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李白《從軍行》賞析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這是一首用樂府古題寫的邊塞詩,其內容已基本失去專寫「軍旅苦辛」的古義,也無法合樂歌唱,因而,有別於漢魏樂府曲辭中的《從軍行》。唐人以「從軍行」為詩題,一般來說,旨在標明詩歌題材屬「邊塞」一類而已。

盛唐的邊塞詩,從總體上看,大多氣勢磅礡,極富悲壯之美。李白的這首詩,就寫得辭豪氣壯,慷慨軒昂,有撼人心魄的魅力。此詩以疏簡傳神的筆墨,敘寫了唐軍被困突圍的故事;讚美邊庭健兒浴血奮戰的膽魄。

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詩人用平直敘起的筆法,道出了征戰環境之「苦」。「百戰」,意謂戰事頻繁。「碎鐵衣」,形容戰爭的殘酷。其中,「碎」字下得絕妙,頗耐回味。將士的鎧甲,都因身經百戰而破碎。此外,唐軍將士因長期作戰,來不及休整,給養十分困難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這裏,詩人雖無意於設色敷彩,卻做到了樸字見色,獲取了「有弦外音,使人神遠」(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奇效。其以簡馭繁,己至勝境!

第二句續之以「城南已合數重圍」,與首句從容相承,加倍寫出了唐軍形勢之「危」。「城南」二字,點明戰鬥地點,「已合」「數重」,冠於「圍」字之首,說明敵人已把唐軍重重圍睏起來,其兵力懸殊,不言而喻。面對這「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雁門太守行》)的危急形勢,唐軍命運,真是凶多吉少。讀詩至此,我們的每一根神經,也都為之繃緊:敘事以抒情的絕句,最講究「一張一弛」之道,詩人深諳個中奧秘。

詩的第三句,寫戰場形勢,來了個出人意想的逆轉:「突營射殺呼延將」,「突營」「射殺」二詞,似有千鈞之力,音律鏗鏘。「呼延將」即匈奴呼延氏將領,此處指敵軍最高統帥。這句是寫唐軍將士士氣大振,終於在困境中,突破重圍。他們在將帥的率領下,呼嘯奔突,斬將搴旗,大有萬夫莫當的氣概。此一轉句,展現了唐軍將士的神威獨膽和昂揚鬥志,寫得別開生面,扣人心弦。其敘事筆墨,簡省經濟,它只截取「突營射殺」這一片斷,至於戰場的具體情形如何,詩人隻字未提,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其簡約樸素,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詩人轉得巧妙,第四句便如順流之舟,自然結出:「獨領殘兵千騎歸。」此句,敘寫唐軍突圍凱旋的結局。句中「殘」字,值得涵詠揣摩。首先,它補足了第三句已省略的內容,有「以少勝多」之妙。我們完全可以藉此想見那兩軍交鋒,矢下如雨,血流漂桿的鏖戰場面。其次,它也道出唐軍的突圍成功,是用無數士兵的鮮血換來的這一慘重事實。看來,此一「殘」字,下得悲壯之至!它又與詩的一、二兩句,因果關聯,使得全詩章法,針線綿密,勾聯有致。另外,句中「獨領」一詞,也最見精神,別具風采。一位身先士卒、萬死不辭的將領形像,躍然紙上!

綜觀全詩,一、二句,極寫環境之「苦」,形勢之「危」,意在反襯三、四句所寫唐軍將士之「勇」。這種欲揚先抑的筆法,使得詩的字裏行間,充溢著詩人對唐軍將士的激賞。

此詩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取材獨特,不落窠臼。盛唐一般的邊塞詩,多著意於對絕域風物的描畫摹寫,以抒寫戍卒之離思鄉情,形成了「英雄氣概兼及兒女心腸」的創作模式,如王昌齡的《出塞》、《從軍行》,王之渙的《涼州詞》等。李白此詩,卻匠心獨運,另闢蹊徑,著重表現的是將士們的英武之氣。使詩的精神內涵,壯多於悲。二是筆墨爽淨,事中見情。絕句一體,擅長抒情。一般的邊塞絕句,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此詩卻敘事以抒情,情藏事中,有「秘響旁通,伏採潛發」(劉勰《文心雕龍﹒隱秀》)之妙,可謂「句絕而意不絕」。

總之,這是一首格調高昂、語近意遠的佳作,在盛唐邊塞詩中,頗具特色。

正是:
境界妙遠領風騷,
詩人騁揮膽氣豪;
相由心生緣底是,
淵源有道筆自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