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白及其詩歌欣賞(7)

——月下獨酌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五日】(接前文《唐朝詩人李白及其詩歌欣賞(6)》

5、中年作品《月下獨酌》和中晚期作品《將進酒》

劍和酒都是古代道家修煉中常見的。除了愛劍之外,李白的好酒也是出名的。他的詩中不知出現過多少次「酒」這個字。《將進酒》和《月下獨酌》可以說是其中的兩首千古名篇了。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這首詩約作於公元744年(天寶三載),當時李白43歲,在長安做翰林。當時李白雖然身已達官場,但心情孤寂苦悶。彼時他沒有沉淪,也未同流合污,而是繼續追求自由和心靈的解脫,所以多有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李白似乎對日月情有獨鍾,他與許氏夫人所生的女兒名平陽,有個太陽的「陽」字;兒子小名明月奴,直接把「明月」二字都拿來用了。明月奴後改名為伯禽)。李白在長安做翰林時的心情和思想,我們可以從《月下獨酌》這首詩中體味一番。

賞析: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後各自分散。李白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以明月為可對談、可相伴的朋友,與之一同飲酒、唱歌、起舞。然而由於月不解飲、影徒隨身,越發顯出了詩人的孤獨。但詩人雖清高卻並不苛求,儘管月不解飲、影徒隨身,照樣不妨權且以高月和身影相伴,飲酒、歌舞,熱鬧一番。全詩以聚寫散,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生來相聚,死而別離,中間是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正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如果對人與人關係的本質看明至此,在取得豁達的同時難免感到一種孤獨。《紅樓夢》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對這類人生醒醉、交歡分散的表述則更深入細緻。看似消極,實則是對人生真實、冷靜、超脫的認識。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