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說「好事、壞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三日】修煉人與常人有哪些不同?回首修煉路,儘管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環境不同,所經歷的人間繁事不同,修煉中所遇到的關、難不同,也就是修煉的路不同。但法對修煉人的要求是相同的,修煉到哪一層次你得符合那一層次的法。也就是說人在世間修煉「世間法」就是一條橫線,不管你怎麼修走出「世間法」才算完成人世間的修煉,這樣看來這條橫線對每一個修煉人都是公平的,是達到功成圓滿的必經之路。

視世間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修煉而來,從師父講法中,我們知道遇到的好事、壞事都是好事。而常人卻以個人利益的得失、私慾的滿足為奮鬥目標。得到了就高興認為是好事,反之就不高興,或身體有病、難過就苦惱,遭災遇難就怨天尤人,認為是壞事。「在單位裏,在社會上,有的人可能說你壞,你可不一定真壞;有的人說你好,你並不一定真好。」(《轉法輪》)這世間的好事壞事是修煉人必須面對的,說白了修煉人就在常人的好事壞事中修煉。我們的心性就在這其中提高,我們的意志就在這其中魔煉。

在修煉過程中,「病業」是每個修煉人都要經過的,在《轉法輪》中講:「病根已經摘掉了,就剩這點黑氣讓它自己往出冒,讓你承受那麼一點難,遭一點罪,你一點不承受這是不行的。」

修煉初期(個人修煉階段),身體是有冒完黑氣後的輕鬆感,過後,才體會到沒病一身輕神體的美妙感覺,真是妙語難述。

修煉時間一長,身體有時又出現不適的感覺,心想那點黑氣可能沒冒完,這樣想不長時間就過去了。但是最近幾年(正法修煉時期),出現的狀態不是不舒服,而是非常疼,並且有時疼的不能動!心想這黑氣怎麼像耗子拉木鍬──大頭在後頭呢?親友都知道我修煉法輪功,在我身上也都看到了大法的神奇,我這疼的不能動,叫別人知道了不給大法抹黑嗎?

越是這樣想,疼得越厲害,心想得好好向內找一找了,學法修煉以來,三件事沒停過,差在哪呢?看到明慧網上同修文章:有正念制止惡警行惡的:有善解自己病業瞬間病痛消失的:更有把自己當作神瞬間過關的。讓我最佩服的一篇文章講述一女同修在監獄裏被惡警把身體打成多處骨折,獄醫沒給接骨,就打上石膏,可她堅持煉功,不長時間能動了,這時獄醫告訴她:你別以為給你接上了,斷了那麼多處我根本沒給你對上茬。可是,這位女同修只淡淡的付之一笑,沒作任何回答,更加堅定的繼續煉功。又過了一段時間,不但好了,警察看到,一切行動自如。這時獄醫把她拉去體檢,發現骨頭長得非常好,不但沒落殘疾,找不到一點縫。獄醫沉思了!警察沉思了!咱不管警察怎麼想,真修大法的都知道,當時同修的「付之一笑」包含著多大的修煉恆心哪!是好事是壞事?此處無聲勝有聲!這不是最好的例證嗎?

同修一部法,自己的關怎麼這樣難過呢?通過學法細查一下,真有所發現:不管同修關過的怎麼好,再好的經驗都不能拿來照搬。

為甚麼這樣說呢?人家第一個那樣做,是心性、是境界、是層次。第二個學做,是求、是想達到、是執著。舉個例子:一般都知道金佛的故事,故事中兩個敬佛的人,想拜見佛主,佛主的守門人,告訴他倆跳進油鍋就能見到佛主。他倆在滾熱的油鍋前相視一下,同時想到了帶去的屠夫的「心」。先把屠夫的「心」投入滾熱的油鍋中,一股青煙,屠夫化成金佛升起走了。這兩個人一看是真的,同時跳入油鍋,結果變成兩根油條。為甚麼?他們想達到!是求!是執著!看到真相了就沒有了悟,不放下生死能過關嗎?

我記得有個從病業中闖過來的同修介紹:病痛好多天,最難受時,求師父緩解,當把香插在香爐裏,抬頭一看師父的法像,嚇一跳!為甚麼?師父嚴肅的看呢!知道自己錯了,從心底發出:「一定按大法要求做,修好自己,不讓師父操心」。結果沒過幾天,身體完好如初。在講述中,對恩師的感謝外,我看到了她發自內心的笑。真是得法即是神。

也有的同修說:「人家明慧網介紹發正念好使,我怎麼不管用呢?」在他找差距時,我看到內心的苦惱。當同修有時講自己正念起作用時,除感謝師父外,看到她內心的喜悅。

我記得師父講過這方面的法。這就是《洪吟》〈人覺之分〉:「何為人 情慾滿身 何為神 人心無存 何為佛 善德巨在 何為道 清靜真人」。在各種關、難中,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對好事壞事的看法,把自己的心定在修煉上,而不是求師父管上,才能在大法中昇華。

結合自己的修煉狀態,為甚麼病業來時,身體難受時,總想儘快擺脫呢?關過的好、正念起作用時,也就是身體舒服時,會高興呢?根本問題在哪呢?啊!我明白了,還是把壞事如病痛當成壞事,所以病業來了,總想儘快把它排掉。心性不到位,怎樣發正念鏟除、善解都不好使。世上的常人遇到壞事能不苦惱嗎?遇到好事能不高興嗎?這種心理和常人有甚麼兩樣呢?修煉人看問題正好相反,我們不能遇到好事就滿足就高興,遇到壞事就難過。從中提高的是我們的心性。所以說好事壞事對我們修煉人來講都是好事。

以上如有不當請指正。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