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助小弟子跳出「漩渦」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家孩子是「老」弟子了,在一九九九年七二零以前得法。在他四歲半時,我覺的他能煉形體的動作了,就開始教他煉功,帶他學法。因為他太小,每天動功半小時,靜功半小時。

那時我每天帶他學法,孩子不識字,剛開始學《轉法輪》,我念一句,他跟著再念一遍,等他念完,我再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這句話的表面意思。第一遍《轉法輪》學了大半年,以後慢慢快了,幾遍以後,孩子就能熟讀了。在上小學前,他已經能通讀整本《轉法輪》了。上小學一年級時,語文老師很喜歡他,說怎麼他能認那麼多的字,閱讀能力那麼強。其實這些超常能力全出自於大法。

但是孩子長大後,隨著上小學、上中學,接觸著現代社會這個大染缸,孩子修煉狀態遠不如小時候那麼好,看問題也不怎麼站在法上了。宇宙中的舊勢力也想毀掉大法小弟子,學校裏畸形的競爭,緊張的考試、升學,佔用假期與週末的考試,補課,使孩子的學法煉功時間擠到最少。到高中,為適應緊張的學習,孩子每星期只能在週末煉一遍五套功法,學一講《轉法輪》。修煉少了,成績不穩定,開始下降。因為孩子睡覺時間都很少,也不好讓他多煉功學法。在高考前三個月,發現孩子成績很不理想,怎麼努力也不行,花了那麼多時間,成績反而有點退步。

這時我想,既然怎麼努力也這樣了,不如把修煉抓緊點,至於考試考出甚麼就是甚麼了,不用執著,執著也無用。有一天,我和孩子學完法,給他念了一篇明慧網的同修文章,內容是如何帶小弟子抓緊修煉,小弟子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的心得。然後我對孩子說,過幾天我要給你再安排一下修煉時間,把修煉抓緊點吧。孩子聽後很不高興,嘟著個嘴,因為他覺的已經很累了。

我經過幾天矛盾的思考,還是下定決心,不能再拖了,修煉一定得抓緊。那天中午,我對孩子說:從今天開始你每天都學法煉功吧,中午學法不超過半小時,然後抓緊午睡;晚上學校晚自習放學回來煉功半小時,所有的學習任務都在學校完成,回家不用再學了,即便沒有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也不用學了。孩子聽了不幹,還哭了。我說:「明慧網登過一篇文章,有個小弟子在高考前幾個月都沒學法煉功,全部時間都用在複習功課上,而她原本成績不錯,上個甚麼一本的大學是沒有問題的。結果高考下來,成績只上了三本線。」

我又開導他說(意思):「師父不是說修大法是有福份的嘛,如果你命中有的,也不會因為你修大法就沒有了,但也可能你命中沒有的,修大法的福份使你有了,是不是?」孩子還是想不通,也不午睡了,背起書包就回學校了,吃晚飯時也沒回家。

我當時只把著一念:一定得對他真正的生命負責。晚上十二點以後,孩子下晚自習回家了,我也沒說話,他吃了點東西,馬上鑽進房裏煉功去了。畢竟是個老弟子了,本性的他知道大法好。從這天以後一直到高考,孩子都沒間斷過每天學法煉功。

那時,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學校為抓升學率,週末、節假日都不放假,過年也只休息一、兩天,一週只有半天自由支配的時間,有時連這半天也沒有了。早上天沒大亮,學校就開始上課,下午放學後只有很短的吃飯時間就開始晚自習,直到午夜十二點後才放孩子回家,回家來有時還得開夜車,如此的忙碌,其實在法中看,就是舊勢力對大法小弟子的迫害,讓他們無時間而放棄修煉。

孩子增加煉功學法後,我發現孩子馬上就變了。孩子原先學習負擔重,學習時心很煩躁,效率低,在平時的生活中也體現出來,常常鎖著眉頭,說話時也沒甚麼好臉。增加學法煉功後,再看孩子,不煩躁了,時時臉上掛著祥和的微笑。咦,我都覺的不可思議,大法太神奇了。大約十天左右吧,下一輪模擬考試又來了,在這次考試中,孩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他告訴我,考數學時,他的思維非常清晰,無任何雜念,所以效率很高,發揮很好。

又過了幾天,更神的事情出現了,他們班主任突然宣布,晚自習不需上到那麼晚了,可提前一小時回家,而且在後面的日子裏,班主任會經常宣布讓他們放假半天,回家好好休息一下,而這時其他畢業班都在上課,沒哪個班放這種休息假。要說明的是,這個班主任帶了幾屆畢業班,可從未對學生這樣「開恩」過,而向來是從嚴治班,只有別班放假他不放假,別班休息他不休息的事。其實是怎麼回事?舊勢力對小弟子的修煉封鎖不住了,師父給化解開了。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裏,孩子一直堅持每天都學法煉功,週末有一天煉五套功法,學一講法。學習看起來還比較輕鬆,心態平和,晚上回家也基本不開夜車,好像沒甚麼高考的壓力了。雖然每天晚上煉功半小時,或打坐四十五分鐘,但因回家早了,並沒耽誤他休息時間。可是剛開始那幾天,通常半夜一點以後才能睡覺。就在高考的那兩天,孩子照樣學法煉功,沒有間斷。高考下來,原來成績普遍高於他八十~九十分的同學,現在只高他三十分左右。成績提高幅度很大,比當地基本線高出七十分,考入一個比較理想的大學。

最後我想說的是,家有小弟子的同修,如果我們都能從法上來認識問題,跳出舊勢力安排的漩渦,引導好自家的小弟子精進實修,師父給予小弟子的一定是最好的。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