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同修切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七日】我是一直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大法弟子,最近離開北京來到東北的一個城市。看了同修的文章《北京大法弟子整體配合揭露當地邪惡勢在必行》(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三月十日),也想就整體配合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認識,與北京的同修切磋一下。

在北京的時候,雖然「三件事」都在做,也深知正的環境是由大法弟子開創的,但很多時候感到自己正念不是很強,對整體大環境的改變力量不大。身邊處於這種狀態的同修也不在少數,我也常思考整體的修煉環境問題。同修間雖然也有小範圍的切磋、配合,但感覺一直還是伸開的手指,沒有形成攥緊的拳頭。

這次來到外地,在與同修的接觸、交流中,看到了在把個人溶入整體方面、在講真相的用心方面我們存在的差距(當然有許多同修一直在「三件事」上做的很好,但在這只談不足以便做的更好)。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儘快開創出一個講真相救人的相對寬鬆的大環境。在這兒想就這方面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我想,作為我們北京同修,在北京地區形成一個正念之場的整體環境是我們每個北京地區大法弟子的責任啊。利用好我們身處北京的地理優勢,近距離除惡、大範圍救人。這是師父對我們的希望,師父相信「北京的大法弟子不會落下、不會比其它地方差的。肯定這樣。」(《二零零七年紐約法會講法》),也是我們的責任、使命,更是我們當初下來時對主佛的承諾啊,想想這是不是也是我們北京同修的偏得呢?

整體配合威力就大。能溶入整體的同修越多,正念之場越大,能量威力越大,救人效果就會越好,邪惡也就越沒有市場,這樣的環境的促成也能有助於帶動那些暫時還沒有做到同時做好「三件事」的同修儘快的溶入到整體中,在做好「三件事」中兌現自己的誓約。畢竟每個真修弟子都想跟上師父正法進程、都想做好啊。

來到外地,第一次參加集體學法時,協調同修拿來一張紙,是全市整體發正念的安排,全市分成幾個片,每一片承包一天(每星期的這天),全天分為四十八個時段(半小時一個時段),協調人讓同修自己確認下自己的時段。考慮到上班同修的實際情況,不上班的同修一般都確認凌晨和白天的時段。

那一刻,當我用筆劃勾確認下自己承擔的時段的同時,內心感到同時也簽下了一份責任、是在神的注視下許下的承諾,知道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我回來後馬上在手機的日曆中對接下來幾週的這一天做了提醒設置以免自己忘記。臨到第一次排班的那天,我還給同修發了短信做個善意的提醒。上週那一天的晚上,還差五分鐘九點的時候接到同修的提醒短信,當時,同修的這種整體意識、這種責任心讓自己好感動。

前面提到的同修的文章已就整體配合揭露當地邪惡談了很多。在此,想借明慧這個平台,提個建議,學習外地同修做的好的地方,北京同修在發正念上也形成整體配合。

北京有十六個區縣,咱們也分下工:星期一:東城區、昌平區;星期二:西城區、順義區;星期三:朝陽區、通州區;星期四:海澱區、懷柔區;星期五:平谷區、豐台區;星期六: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密雲縣;星期日:大興區、延慶縣、房山區(各鄉鎮就近)。根據各地區情況一天分成四十八、二十四或十二個時段(即半小時、一小時或兩小時一個時段)。

這種配合發正念清除、解體的主要是針對北京地區空間場範圍內的邪惡生命與因素。正念解體另外空間阻礙世人明真相的一切邪惡因素;解體所有監獄、勞教所、洗腦班等邪惡黑窩;讓迫害大法弟子的惡人立即遭報。

相識的同修(如學法小組內)儘量承擔不同的時段。協調同修可適當掌握,哪些時段已被確認,哪些時段還是空白。遇到別的同修也互相通知、提醒一下。希望得知這個消息的同修確定自己所在區承包的時間(星期幾),自己在心裏明確的確認下自己承擔的時段。

在保證做好每天四個整點全球大法弟子共同發正念的同時,有的同修在其它時間點多次發正念,現在就可以有明確一念:無論是何時發正念,都是加入到某個時間段的整體發正念。這也是對北京大法弟子這個整體的圓容。

北京有這麼多同修,就能保證使北京地區全時段、全範圍被我們大法弟子的正念之場覆蓋。形勢就會有變化,就能憑著我們的正念「打出一片天來」(《二零零五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做好這件事的保證,我想有兩點:首先是絕對的信師信法,相信正念的力量;師父在講到發正念的重要性時說:「同時發正念,那五分鐘邪惡就在三界之內永遠不再存在了。就這麼重要。」(《各地講法二》〈美國佛羅里達法會講法〉)

再一個就是信守自己的承諾。常人還有句話叫「一諾千金」呢,常人工作中該你當班的時候也是不能擅離職守的。

對參與的同修來說,就是每週一次,對參與的同修來說,就是每週一次,三十五分鐘;六十五分鐘、一百二十五分鐘(包括提前五分鐘清理自己)。

雖然以前也有過針對北京地區集體發正念的配合,但很多同修並沒有參與進來,通常一段時間後就不了了之。真心希望這次能把整體配合落到實處,邪惡不除,正念不止。因為這是我們的承諾。

考慮不周的地方請同修補充、修正。合十!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