情是很容易被帶動的,當我們被兒女的事攪的顛三倒四的時候,那一定是被情所纏。

要清楚的知道,在大法弟子綿長的生命歷程中,他們只是我們的偶遇,不是我們的歸宿,我們不能溺愛他們、不能因他們而毀了自己的前程。我們身在人中,但是我們的心要在方外,既要做好常人中一切,又要明白大家只是過客,聚散隨緣,不牽強、不執著。對親情看淡了,看開了,看破了,才能生出慈悲。

親人也是人,當我們修成正果的時候,再回頭看今天人間這一幕,不就是一場人情大戲嗎?如果我們今天還在為常人中的兒女當牛做馬,為本不屬於自己的錢財勞心傷神,為已經逝去的父母親人戀戀不捨,在宇宙中,這些可都是笑柄,是未來人的反面教材啊。如果我們能清醒的認識到人世間的一切都是過眼煙雲,沒有一樣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也就不會動心、動情了。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