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的這篇文章中提到,「細胞組織樣品與宇宙結構存在著驚人的相似」。圖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遙遠星雲照片,這張照片被稱為「天體之眼」。 |
美國《科學》雜誌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刊登了一篇不同尋常的文章,題為《天文學離我們有多遠》(Is There an Astronomer in the House?)。文章中說,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他們收集的天文數據(其中包括很多新星生成的過程)太多,在電腦的二維(即平面)圖象系統上沒法分析,所以想找辦法構造三維(即立體)模型,但天文學中還沒有這樣的工具。
問題的解決有些出乎意料,麻省的一個醫療工作者建議嘗試一下他所在部門研製的分析磁共振成像等數據的醫學電腦軟件。結果很令人滿意。目前,他們之間的合作還在繼續,被稱為天文醫學。
無獨有偶,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專家發現,他們的軟件可以應用於病理學上的細胞組織切片的染色分析。為了研究癌症等難題,醫學人員準備了成千上萬的細胞組織切片染色,但是它們明暗不一、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再加上各種背景染色的干擾,這麼多數據分析起來很令人發愁。幸運的是,劍橋大學天文學家用於研究星系與星雲的軟件在分析各式各樣天體結構、去除背景干擾方面已經很成熟。所以,這些軟件在用於細胞組織切片的染色分析時得心應手,幾乎不用做任何變動。
《科學》雜誌的文章中提到,這些「合作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細胞組織樣品與宇宙結構存在著驚人的相似。」這,意味著甚麼呢?
中醫講,人體是個小宇宙;道家也有這樣的說法。然而,過去這只是一種概念性的理解,很少人具體去探討。佛家講,一粒沙裏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比較形像,許多人則變得不容易接受。其實,如果人體真是一個小宇宙的話,一粒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也就不足為奇。試想,如果就像這篇《科學》雜誌文章中講的那樣,人體內各種細胞、組織的結構與星雲、星際的分布不謀而合時,這一切理解都是順理成章的。
大自然的造化奧妙無窮,人類現有的很多認識還是很膚淺的。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不讓自己舊有的觀念阻擋著,就能突破先前的認識。過去人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在圍繞著地球轉。如果人體真是個小宇宙的話,那意味著甚麼呢?《轉法輪》的開篇說:「『佛法』是最精深的,他是世界上一切學說中最玄奧、超常的科學。如果開闢這一領域,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否則,宇宙的真相永遠是人類的神話,常人永遠在自己愚見所劃的框框裏爬行。」翻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許多對於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疑惑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