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遭中共迫害的教職工有多優秀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七月二十三日,明慧網有幾篇修煉法輪功的學校教職工遭受中共迫害的報導。文章在揭露邪惡的同時,還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他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現。那麼他們究竟是一群甚麼樣的人呢?

《吉林市優秀教師李麗文被迫害事實》中的李麗文,是吉林市船營區歡喜鄉的小學教師,只因修煉法輪功,被迫從遠大小學調到下窪子小學,再調到吉興小學,又到銅匠小學,最後調到虎牛溝小學。她一直按照真、善、忍的標準對照自己,拒絕家長送錢送禮,學生家長對她的口碑非常好。她所教的班級在全鄉同年級考試總排在前三名。特別在銅匠小學,因為學校條件差,其它班級的學生轉走的比較多,可是她所教的學生沒有一個轉走的。二零零八年中共開奧運會,李麗文在家門口被綁架。等到三個月後,她再次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孩子們看到她都哭了。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一幫子警察跑到教室去綁架她,嚇得學生圍住李麗文大哭。

然而如此優秀的教師,學校卻迫於壓力不敢讓她上課了。學校缺老師上課,花錢外聘教師,也不敢讓她進課堂。她被安排到食堂幹零活。

《遼寧遼中縣兩位好人遭綁架、判刑》中也提到了一位優秀教師陳敏,是遼中縣六間房學校英語教師。陳敏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曾經連續四年把晉升高級教師的職稱讓給同事。後來學校又有了晉升高級教師職稱的機會,一個女同事用不正當手段想爭這個名額。大家知道,教師評職稱,不但表明你的工作能力,而且還和工資直接掛鉤,所以對靠工資吃飯的人誘惑是相當大的。對於校長來講,也很是一件頭疼的事,既要均衡好參評教師各方面的資格與能力,又不能因此影響了教學。陳敏這連續的推讓,叫校長工作起來就容易多了。可是畢竟陳敏各方面都合格,又連續讓了幾次,校長也不忍心再讓她讓下去。何況這評職稱的事,要求還特別嚴,那可不是你夠條件就給你指標的。看到那位教師如此的作派,就找到陳敏,先問她還讓不讓。陳敏回答說,「如果校長工作有壓力的話,我還讓。」校長不忍心了,說那就讓大家票選吧,誰票多,給誰晉級。

那個同事聽說後,找到校長說:「如果票選的話,我肯定選不過她,因為她在學校裏的口碑特別好。」校長告訴她說,陳敏今年還想讓,根本沒想和她爭。這個同事聽了之後很慚愧,哭著向陳敏道歉,說平時陳敏待她那麼好,她還在背地裏傷害她。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遇事都為他人著想的好老師,卻因為講法輪功真相,就被非法判刑三年。瀋陽市公安局派人到學校調查陳敏的表現,一位資深的校長明確告訴警察:陳敏是我校最好的老師,對待學生最有責任心,每個人都知道她是最好的人!

《黑龍江矯齡鋆被迫害致死 中共掩蓋真相(圖)》中報導的矯齡鋆,是雙鴨山市集賢縣建新高中食堂管理員。

提起食堂管理員,那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這個職位,你不貪,都別想讓別人說你不貪。特別是在高中,學生的思想異常活躍,眼光特別尖,說話又不講方式,看到甚麼都會喧嚷出來。另外,如果食物出了問題,或學生對伙食不滿引起罷課,造成的後果都是相當嚴重的,所以高中的食堂管理員特別難當。

然而提起矯齡鋆,接觸過他的人都對他讚譽不絕。幾年來他一直資助兩個困難孩子上學,讓其免費就餐。逢年過節,都給員工搞福利。每逢中秋節,他不僅給員工分月餅和水果,而且給學生也分。看到誰有困難他都主動幫忙,經常幾百、幾百的拿錢幫助別人。他所管理的員工都得到過他的幫助。

他自己卻很簡樸,撿學生丟棄的襪子穿,很少給自己買衣服。對學生和員工非常關心。員工宿舍的電壺壞了,他主動拿去修好。用自己的錢裝修宿舍:按了自動拉門,換拉簾,買衣架、換新床,買洗衣機,缺甚麼買甚麼。他購物,都是買最好的。因為他採購的東西多,商家經常給回扣,給好處費,有時成件的商品、成條的煙送給他,他都不要。他跟人家說:我是修煉法輪大法的,師父叫我們做好人,我不會收別人的東西。

他的老父親過大壽,大家送來賀禮,禮金有上萬元,他都給退回去。他方方面面想著別人,在他這裏上班的員工,工薪比同行業高,而勞動強度相比卻要低。為了讓大家滿意,買了烤餅機、拌餡機、削皮機、打漿機等等。食物品種花樣多,價格合理公道。食堂衛生檢查,歷年都是一流。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二零一一年六月十日被十多名警察綁架,七月八日就被迫害致死了,年僅四十九歲。從綁架到死亡,集賢縣公安局與集賢縣看守所封閉了矯齡鋆的一切消息,也不給家屬任何說法。

上述三個事例,很讓人感慨。李麗文被趕出了教室,她的學生會不會轉學?陳敏被劫持進了監獄,校長今後在評職稱或做其它工作時,還會有像陳敏這樣的好老師替他分憂解難嗎?矯齡鋆被迫害致死了,學生的伙食還會那樣好嗎?受他資助的學生還能繼續求學嗎?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麗文的學生不管轉不轉學,都會記著他們的老師;陳敏的校長在遇到難以化解的事情時也會想起她的;集賢縣建新高中的學生在今後吃到不太可口的飯菜時,他們都會想起那個曾經給他們分月餅和水果的食堂管理員矯齡鋆的。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