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修自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前幾天朋友的朋友從南方來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個子不高,相貌平平,坐在哪裏都安安靜靜的,別人不問,她不輕言,只是微笑。別人與她交流,她就耐心的聽大家都說完以後,心平氣和、淡淡的恰到好處的說幾句。感覺她就像一潭湖水,靜謐而柔美。雖然已是中年,但是她的穩重、謙和,更讓人尊敬,也更顯自己的高貴、典雅。

看別人找自己。也許因為自己是北方人吧,所以心直口快,口無遮攔,說話聲音高亢、語氣強硬。對照法來衡量,自己實在剛強有餘、柔美不足。而且,我發現自己之所以急躁不穩重,是因為心不夠平靜。於是我開始思考靜心的問題。

大法弟子都知道,「定力多深是層次的體現」(《轉法輪》),現在我理解,在打坐中定力體現著層次,在生活中沉穩體現著層次。如果平時做不到平心靜氣、沉著冷靜,那矛盾中肯定會火冒三丈;反之,總是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在衝突中自然能沉著冷靜,泰然處之。修煉人只有靜下心來學法,才能看到法的莊嚴;靜下心來發正念,才會有法的威力;靜下心來講真相,才能有法的慈悲。

過去和尚修口要幾年不說話,是很嚴肅的事情,閉口閉心,不聽不說,安下心來修自己。現在大法修煉,形式上可以說了,但實質上的標準更高了──該說的要說好,不該說的絕不能說,要把握好才是達標。這就存在一個悟的問題。悟性好的事事對照,修好口;悟性差的依然故我,搬弄是非,信口開河。

師父說,「大家知道,佛不輕易開口的。要在我們這個空間張口說話,他可以使人類發生地震,那還了得!那轟轟的動靜。」[1]層次越高者影響越大,一言可能關乎眾生安危。所以修煉人講話要負責任,不能心裏裝不住事,該說不該說的,沒有取捨,像跑火車一樣說不停;深挖其根,愛說就是顯示自己,其實言多必有失,既影響大家的和諧,也障礙自己的提高。古語有「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此外還要注意:說話不要高調,嗓門高就是在強調自己;勿揭人短,惡語傷人甚深;不要搶風頭、多嘴多舌,因為修煉要去執著,顯示也是一種執著心。

據說春秋時代,有一位公冶長老先生,為孔夫子之門徒,能懂得百鳥之音。一日,閒暇無事,獨坐涼亭。見池邊落一大雁,青松之上落一小燕。小燕對大雁曰:「仁兄,逍遙貴體,來此何干?」大雁只顧池邊飲水,洋洋不睬。小燕怒曰:「人講禮義為先,樹講枝葉為源,我拿好言對你,為何不理,莫非痴呆聾啞乎?」大雁曰:「樹高蟬聲細,山高語音低,水深流去遠,貴人話語遲。」大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大智若愚,不露鋒芒才稱得上貴人,才能擔當大任。有的時候聽別人說話,也是一種考驗,體現著起碼的道德素養──尊重、謙虛。如果我們的心被帶動了,就會失去定力,躁動起來,急於反駁,就會打斷別人,表現自己,這樣我們就沒有通過考驗。如果我們連聽完別人說話的雅量都沒有,我們能成為甚麼大器呢?

修煉的理與人的理是相反的,越是智慧大者越謙虛低調,越不張揚顯示。當我們逞強好勝時,當我們高調傲慢時,我們真的很傻很可笑。在日常瑣事中,如果做到心平氣和了;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做到平易近人了;在矛盾衝突中,如果做到守住心性了;在利益爭鬥,如果做到不意氣用事了。如果能夠時時管住自己的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意氣平和,不會失控,那就是修煉有素了。

在萬魔出世的亂象中,在霓虹燈彩的浮世裏,在最複雜的人群中,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靜下心來,守住自己的心,依法修行。從現在開始,靜下心來,實修自己。

[1]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