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向內找的過程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八月十八日】這幾天住在一同修家裏,同修一家三口,夫妻、女兒都修煉。接觸中我感覺到同修夫婦與女兒同修之間很少在法上交流,更多表現的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女兒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做自己的。

我對同修談了我的感受與認識,但在我說的過程中及說完後,同修一個字都沒說,這個話題就沒有繼續下去。因為我說完後同修沒有任何回應,我當時都不知道我說的話同修聽沒聽。我當時想:為甚麼是這個反應,是在迴避嗎?還是有甚麼執著自己不想去觸動呢?

今天,我與同修因說起「某個場合是去好還是不去好」認識有異,同修說「不爭論,不說了」,我說「出現問題不是迴避」。我又提起前事說,上次我談到女兒的事,你們也是一字不說,為甚麼?是有甚麼東西不讓碰,在遮掩嗎?同修說:「你總用你的認識壓別人,總讓別人接受你的,總是居高臨下,說甚麼都是你對,我就不說了。」我當時說:「我也只是談出我的認識,怎麼是非讓別人接受呢?那你為甚麼認為同修的話『居高臨下』呢,觸動的是甚麼?」

稍後,我馬上意識到整個過程就是借同修的嘴在點我。一定是我的場中有「常有理」這種居高臨下的物質,同修才會感受到,所以她才會感到不舒服、不願意與我談下去。今天借同修的嘴以這麼直白的話點出來,是我該認真修一修的時候了。

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人中我的思維表現的非常嚴謹,說話辦事常是「滴水不漏」,無論幹甚麼都能「自圓其說」,總有說辭,就是人說的「常有理」。

我從小就很有思想,用別人的話說就是「你與我們不一樣」。幼稚園時就是一個「小大人」,我的言行常常是小朋友學習的榜樣,有時是阿姨做的事讓我去做。

那時,朋友們多在遇到魔難、病痛……有甚麼想不開時找我聊聊;或在一件事需要做決定時聽聽我的想法。

在早年的個人修煉時期,一些同修隔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過關的時候就會過來,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常常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那時每次交流完,我都會反思整個過程問自己:交流時你為甚麼會講這麼多,是不是認為自己修的好、悟的高,有沒有顯示心?常常警醒自己。但是走入正法時期修煉的這幾年,我很少再這樣問自己了,因為自感這是在修煉早期就已解決的問題了。但是今天這件事情的發生,就是借同修的嘴在敲醒我,我在這方面該好好向內修修了。

我想就從這一刻起,先做到:一是不否定,在認識不同甚至相反時,不能以「認識不同」為藉口,否定對方,堅持己見,而代之以「我會好好想想你說的」;二是不辯解,當對方沒有理解自己的用意而產生誤解時,也不辯解。被誤解了又如何,就藉這個機會修去怕被人誤解的心吧;三是不補充、不表白,一件我本會做的事卻被告知怎麼做時,以前我會說「我知道」,沒說出的潛台詞是「不用你告訴我」,修煉後認識到「我知道」後面隱藏的心後一直在修。但此時在寫這篇交流稿時意識到自己現在雖然不說「我知道」了,但即使認同對方的說法,我也要補充一句說說為甚麼要這麼做,好像一定要表現出來我的認識更全面。我想就從能說簡單的「好」、「行」 做起吧(以前的我一張口不是否定對方就是補充對方),真正的改變自己。

向內找的過程中寫出了這篇交流稿,這是我的決心,也許過程中還會有反覆,但我堅信只要多學法,時刻向內找,就會越做越好。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